教育廳最新通知,2020考生迎來“壞消息”,家長:我們不幹!

摘要:對於高考復讀生的問題,歷年都是大家關注的話題,是拒絕復讀還是支持復讀,這不,2020年4月20日,貴州省教育廳就發佈了《關於規範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裡面明確指出嚴禁公辦普通高中招收復讀生。

教育廳最新通知,2020考生迎來“壞消息”,家長:我們不幹!

規定一出,網上就出現了兩派意見,有的拍手叫好,有的不樂意!

拍手叫好的則認為:“復讀生影響了高考的公平性,很多高分考生挑三揀四,選擇復讀,佔用公辦學校教學資源,對應屆生很不公平。”

但是,很多家長則認為:“我們不幹,不能因為一些復讀生影響我們所有孩子,孩子第一年沒發揮好,選擇復讀天經地義,拒絕復讀,不是斷了孩子前途嗎!”

其實,不管大傢什麼意見,對於選拔人才的高考來說,只要符合條件,應該都可以參加高考,應屆生不容易,復讀生也很難,他們揹負的壓力比應屆生更大,即使是“高考釘子戶”,我們也應該抱有更多的包容!

另外,對於一些網友認為的復讀生的復讀會影響應屆生的錄取,這倒不用擔心,據數據統計,從近幾年的高考錄取情況來看,不管是985院校、211院校,還是普通的本科院校,復讀生的比例都比應屆生低。

雖然說,個別省份出現了復讀生奪取高考狀元的報道,這也只是特例,並不影響應屆生的整體錄取情況!

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從2011年到2018年這8年間,全國本科高校中,17.74%的學生曾經復讀,也就是說,剩下的82.26%的本科生都是應屆畢業生,所以,對於復讀生的問題,我們不用大驚小怪。

這裡說完看中國的復讀生的問題,其它國家的復讀生又是什麼情況呢?這裡,我們來看一看韓國、日本、美國的復讀生問題!

教育廳最新通知,2020考生迎來“壞消息”,家長:我們不幹!

生猛的韓國高考復讀生,一年比一年多

在韓國,大家對於復讀生有比較高的包容性,因為韓國高考的形勢比中國還要嚴峻,每年其錄取比例僅為50%,也就是說有一半的考生上不了大學,大量的高三考生因為考不上而選擇復讀,導致其復讀生的比例遠遠高於中國,據韓國KBS電視臺報道,韓國2019年11月14日高考報名人數為54.87萬人,但復讀生報名數量高達14.23萬人,佔整體數據的26%,比2018年高考多5個百分點。

教育廳最新通知,2020考生迎來“壞消息”,家長:我們不幹!

喜歡“浪”的日本高考復讀生,挑戰一次高考沒骨氣

日本的教育競爭不像中國和韓國那麼激烈,畢竟,日本的大學種類繁多,對於考生來說,只要“不挑剔”就有大學可上。但關係到人生的未來和走向,日本考生也不會輕易“認命”,在他們看來,沒被第一志願錄取,高考就不算成功。另外加上本國特殊的文化氛圍,在很多考生看來,僅僅挑戰一次高考,就放棄第一選擇,是“沒骨氣”的表現。

這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考生連續多次參加高考,這在日本也是一種文化現象—“浪考生”,第一次高考中失利,選擇復讀的人被稱為“一浪”,高考第二次失利,選擇復讀的人稱為“二浪”,3次以上統稱“多浪”;在家自學叫“宅浪”;不滿已經就讀的大學,準備復讀再戰高考的考生稱為“假面浪人”。

教育廳最新通知,2020考生迎來“壞消息”,家長:我們不幹!

美國考生,先上大學,再選喜歡的大學

在美國,一般不會出現高考復讀的考生,這和美國大學的文化有關,每個大學都對其它大學的學生開放申請,各個大學的學分通用,這就導致很多考生,即使沒走理想的大學,也可以在上了大學以後,選擇再次申請。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學生就是把大學一年級當成高考復讀班,一天到晚努力學習,準備申請材料,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美國大學高中學習還一般,到了大學卻能彎道超車的主要原因。

不過,這樣的結果最終導致了很多美國考生4年大學生涯,有可能上3所大學或者4所大學,比如大家熟知的奧馬巴,他最開始上的是加州的西方學院,兩年後,申請到哥倫比亞大學大學,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再進哈佛大學讀法律。

看完了韓國、日本、美國復讀生的情況,我們再回頭看國內復讀生的問題,對於他們,我們應該更多的包容,沒有誰在關鍵的時刻放棄自己的夢想,他們需要證明的機會,或許第一年他們能力不足,我們要給他們時間,畢竟,復讀生比新生更懂得珍惜機會,並且,在我們熟知的名人,很多都是復讀生出生。

比如,新東方的俞敏洪,三次高考最終考入北京大學,這樣的經歷也鑄就了他《永不言敗》的精神,並且讓我們也見識了《願你的青春不負夢想》;比如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三次高考最終被杭州師範學院破格錄取。

曾經的他們都懷揣夢想,都有永不放棄的精神,對未來充滿渴望,這就像現在的高考復讀生,從他們決定復讀的那一刻,其實就已經決定了自己的方向,他們知道,這是他們人生關鍵的一步,他們想要走好,我們要給予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