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二八自行车,标志性的大轮子,经典的黑车架,清脆的大白铃,结实、耐用、载重大。


2014年夏天,一个男人骑着这种六七十年代流行的自行车从山西出发,一路翻山越岭,历时40多天,到达了两千多公里外的俄罗斯贝加尔湖畔,并完成了环湖骑行。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老宋骑二八车到达贝加尔湖


骑二八车,永远28岁

宋继东是太原一所高校的摄影老师,学生送了他一个爱称——“老宋”。他还有一个圈粉无数的身份,那就是周围人眼中的户外大神。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老宋摄影作品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老宋摄影作品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老宋摄影作品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老宋摄影作品


十多年时间里,老宋骑车走过八次西藏、四次新疆、三次青海、两次云贵高原,两次到达珠峰,横穿内蒙到过漠河,纵贯京杭运河到过杭州,从太原出发经大半个中国到过尼泊尔加德满都,背包旅行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2010年,骑山地车走了数万公里的老宋一时兴起,决定骑二八换换胃口。“对于二八车,我是有情感的——骑二八车,永远28岁!”在骑行者全部使用变速山地车的时代,骑老重的二八车长途跋涉,多少有点“奇葩”。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离经叛道的老宋却丝毫不介意别人异样的眼光,就像他的微博签名——“慷慨者逆音而击节”,他从来不奢望别人眼里的成功,却硬生生活成了别人口中的传奇。


每天上下班,老宋都会骑着他的二八,穿过太原的大街小巷,而这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也最常出现在他的镜头里。


太原,与西安一样都是黄河支流上的古都,也是全国地面文物最多省份——山西的省会,在古代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走在如今的太原街头,扑面而来的是非常浓郁的现代气息。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太原食品街(原名“帽儿巷”)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很多初次来这里的人都有一个疑问,老太原去哪了?对这个问题,老宋用他的二八车和镜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旧城里的光

很多在太原长大的90后,并不知道太原以前是有古城的,但从现在残存着的一些地名——“大南门”、“校尉营”、“羊市街”、“馒头巷”中又能依稀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年岁。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下班以后的老宋,兴致来了就拐进北城的老街区,拿起自己的宝贝哈苏,对着老房子一顿狂拍。


迎面时不时走来不相识的人,看着他手里的相机,都会凑上来问是不是规划拆迁的,他只能笑笑,低头走开。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在这里,还能瞥见一些旧城当年的风貌。在一些不经意的转角,偶尔会发现一座特别古朴的老建筑,藏着岁月的密码。


“靴巷曾经是老太原的制鞋作坊所在地,亨久升就是其中的百年老字号。院子的主人告诉我,当年这里是一个很大的鞋铺,生意做到过蒙古和俄罗斯。”


在这里,老宋还发现了一座非常完整、精美的民间大院——书业诚,一个始建于上世纪的书局,建筑有一百多年历史。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一座老屋、一片旧砖,盘根错节的电线,小孩子拙嫩的粉笔画,这片城区里,藏着太原老城最后的风华。


“我总是在这些老街区里流连忘返,虽然说现在很破败,被各种附加的建筑遮挡,但是细细观摩,会有某一个细节特别惊艳,能看出当年的雍容和气度,是一个时光停滞的地方。”老宋说。


如今,在太原旧城唯一保留至今的城门——拱极门下,车辆川流不息,路人行色匆匆。而老房子里的人,也都搬了出去,房子租给了来城里打工的人。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太原旧城唯一保留至今的城门——拱极门 / 图虫创意

“旧城里的光,会过滤时尚的颜色,只留冷静与深沉。”老宋在自己的微博这样写道。


一条空荡的小街,却被当成宝

老宋最常去的街,是一条非常不显眼的小街——狄梁公街,一条单行道,全长不过二百米,宽也就七八米,在老宋心里,这条街是个宝。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两边的院墙通体红色,栽满了古树。夏天的时候,阳光斑斑驳驳,特别有意境。冬天大雪落下,像极了中国画。”


叫狄梁公街,是因为唐代名相狄仁杰的祠堂曾经在这儿。这条街一边是文庙和崇善寺,另一边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住宅小区。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太原崇善寺


走在这条街上,最大的感觉就是——空。虽然离太原繁华的铜锣湾广场只有500米,却没有密集的行人,崇善寺间或传来一阵诵经声,很快又在树影中消散。


偶尔经过的上班族,铺报纸睡觉的流浪汉,步履蹒跚的老年人,形单影只的夜行人,寺庙前虔诚的祷告者,都是老宋最爱的题材。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崇善寺前低着头的行人

“2500多年的时光,都没入在岁月尘埃中”“阳光就是调色版,可以画尽人生事”, 骑二八车的糙汉,面对镜头前的人与事,也常常流露出忧郁的诗人气质。


“平衡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老宋看来,狄梁公街是两种截然不同生活的过渡地带,一边是教人离苦得乐的极乐净土,而另一边是整日柴米油盐的烟火人间。物质与精神的世界,在这里达到了一个巧妙的平衡。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奔波累了,很多人就会来这里走走。心随景动,眼不见,心不烦,生活里的一地鸡毛被放空,千疮百孔的心也有了家。


在几百米开外,坐落着曾经的山西大学堂。这座1902年建立的学府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和北洋大学堂、京师大学堂一道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山西大学堂旧址,现为老宋就职的高校校区

而现在,这里是老宋任教的校区,学生最喜欢他的摄影选修课,几乎场场爆满,迷弟迷妹能站满整间教室。


在这里看到人间,在这里品读生活。听故事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故事却在时光里停驻,等着下一位听众。


必吃的太原美味——头脑

2015年,老宋约了几个学生一起剃了光头,骑二八车去了新疆。如今,他们成了非常铁的兄弟。前段时间其中一个学生结婚,大家从五湖四海又相聚在太原,老宋请他们吃了最地道的本地风味——头脑。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头脑是太原人的传统早点,一定要在冬天天还不亮时去吃最有感觉。早年间经营头脑的饭店门前都挂一盏纸灯笼作标志,因为太原人天不亮就起来吃头脑,也叫“赶头脑”,需要挂灯笼照明,所以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头脑配料有黄芪、煨面、莲菜、羊肉、长山药、黄酒、酒糟、羊尾油,加腌韭菜做引子。食用时可以品尝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头脑最初是由明末清初太原著名学者、医学家傅山发明的药膳,后来发展成为太原的一道风味小吃,具有滋补功效,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如今,每年的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清真饭店大都有“头脑”上市,喝一碗富含营养的头脑,就着馅多皮薄的稍梅(烧麦),益气调元,滋补虚损。


老宋常去的这家馆子就在他家附近,店面不大,经营本地风味小吃,24小时营业,而且就在街巷,很接地气,老宋非常喜欢。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店里老年人很多,一碗头脑、一壶黄酒,配点帽盒和烧麦,一坐可以一两个小时。


“在这家店里头,你会感到一种时光的流逝,挺触动人的。喜欢这里的人,都是喜欢传统的、留恋过去的人,他们希望过以前缓慢而有滋味的生活。这种缓慢而有滋味,我想就是老太原最大的魅力。”


老宋在他的博客里写道:“打记事起,我就一直喜欢自己的手掌纹,不凌乱,简单、干净、温润、平和。我把它比做我的性格,隐隐透着狡黠的骄傲。”


而他挚爱的老太原,也如他的掌纹一般,经历了岁月的打磨,依然温润、平和,收藏着2500年时光里最后的温存。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出走多年,归来依然鲜衣怒马。老宋这个骑车看遍世界的男人,仍不忘带着他的二八车与相机,不可自拔地一遍遍走进老太原的街巷,在这座城市鲜人知晓的旧时光里狡黠地骄傲着……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宋继东,一个有酒有故事的男人。作为一名摄影师和旅行者,用独到的视角记录了旅途中的世间万象和人间百态。在他的照片里,有童话,有真相,有眼泪,也有时光。

文丨杨军 图丨除标注外,均为受访者提供

骑一辆28自行车到俄罗斯的老宋:我最爱的还是太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