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健康之友”的薏米,與您分享一下種植中的要點,快了解一下

說到薏米,想必很多朋友一定都吃過,它不但香味撲鼻,而且作為一種粗糧有著優良的保健作用,在去除溼氣方面有著獨特的功效,有不少人都特別的喜歡,同時也有許多人對它的種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之後效果不是很好,今天就帶大家瞭解一下薏米在種植時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吧。

“生命健康之友”的薏米,與您分享一下種植中的要點,快了解一下

一、栽培時間

薏米栽培的時間和天氣密切相關,同時可供其栽培的時期較長,普遍來說就是在每年3月至6月份均可,不能早於3月份播種或不能晚於6月份播種,如果過遲或過早的話,則會影響其產量。

二、栽培方式

薏米的種粒選用必須要注意,應選用有光澤、種粒飽滿的種粒留作種用,或買種時注意選用良好的品種。等選好種以後應實行整地,其整地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水栽整地法,先把塊地澆滿水,接著實行犁田,並犁平。而第二種是旱栽整地法,首先挖土,然後做壟起溝,並做好排灌排水設施。兩種方法都需要施足基肥,確保土地肥力。

“生命健康之友”的薏米,與您分享一下種植中的要點,快了解一下

三、播種方法

在播種之前應實行種粒處理,先用塑料袋裝好種粒,接著放入石灰水內實行浸種,24小時以後將其取出並用清水清洗數次,這樣有益於增強種粒發芽的幾率。

其播種的方法也有兩種,主要有旱栽法和水栽法。水栽法和插秧相同,不過薏米不用一直向田地進水,等土地晾乾以後再挖溝做壟即可。而採用旱栽法,在之前做好的壟上根據一定的間隔實行播種即可。

“生命健康之友”的薏米,與您分享一下種植中的要點,快了解一下

四、田園管理

1、除草中耕:薏米在栽培以後應定期檢查雜草的數量和發育狀況,並做好除草中耕的工作,在整個發育期內,除草中耕的次數不可以少於2次。

當幼苗長有8-10cm時應開始第一次中耕,增進幼苗分櫱。第一次要以淺鋤為主,避免損傷植株的根部,影響吸收養分。而當幼苗長有18-20cm時再次除草中耕,增強土地的通透能力,在後期階段和追肥工作一起實行。

2、追肥培土:薏米在栽培過程中追肥的次數也和中耕相同,不能少於2次,可以和除草中耕的工作一起實行。追肥的時候應注意肥料的用量和養分比例,第一次主要以農家肥為主,一般用量在1000-1100kg/畝。

“生命健康之友”的薏米,與您分享一下種植中的要點,快了解一下

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增進幼苗的分櫱,提高發育能力。而第二次可以略晚一些,當株高長有36-40cm時實行。肥料也以農家肥為主,用量可以合理增添到200-400kg。等施肥以後合理培土,其培土的高度不能小於30cm,避免出現倒伏。

3、水分管理:水分管理是確保薏米正常發育的關鍵,同時也是其穩產豐產的主要方法。薏米的植株和高粱相近,有不少人會誤以為薏米屬於旱地植物,但其實它是一種沼澤性植物。

“生命健康之友”的薏米,與您分享一下種植中的要點,快了解一下

在薏米發育初期階段應維持土地潮溼,促進壯苗齊苗,等分櫱以後應及時排水,掌控無效分櫱的發育,而抽穗期是其發育的重要時期,倘若水分不足的話,則空粒數增添,產量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在收穫前9-15天,應結束澆灌,方便收割。

4、摘葉授粉:在薏米拔節期過後,應及時摘掉第一個分枝下的分櫱和子葉,增強植株的通透能力,方便散熱通風,促進其發育,促進莖稈健壯,增強其抗倒伏性。常用的授粉方式是通過風力進行傳播,而在風少時,授粉的幾率會顯著降低。所以大家需要做好人工授粉的工作。

“生命健康之友”的薏米,與您分享一下種植中的要點,快了解一下

薏米的基本種植過程就是這樣了,很多人種植不理想是將薏米的兩種栽種方式弄混了,或者是沒有理解薏米的生長習性,從而造成種植失敗,在瞭解了其種植方法以後,相信通過大家的辛勤勞動,一定可以種植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