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七成沪市公司实现盈利 政策落地增强企业信心

中证网讯(记者 孙翔峰)在国内外疫情因素的叠加影响下,沪市主板公司一季度业绩整体承压,市场对此亦有预期。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沪市主板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8.01万亿元,同比减少7.87%;净利润6769.79亿元,同比减少23.20%,约三成公司亏损、七成公司实现盈利。随着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复工复产渐序推进,沪市公司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在基础工业、新兴消费等领域展现出诸多亮点与活力,带动国民经济复苏,给市场注入信心。

业绩分化 7成公司实现盈利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在内忧外患的一季度,约三成沪市公司亏损,而七成公司实现盈利。从盈利质量上看,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仍然稳定,盈利公司中,95%保持了主营盈利。而亏损的400余家公司中,7家亏损超过10亿元,多为石化和航空公司,8家亏损在5亿-10亿元之间,其余约有半数公司亏损在3千万元以内,业绩下行风险整体可控。

从具体行业来看,沪市主板实体企业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53万亿元,同比下滑12%;实现净利润1153亿元,同比下滑63%。部分行业营收受到较大影响,27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休闲服务业、汽车业和纺织服装业三个行业营收降幅最大,分别同比下降45%、37%和32%。利润方面,国防军工业、综合业和农林牧渔业分别实现259%和53%和12%的涨幅,剩余24个行业都呈下滑态势,其中化工业、计算机业、休闲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行业整体净利润为负,降幅在125%和135%之间。

从规模来看,百亿以上市值企业的抗冲击能力相对较强,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75万亿元,同比下降11%;实现净利润1060亿元,同比下降60%,降幅低于平均水平;百亿以下市值企业受疫情冲击更为明显,合计实现营业收入0.78万亿元,同比下降17%;净利润92.98亿元,同比下降79%。

部分企业的利润下滑并不仅仅是经营因素,在抗疫期间,不少沪市主板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体现使命担当。部分公司为服务疫情防控的总体布局,主动牺牲自身利益,例如终端医疗资源向抗疫集中、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减免商业租金等,使得其经营业绩出现短期下滑。

自3月份起,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企业复工复产渐序推进,居民生活出行逐渐恢复,多个行业呈现向好迹象,例如中国国航旅客周转量3月环比上升38.6%;长城汽车、江淮汽车等车企的产销量3月环比皆出现大幅上升等,后续的业绩增长可期。

化危为机 千方百计保利润

疫情对多数行业板块产生不利影响,但从结构上看,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原材料、信息、金融等主要行业持续生产,发展韧性强,保障了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社会的基本运转。

农林牧渔、食品饮料等基本民生行业韧性十足,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3.26%和基本持平。

安琪酵母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0.50亿元和3.03亿元,同比上升13%和28%,保持连续增长。疫情期间,齐全的医疗配套为国民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主营医用敷料的振德医疗、主营病理诊断的金域医学等公司,扎实主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为抗疫贡献力量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业绩的良好增长。

基础原材料方面生产保障有力,如化学纤维制造业实现了62.40%的盈利增长,其中炼化龙头企业恒力石化凭借其全产业链优势和较高开工复工率,一季度实现了297.71亿元的营业收入和21.43亿元的净利润,实现同比3倍的高增长。紫金矿业、洛阳钼业、南山铝业等公司坚持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手抓,充分预判、主动作为,在一季度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增长,助力下游行业生产秩序的恢复。

与此同时,以新产业、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高技术产业逆势增长。半导体行业的兆易创新、晶方科技等公司全力克服疫情对生产、物流等环节的影响,在一季度实现了三位数的业绩增长;信息技术行业的宝信软件致力于工业软件应用和IDC业务,一季度利润净利润增幅为45%。特殊的背景也催生了各种新兴服务业态的需求,如来伊份、良品铺子积极布局网上零售等等。

金融、财政多款“定心丸”齐发力

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在疫情期间经营活动现金流紧张的背景下,健全的融资体系对企业持续经营至关重要,包括贷款支持、续贷、展期等一系列举措,缓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今年一季度,沪市实体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8668.4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290.45亿元增幅超过一倍。值得关注的是,百亿以下市值的中小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增幅达1.5倍,切实落地的融资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此外,自2月14日再融资新规颁布以来至3月底,沪市主板公司新增推出非公开发行方案27单,修订前期方案44单,计划募资总规模超1500亿元,未来市场融资效率亦将得到大幅提升。

同期,各项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出台,减轻了企业负担。一季度沪市实体公司税费支出同比下降1260亿元,降幅为20%。此外,为降低疫情影响,各级政府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援企稳岗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就业总体稳定,一季度沪市实体企业支付的职工薪酬合计5259.96亿元,较上年同期略有增长,体现了保就业稳大局的政策实效。

各类金融、财政政策的支持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一季度以来,沪市公司在应对疫情冲击的同时,积极进行研发投资、产业升级,为下一步的持续发展蓄势。据统计,沪市主板公司整体研发费用同比增幅近5%、投资现金支出基本稳定,同时,沪市公司一季度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方案18单,涉及交易金额500余亿元。值得一提的是,百亿市值以下的企业,其研发费用和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亦持平上年同期,显示出对未来经营的信心。其中,民生领域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幅明显,如电力、软件等行业,为持续发展奠基坚实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