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父亲"圆梦",我们竭尽全力

为父亲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北陵院区救治一名重症患者的故事


4月15日,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北陵院区负责人李景栋主任接到一个电话,一名肿瘤晚期,神志昏迷的患者即将转运至北院区。

患者男,45岁,2019年在妻子的陪同下前去日本进行肿瘤相关治疗。正准备回国之时,全球新冠病毒迅速蔓延,其所在的地区已成为疫区,回国日期延误。4月9日,夫妻二人终于乘坐航班经停沈阳,踏上了祖国的土地。按照入境人员相关管理规定,患者需要在沈阳集中隔离14天方可离沈。然而,就在酒店隔离的第3天,患者的病情急剧恶化,逐渐出现神志昏迷,无法进食。妻子向驻点医生求助,沈阳市卫健委第一时间安排将患者转运至沈阳市入境患者定点诊治医院——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经过发热门诊冯伟主任及肿瘤内科金鄂主任会诊,考虑患者为肺部恶性肿瘤,脑转移,骨转移,病情非常严重。经过与家人商议后,患者经过120负压专车转运至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北陵院区隔离病房留观治疗。北陵院区也在李景栋主任的带领下将呼吸机、除颤器等所需抢救物品准备完毕。

为父亲

这是一名肺肿瘤晚期患者,肺部CT可见左下肺功能丧失,双肺散发渗出改变,胸椎等骨质破坏,颅内转移病灶术后改变。入院时血压进行性下降,最低76/46mmHg,神志昏迷,血氧饱和度下降至73%,血气分析提示患者为II型呼吸衰竭。考虑到患者肿瘤晚期,家属希望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及深静脉穿刺等有创性操作,这给救治工作提出了空前的挑战。

医务人员立即投入抢救:开放静脉通路,快速补液,应用多巴胺升压、呼吸兴奋剂改善肺通气;打开气道,放置口咽导管,吸出气道内大量的痰液及食物残渣,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恢复的平稳,血氧饱和度逐渐升至100%。而医护人员厚重的隔离服里面早已全身湿透,每个人都能透过护目镜清晰的看见彼此流淌的汗水。

为父亲

重症患者的治疗,从来都没有一帆风顺的,就在隔离病房治疗的第三天,患者出现了发热,复查患者的血象白细胞及PCT(降钙素原,它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感染指标)并没有明显升高变化,留取的痰液、尿液培养及血培养也都没有阳性的回报。为了进一步评估患者病情,决定给患者进行CT检查。对于重症患者的外出检查,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面对这名隔离期危重患者,在没有气道保护,没有深静脉通路,隔离状态下护送人员不足的不利因素,李景栋主任率领计龙医师、张琼予、邵爽护士护送检查。经过CT检查发现,患者的双肺实变面积明显增加,胸腔积液也有所增多。

为父亲

立即调整治疗方案:补充白蛋白,利尿脱水,加大翻身叩背频次,抬高床头30度,适当减少镇痛药物剂量,保证患者神志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拔除导尿管,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经过一系列的措施,患者的体温终于降至正常。

在保障其他隔离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针对这名重症患者,北陵院区全体医护包括李景栋主任和刘锦屏护士长对其进行24小时特级护理和床旁值班。由于患者经过长时间药物化学治疗,全身血管脆性增加,条件很差,留置针几乎每天都要更换,护士寻找可以使用的血管一蹲就是半个小时。患者血氧饱和度不佳,经常出现血氧波动,为了改善肺通气,护士要协助家属不间断给予患者翻身叩背治疗。

为父亲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北陵院区全体医护、感控人员的共同协作下,经过10天的精心诊治,患者病情平稳,两次新冠核酸及抗体检测也显示阴性。入境隔离满14天,家人从天津赶到沈阳,一家人终于团聚在一起。

在北陵院区治疗期间,患者和其爱人都表示:"回家的路无论多么坎坷,我们也要回家"。如今心愿即将达成,看见他们的笑容、泪水,所有医生护士无不感慨。

为父亲


在转运天津120急救车前,李景栋主任亲自向转运医生介绍病情、治疗经过及注意事项,在帮助检查所有氧气及药品、核对生命体征之后,患者再次踏上回乡之路。次日清晨,患者家人通过电话向沈阳四院北陵院区的医护人员报了平安,同时也表达了谢意。


为父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