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三轉”戰場,他用行動詮釋了轉業幹部的忠誠與擔當!

“我們幫你找到工作了!”3月某天,武漢市洪山區紀檢幹部李應清跟和平街東方雅園社區工作人員一道,來到社區困難戶胡女士家,給她送去生活物資,並帶來好消息。


李應清是武漢市洪山區委第一巡查組副組長,也是下沉到東方雅園社區的一名紀檢幹部。去年年底剛剛從空降兵某旅轉業到洪山區的他,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主動請纓,籌建全區第一家隔離點、赴一線督導、下沉社區。短短兩個月輾轉“三個戰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退伍軍人的“忠誠、乾淨、擔當”。


2個月“三轉”戰場,他用行動詮釋了轉業幹部的忠誠與擔當!


01

籌建隔離點:

“一切未知都阻止不了我們的步伐”


“立即結束休假,返回工作崗位!” 1月28日上午,李應清接到單位通知,要求他立即赴區委黨校參與洪山區第一家隔離點籌建工作。


“當時,大家對傳染病防治知識很匱乏,對隔離點的運行模式也不瞭解,怎麼建?怎麼管理?可謂‘一張白紙’……”所有工作人員坐在一起頭腦風暴,從物資器材、醫療保障、生活保障,到病人收治、安全運轉等,隔離點的運行模式在一次次討論中成型,李應清認真的記下所有要求,他感覺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


2個月“三轉”戰場,他用行動詮釋了轉業幹部的忠誠與擔當!

因為收治任務緊急,隔離點一建好,就陸續有疑似患者轉入,“近距離接觸疑似患者時,心裡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恐懼,因為防護物質有限,我們只有一片口罩……”但是,李應清來不及擔心和害怕,每天大量的疑似患者需要安置,隔離點運行中也有一些問題和漏洞需要他來發現和糾正,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無聲戰役中,他每天工作18個小時絲毫不覺得累。


“參與黨校隔離點籌建,讓我再次感受到自己是一名衝鋒陷陣的‘戰士’,一切的未知都阻止不了我們的步伐,當看到患者被及時收治,我感覺像是打了一場硬仗,全身的汗水讓我酣暢淋漓……”


2個月“三轉”戰場,他用行動詮釋了轉業幹部的忠誠與擔當!


02

一線督導:

“堵住一處漏洞,就能保住一片安寧”


黨校隔離點籌建任務完成後,李應清又馬不停蹄加入青菱街、張家灣街片區的一線防疫督導工作。為了不給街道增加負擔,他自備乾糧,私家車就是作戰室,及時將發現的問題反饋,並協調解決。


“這個地方隱患很大,不封起來肯定不行……”


2月23日,在青菱街園藝社區,園藝文化街未施行硬隔離措施,存在風險隱患。李應清立即與街道相關領導商討整改方案,並緊急從江夏區協調隔板,

連續奮戰30個小時,以最快速度完成了文化街約1200米的硬隔離和封控,阻斷了疾病傳播風險


“堵住一處漏洞,才能保住一片安寧。必須按照小區的標準,實行嚴格的封控,阻斷疾病傳播。同時還要為其中居民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白天到街道、社區巡迴督導,李應清每天的步數都是3萬多,晚上回家後,他還要自學紀檢監察相關知識,“我是一名紀檢新兵,一邊做一邊學,在戰疫督導中,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水平,才能做到精準監督。”


2個月“三轉”戰場,他用行動詮釋了轉業幹部的忠誠與擔當!


03

下沉社區:

“您就把我當成自己的兒子”


當聽說單位正在選派下沉幹部,李應清又主動報名。3月7日,他被派往和平街東方雅園社區參與服務。李應清下沉到該社區後,主動了解情況,快速扛起擔子,被任命為臨時黨支部書記和下沉工作組組長,同時,兼任社區第五網格網格員。人員排查、社區封控、公共區域消殺、生活保障等,李應清事無鉅細,總是衝在最前面,下沉工作組共有 5名成員,在李應清的帶領下,迅速擰成了一股繩。


3月19日,李應清在社區日常巡查中碰到一位焦急的老人,仔細詢問得知,老人的老伴身患重症,但因疫情原因,不能去醫院複查。李應清得知情況後,立即與社區協調車輛,並聯系普仁醫院幫老人預約好時間,順利安排老人入院。“李幹部,我為你的工作點贊……”


2個月“三轉”戰場,他用行動詮釋了轉業幹部的忠誠與擔當!

在東方雅園社區,還有不少這樣的老人。空巢老人胡女士夫婦,孩子在外面當兵,在李應清上門時,老人無意中說到想吃碗熱乾麵,李應清記在心裡。上下班路上,問了幾家店鋪,終於買到了一斤熱乾麵和醬,送到老人家中,老人十分感激。“胡阿姨,您不要跟我客氣,我也是當過兵出來的,您就把我當成自己的兒子,有什麼事給我打電話。”李應清對老人說。


小區很多居民都認識李應清,大家紛紛說:“有什麼困難就找他,找他就能解決問題……”


2個月“三轉”戰場,他用行動詮釋了轉業幹部的忠誠與擔當!

“我要堅守崗位,疫情不退我不退!”這是李應清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與許多奮戰在一線的人一樣,他已經在這個戰場上奮鬥了60多天,

“我們做這麼多努力,都是為了讓疫情早日結束,大家都回歸正常生活。再堅持一下,再努力一把,武漢一定會好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