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而戰,詮釋“硬核”擔當----省民宗委黨員下沉社區戰疫情側記

危難時刻顯本色!連日來,湖北省民宗委廣大黨員幹部不畏艱險、衝鋒在前,他們下沉到社區,與各族群眾並肩作戰,合力織牢疫情“聯防聯控網”——

黃鶴樓前,江水洶湧;病毒肆虐,疫情如火!

面對疫情,湖北省民宗委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第一線,戰鬥在最前沿,讓鮮紅的黨旗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高高飄揚。

“最美逆行者”的身影

疫情就是命令,懷著必勝信心的“最美逆行者”的身影,彰顯著共產黨人的英雄本色。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今天來社區報到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在接到單位通知後,湖北省民宗委幹部張新第一時間趕到武漢市洪山區珞南街尤李社區報到並立即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當中。

自2月5日以來,張新與社區幹部一同督查研判疫情、值班巡查、進行消毒、清除垃圾、聯繫捐贈口罩。面對家人的擔心,他說:“我是黨員,組織有號召,我就要積極響應。”

2月8日上午10點,根據社區安排,湖北省民宗委幹部余文生、劉源、任新平下沉小區開展防控工作。樓層沒有電梯,他們輪流背起10公斤重的消毒噴壺,承擔起社區8棟38個單元443戶的消毒殺菌任務。因為穿防護服非常不方便,他們不敢多喝水,怕上廁所;爬完上百層樓梯,累得腰腿痠疼。

“我是一名黨員,還是一名轉業軍人,退伍不褪色,這個時候更應該衝在前。”任新平說。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瑣事多、任務重,社區力量有限,許多工作都需要下沉到社區的黨員幹部協助完成。”湖北省民宗委機關黨委副書記程家忠說,這些黨員幹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很高,很快便融入到社區的各項工作中。

上下同欲,風雨同舟,在抗疫一線,哪裡有需要,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

“我們之前已在微信群裡讓每一戶家庭報告身體狀況,現在是重點去體溫偏高的住戶家中核查。”記者遇到湖北省民宗委幹部喬治時,他正在去核查的路上。為了最大限度減少感染風險,經他提議,小區開展了線上報告加特殊情況上門核查相結合的辦法,既減少了工作量,又降低了直接接觸帶來的交叉傳染風險。

“疫情防控期間,本樓棟進行封閉管理,封閉期間有困難可以直接聯繫我”“早上登記購買天然氣和藥品的業主請到崗亭取貨”“明天的採購清單已發,有遺漏的請及時告訴我”……從2月6日開始,居住在中南街長春社區的劉慶華每天都要在群裡發類似的信息。

“我是黨員,特殊時期,我不上誰上?”洪利民說完,又和江莉、巢明榮一起去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發放捐贈口罩了,身影穿梭在一棟棟樓層之間。

築起一道道“防線”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座堡壘。

制訂防控預案、編制防疫指南、車輛應急保障、篩查就診人員、做好節後返崗疫情防控……湖北省民宗委辦公室、人事處、機關黨委、援藏辦、後勤中心支部全體黨員衝在最前線,日夜奔忙在一線;機關工會帶頭啃物資採購這塊“硬骨頭”,跑遍城區藥店商鋪,終於採購了100公升消毒液和1000公升醫用酒精以及口罩等防護用品;後勤服務中心的黨員直接住在辦公室,24小時為通勤做好保障;援藏辦保持與援藏工作隊返鄂幹部、西藏中學密切聯繫,隨時提供保障服務;人事處每天瞭解在武漢之外的幹部職工情況,掌握信息,提供幫助……在這個特殊的春節假期,忙碌的身影成了所有黨員幹部最美的寫照。

疫情出現後,潘高峰、尹秦玲、夏青3名黨員24小時值守,將各級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及時在線發佈,積極聯繫網站服務和輿情監測機構製作防控專題、監測涉疫輿情。2月12日,尹秦玲被確診感染了新冠肺炎。在治療期間,她仍不忘工作,將微信和QQ的個性簽名改為“我一定平安歸來,繼續戰鬥!”

越是艱險越向前。這是初心,是使命,更是共產黨員直面疫情的無畏擔當。

1月30日,劉兵的岳父被新冠病毒感染,但他從未向組織提出任何特殊要求。劉兵和愛人送老人到醫院就診後,仍積極投身防控一線,加班加點監測網絡交換機、流量服務器等,確保了網絡與信息安全。“累也不怕,苦也不講,因為有一份責任扛在肩上,我們就應該迎著危難逆行而上……”劉兵堅定地說。

黨徽閃耀,處處可見衝在疫情阻擊戰第一線的共產黨員。

放假返鄉後,李榮國第一時間向鍾祥市郢中鎮朝宗橋社區報名,成為一線疫情防控工作的志願者。家在武漢市郊黃坡區全華村的黨員王政道主動請纓,向村委會提出申請,與其他兩名村幹部組成了志願服務隊,奔走在宣傳防控一線……他們的堅守,築起了一道道堅實的防線。

匯聚起民族團結的磅礴力量

“出征抗疫情。大年初二,你正式上班了。由於交通管制,公交車、私家車都禁行了,你只能徒步去上班。寂靜的清晨,寬闊的馬路上沒有其他行人,看著你遠去的背影,我的眼眶溼了……兩個人牽手托起一個家,我們大家牽手托起這座城……”這是黨員何慶良發給抗疫一線妻子的微信。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為了履行職責,妻子主動“自我隔離”,從大年初二至今一直沒有回家。何慶良深知疫情危險,卻毫不畏懼,迎難而上,既當丈夫,又兼職保姆、司機、快遞員,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線,還動員遠在國外的女兒和親朋好友向武漢、黃岡等醫療機構捐贈了價值20餘萬元的口罩、檢測試劑等緊缺物資。“作為一名黨員,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這位有著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說,他希望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盡一份力。

遠在新疆老家休假的依拉木江也時刻牽掛著湖北,他聯繫母校中國政法大學湖北校友會,開啟了“瘋狂採購模式”,購買護目鏡、口罩、防護服等物資馳援湖北。目前,通過依拉木江的聯繫,中國政法大學湖北校友會已為湖北興山縣、通山縣等鄉村衛生院捐贈體溫槍100多支、口罩4000多個,有效地緩解了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的燃眉之急。“即使相距3000多公里,我也要和大家一起共同抗疫。”依拉木江在電話裡說。

疾風知勁草。在防控疫情的戰場上,有著無數共產黨員,哪裡有困難,他們就衝向哪裡。

受疫情影響,武漢市許多餐館都不再營業,在酒店隔離的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吃飯成了問題。“危急時刻,身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我們要共同扛起責任……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湖北省民宗委第三黨支部書記陳曉敏和黨員魏國明、佔慶芳立刻在朋友圈發帖,呼籲在漢經商的少數民族群眾給一線的醫護人員送愛心餐。

很快,一支支抗疫後勤保障志願團隊成立了,許多少數民族群眾加入進來,免費配送牛肉麵、牛奶、礦泉水……各族群眾將溫暖送到最前線,用實際行動支援武漢,匯聚起民族團結的磅礴力量。

“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關頭、危急時刻,我們黨員必須站出來、衝上去。”魏國明的話鏗鏘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