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粮北用”!北宋时期的“漕运调粮”到底有多任性?


北宋时期的漕运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繁盛的时期,它承袭了唐代的漕运制度,逐渐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的各条漕运网,

黄河,汴河,蔡河以及广济河等四条主要的线路,分别负责不同物资的输送和商品交易,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人的生活。

“南粮北用”!北宋时期的“漕运调粮”到底有多任性?

01,长途贩粮

漕,原意指的是水道运粮,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需要依靠漕运来运粮,所以,称之为“漕运”。

漕运是我国封建时期特有的一种历史现象,也被统治者称为“安社稷之奇策”,漕运运粮,在政治,经济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商贾之间的贸易往来历朝历代都有,但是能够进行长途贸易运输的,只有一些珍贵的金银玉器。

一则,平时的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长途运输成本太高,花费的时间,精力都太大

金银玉器占用的空间较小,价值较高,用长途运输的方式可以让装载的数量和价值超过了一般粮食的上百倍;

二则,粮食如果从江淮运输到京师,大多是逆水行舟,行程极为不便;

所以,北宋之前也有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的说法。

即使也有个别的漕运运粮,但是那都是官方才可以操作的,一般情况下的,民间是没有资格享用的。

“南粮北用”!北宋时期的“漕运调粮”到底有多任性?


02,北宋时期漕运的空前繁荣

到了北宋之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高速繁荣,商贾们为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逐渐摒弃了“千里不贩籴”的说法,开始进行漕运运送粮食,从富庶繁华的江淮地区将粮食调到了京师售卖。

北宋时期,江南是全国粮食的运输基地,它不仅为统治者提供了大量的食粮供应,还为商贾们的贸易提供了储备。再加上漕运制度的完善和繁荣,漕运运粮成为了一件非常“任性”的事情。

从地形上来看,北宋时期的漕运运输路程缩短,在路程的设置上,也避开了很多险恶的路段。大多数的线路都处在长江中下游以及黄淮平原地区,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大大提升了运输的效率。

其次,造船业在北宋有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运输工具的更新和进步,让运粮的难度降低了很多;

再次,为了鼓励南北方的经济交流,统治者制定了相关的政策,鼓励商品经济的发展,很多的商贾用漕运运粮赚取了更多的利益,漕运运粮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南粮北用”!北宋时期的“漕运调粮”到底有多任性?

明代的曹臣曾经说过:“夫江南,朝廷之厨也”,可见江南地区粮食的产量和重要性了。

漕运运粮可以解决江淮地区大量的粮食储备,为农民的种植业销售提供了新的出路,人们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地点进行买卖,而是运送到千里之外的京城,促进商业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基于这四点,漕运运粮在北宋时期得到了空前的进步。

“南粮北用”!北宋时期的“漕运调粮”到底有多任性?

03,“通关米结”

值得一提的是,朝廷利用漕运运粮,流程还是极为繁琐的。

不管是哪一个地区的粮食,在上漕船之前,都要通过“通关米结”这一关。

通关米结,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验收”。

包括对米,麦子等作物的成色,质量和品质进行逐一的筛选,而米和麦子只有在确保没有掺杂其他物质,全部合格才可以上船运走,有点类似于前些年的“交公粮”。

如果筛查失误,发现有失误,那么,不仅是监兑官、领运官还是其他的负责人员都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南粮北用”!北宋时期的“漕运调粮”到底有多任性?

等上了船之后,还会经常出现漕运上“堵车”的现象出现。

然而当时不像现在有红绿灯和限行的政策,可以疏散交通。

在当时,为了提升漕运上船只的效率,统治者也制定了疏散交通的方法,碰到了漕运内的堵车,是要根据运输物质的重要性和距离京师的远近来进行依次的排序。

第一梯队是山东,河南的粮船;

第二梯队为江浙和两湖地区的漕船;

第三梯队是江西的粮船;

如果遇到了“塞车”,那么第一梯队先行通过,接下来才是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

偶尔也会有一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漕船,如果被发现,还会受到惩罚,朝廷也会反复强调漕粮的秩序和运输规则。

“南粮北用”!北宋时期的“漕运调粮”到底有多任性?

04,漕运物资种类的扩大

四通八达的漕运路网,也让漕运的数量和种类达到了顶峰。

根据《宋会要辑稿》中的记载:

“广南金银、香药、犀象、百货 路运至虔州而后水运。”

不仅包括江淮地区,就连南疆的广南,四川盆地等地区也加入进来。

因为漕运网连接着更多地区,所以运输的物资也更为多样化,不仅包括金银玉器,米粮等物资,还包括

金银、香药、犀象等。

可以说,整个北宋王朝通过了漕运路网,将很多物资繁盛的地区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交通路网。

以京师为中心,从南方运来的有金银、香药、犀象,从西北运来的有马匹,炭,薪等大型物品,从西南地区运送来的有绢布,两广,两浙地区的皮革和杂用之物。

这些物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京师驻军的需求,也可以促进京城和其他地区的物资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南粮北用”!北宋时期的“漕运调粮”到底有多任性?

北宋漕运的进步和发展,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南北方的交流和贸易建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漕运运粮也有其负面效应。

一则,漕运大多数是服务于封建统治者的,所以,在统治者无休止的发展和利用下,老百姓的负担进一步加重;

二则,修建运河,打造漕船,这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据史料记载,在北宋的汴河边上,每一年都有6000多余艘漕船,在黄河和长江边上,也有着上千条的船只,专门是供漕运运粮使用的,就连北宋的大文豪苏辙都惊叹“山林之木尽于舟楫”也!

“南粮北用”!北宋时期的“漕运调粮”到底有多任性?

参考文献:《宋会要辑稿》《资治通鉴》《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