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猎狐》中的杨建秋不值得人同情?

简单来说就是又蠢又贪。

先来看看建秋妹子的人设吧,在她的哥哥杨建群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杨建秋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她牺牲掉自己的学业,早早的就去打工供哥哥读警校,可以说没有妹妹杨建秋就没有今天的杨建群。而妹妹的牺牲也让她失去了很多,比如大龄毕业,求学、求职不畅等等。所以建秋妹子的人设很清晰:苦出身、能付出、隐忍、坚强、善于牺牲,并且应该有一定的社会经验。那么杨建秋的一系列行为是否符合编剧给她安排的这些人设呢?

为什么《猎狐》中的杨建秋不值得人同情?

建秋的出场是不太讨喜的,伴随着跟她一起出现的一套几百块的护肤品,可以很自然地看出建秋此行的目的:托嫂子帮她找份好工作。理由呢?就是说自己年纪大、专科学历,找工作不占优势。那么先不论建秋强调的自己在人才市场中的短板是不是真的到了一职难求的程度,单说狠心拿出一半的生活费来取悦嫂子为自己谋求工作的行为,建秋的这段出场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恐怕不是她的不易,而是她的野心。

车祸算是杨建秋进入北江分行的导火线。本就求职不易的建秋因为急着赶赴下一场面试又为了省钱乘坐了摩的从而遭遇了车祸,看到断了三根肋骨的妹妹,又回忆起建秋这些年的牺牲,哥哥杨建群实在于心不忍,终于找到岳父并拜托其为自己的妹妹建秋找一份好工作。这是故事的初衷,但事情真到了如此万般无奈的地步吗?建秋妹子真的别无选择吗?她有选择。车祸前建秋已经手握两份不错的offer,并且其中一家公司对她很有兴趣。暂且不说从拿到offer到正式入职一般都会留有一段时间空当,单论她在头两场面试的出色表现和编剧赋予她吃苦耐劳的人设光环,建秋拿到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编剧却硬是让这场事故成为了杨建秋进入北江分行的跳板,让建秋这场看似祸不单行的遭遇勾起哥哥内心本就潜藏的愧疚和同情心,只能说很没有说服力。

为什么《猎狐》中的杨建秋不值得人同情?

杨建秋的性格是偏内敛还是外放?这在剧里很不容易找到答案,很多时候都让人看的很疑惑。出场时的她很不怯场,一套大几百的护肤品,投机和野心都写在脸上。但随着剧情发展,她又时时流露出小地方出身的卑怯和沉默。侄女的生日宴上她偷偷对哥哥吐露因为怯场而没能当面对嫂子的父母说声感谢,但到了跟随赵主任出席的大场面,她却能大大方方的和收款小姐攀谈此次宴会的花费。对于赵主任吩咐的明明越级了的工作,当着顶头上司的面想都不想就答应,这样的杨建秋看起来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但另一边,送给嫂子五千块钱的美容卡又说明她明明很能投其所好。

为什么《猎狐》中的杨建秋不值得人同情?

如果说这些人设塑造上的前后矛盾还可以模糊的用“人性的复杂”这种借口来掩饰的话,那接受赵主任的三百万连眼睛都不眨一下这样的行为就实在是超出正常人的世界了。租的房子到期,不去问同事有没有单位宿舍,而是来找哥哥多次警告过让她远离的赵主任,然后在一来二去之下就轻易接受了赵主任的三百万,赵主任甚至都没费什么口舌,简简单单画几个大饼就入了套。三百万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是连小学生都明白的道理,何况她早早的入过社会,更应该明白生活不易啊。故事发展到这里,杨建秋的的行为和她的人设已经完全划不上等号了,什么穷怕了、受挤兑,这样的说辞已经太无力,无法解释一个正常、理性的人会动辄去接受三百万的债。

为什么《猎狐》中的杨建秋不值得人同情?

当然了,编剧为了突出前期杨建秋的惨,特意安排了“同事嫌她手脏不吃她的包子”、“工具人嫂子见缝插针的挖苦她”这样的戏码,但这些梗都又老又刻意,丝毫引发不了观众的共鸣。

塑造一个又蠢又贪的人不是问题,但若本意是想写一个吃苦耐劳、善良踏实的妹子在坏人的引诱和生活的重压下不得不铤而走险的故事,到头来却没有走进观众心里而被解读出另一层意思,那就显得有些尴尬了。

为什么《猎狐》中的杨建秋不值得人同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