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金雞之冠”漠河北極村(東北內蒙遊之三)

作者/攝影:莫國良

自齊齊哈爾晚間坐上北去的列車後,整個的夜晚都在大興安嶺的山脈中一直往北,帶著我們飛奔去大興安嶺的核心地帶“漠河”。

火車的汽笛聲驚醒了昨日的“閒雲野鶴”的碎夢。清晨醒來,火車還是穿梭在大興安嶺的叢山峻嶺中。由於,火車穿梭在崇山峻嶺中,鐵道旁的高山密林擋住了在火車的車廂裡往外遠眺視線,兩旁根本看不到大興安嶺廣袤的原始森林。由此,遺憾的也只能用心在感受了,不過從心理上說,也可以更加提升對大興安嶺探索的神秘好奇。

在上午10點左右,火車準時的到達中國最北的縣城——漠河。簡單的接車後,大巴又向北行駛了不到2個小時,最終到達了這次旅行的最北終點“北極村”。


走進“金雞之冠”漠河北極村(東北內蒙遊之三)

北極村村口

說實話,見到了北極村,我頗感遺憾。它的風貌根本不是我夢裡的北極村。它即沒有了北極村應有的俄羅斯風格厚實的木刻楞建築;也沒有了看到沿路上的高山峻嶺中的西北利亞那種倒掛的針葉松樹林帶;更沒有了像額爾齊斯河在廣袤的西伯利亞平原上那種靜謐的流淌。也許《靜靜頓河》的那種俄羅斯特有的靜謐神秘美感才是我想看到的。缺乏了沉澱、雄渾蒼傷感是我到北極村之後的心理上的最大落差。

踏進景區,裡面到處都是以“北”作為地標的遊覽標誌了。什麼“找不到北”什麼“最北一間”、什麼“最北一店”、什麼“最北一屋”、什麼“最北最美郵局”、什麼“最北哨所”等等。看多了這些標誌,感覺就是一種無病呻吟的造作。


其實,在北極村有一處地標還是值得去看的。那就是北緯53°29’51”的地理標誌。到了這裡也就是在中國境內也算是走到最北的盡頭了。那個標誌性的建築設計的也很有藝術魅力。用了“三個北”字的建築,形成了立體的空間,頗費匠心。

走進“金雞之冠”漠河北極村(東北內蒙遊之三)

神州北極地標


走進“金雞之冠”漠河北極村(東北內蒙遊之三)

中國最北之地標


走進“金雞之冠”漠河北極村(東北內蒙遊之三)

金雞之冠

到了北極村,有一個旅遊項目,倒是應該嘗試一下的。那就是中俄邊境界河“黑龍江”上游覽。因為是夏季,黑龍江上沒有被封凍,河的中央因此也沒有國界線,坐在遊覽的汽艇上,隨意欣賞著二側不同國度的自然風光。俄羅斯那側,群山連綿,山坳中嵌入了帶有俄式建築的小村莊。中國那邊,廣袤的沿江道上,建造了很多建築物。

走進“金雞之冠”漠河北極村(東北內蒙遊之三)

黑龍江上俄羅斯的雲

遊艇在黑龍江的中心河道緩慢行駛,微風吹過,呼吸著不知道是從哪國吹來的風。放眼望去,二國邊境的哨所依然是威嚴的對峙著。而我們卻優哉遊哉“一輪浮二國”,使人感覺特別的愜意,享受著和平帶來的安逸快樂。

走進“金雞之冠”漠河北極村(東北內蒙遊之三)

俄羅斯河堤景


走進“金雞之冠”漠河北極村(東北內蒙遊之三)

俄羅斯小村


走進“金雞之冠”漠河北極村(東北內蒙遊之三)

中國河堤景


走進“金雞之冠”漠河北極村(東北內蒙遊之三)

中國沿江哨所


走進“金雞之冠”漠河北極村(東北內蒙遊之三)

俄羅斯邊防哨所


走進“金雞之冠”漠河北極村(東北內蒙遊之三)

中國最北郵局


走進“金雞之冠”漠河北極村(東北內蒙遊之三)

黑龍江河堤


走進“金雞之冠”漠河北極村(東北內蒙遊之三)

一江兩國


走進“金雞之冠”漠河北極村(東北內蒙遊之三)

北極村一角

很快逛完了北極村,差不多也到了導遊規定的時間。由此也只能說到此一遊了!

東北內蒙系列遊之一:《走進東北,松原短暫停留》

東北內蒙遊系列之二:《探秘丹頂鶴的故鄉扎龍溼地》

東北內蒙遊系列之三:《走進“金雞之冠”漠河北極村》

東北內蒙遊系列之四:《跨越大興安嶺腹地,尋覓點亮的金色森林》

東北內蒙遊系列之五:《遊走於最後的大興安嶺林地、極冷縣根河、額爾古納》

東北內蒙遊系列之六:《躺在額爾古納河畔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滿洲里》

東北內蒙遊系列之七:《走進風情海拉爾,滿洲里二卡跨國溼地》

東北內蒙遊系列之八:《哈爾濱一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