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你的專業能為國家做什麼?"這9個專業不得不"火"!


庚子新春之際,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無數醫護人員奔赴前線,與病魔作鬥爭,廣大人民群眾不願給祖國增添負擔,也自覺在家自我隔離。作為北京科技大學學子,我們雖居家學習,但使命牢記,雖未赴"前線",但心繫祖國。總有一天,我們也將走向自己人生的戰場,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為國家盡一份力量!那麼,你的專業在疫情期間,能為國家做哪些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土木工程

——"九層之臺,始於壘土。"

疫情期間,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想必十分忙碌,武漢雷神山、火神山兩座醫院拔地而起,靠的正是土木工程專業的支持。還有在網絡上大火的"方艙醫院",通俗地說由活動的"房子"建成,依託成套的裝備保障完成傷員救治等任務,在我國抗震救災等公共衛生應急保障中發揮巨大作用。

北京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培養能夠在地下與岩土工程、建築工程、道路與橋樑工程等領域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工作的應用研究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能夠在建築、水利、交通和房地產等相關領域企事業單位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工作。此外,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師生參與了清華大學主導的抗疫醫院排風環境汙染快速分析的聯合科技攻關,為儘快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了貢獻!

2.材料科學與工程

——"乃杼柚遍天下,而得見花機之巧者,能幾人哉?"

疫情爆發正趕上春節工廠停產,口罩等必需品搖身一變"成為大戶人家"的象徵。此刻也是材料人低調做大事的時候:更科學專業地生產各種防護用品,如KN95/N95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還可以製氧,製作注射器等其他耗材;投入到病毒材料防護開發及性能改善的研究之中。

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成立於1952年建校之初,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點,歷次全國重點學科評估均在前3名。學生能夠從事材料及其加工製造工藝設計、實施、研發、諮詢及工程管理等專業技術工作,在能源、化工、電子、信息、航空航天、機械等行業領域中從事材料的工程應用及管理工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從事本專業的教學工作。

3.物流工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疫情來臨,在大部分職業都"停業"的情況下,物流人卻依舊在奔波忙碌。小到人們居家隔離時盼望的生活必需物品,大到支援重症區的防疫物資,都離不開物流專業人才的努力,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保障著人民的生活,為祖國的繁榮貢獻著力量!

北京科技大學物流工程專業培養具有機械工程、信息技術等學科的工程技術及物流管理與系統工程的知識結構,熟練掌握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運行控制、過程管理等方面的先進技術與方法,能夠承擔物流設備研發與物流系統集成、物流系統運作管理的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能夠在製造和服務等企業、設計研究院所,從事物流系統設計與開發、物流系統控制及管理等工作。

4.人工智能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人工智能是個綜合性很強的專業,可全方面結合一線為抗擊疫情做貢獻。比如百度的領先人工智能算法就幫助加速新冠病毒結構的預測分析,人臉識別系統可以讓人們不用摘口罩驗證身份,甚至有已經在牡丹園地鐵站投入使用的用於發熱及潛在被感染對象識別、篩查與分析的AI系統等。智能醫療經過長足發展,定會成為一線醫療工作者們的左膀右臂

北京科技大學是教育部在2019年首批新增人工智能專業的35高校之一,人工智能專業主要學習電子電路、嵌入式系統、控制理論、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智能機器人等相關理論與技術,培養在智能機器人、感知與理解、大數據智能分析與處理等領域從事理論研究與技術開發的

複合型卓越工程技術人才

5.物聯網工程

——"計禮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

物聯網對現代社會的發展推進有著深遠影響,其核心"萬物互聯"可以讓天涯化咫尺,天塹變通途。大家能夠在網上擔任火神山、雷神山的"雲監工",正是得益於

5G網絡技術,讓現場的視頻圖像能夠快速地傳遞到千家萬戶。疫情對實體經濟的打擊巨大,對人民健康的威脅嚴重,卻給了物聯網技術充分的用武之地,是物聯網技術完成了從"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向"秀才不出門,盡做天下事"的跨越性轉變。

北京科技大學是全國首批建設物聯網工程專業的28所高校之一,本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主要研究以信號與系統、物聯網工程原理、數字信息處理等理論為基礎的網絡信息處理技術,例如信息感知、網絡傳輸、雲計算和標籤技術等,研究和設計各種物聯網應用網絡系統和感知服務系統,培養能夠勝任物聯網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應用開發、教學與管理等工作,同時具備在其它領域繼續發展的潛力和能力的高層次人才。

6.生物技術

——"舉網以綱,千目皆張。"

為了打贏這場戰"疫",每個人都在努力。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找到敵人的弱點,我們才能贏得勝利。這就需要生物知識,來了解病毒、發現弱點確定治療方案和阻隔方法:通過生物信息學的方法,推測病毒宿主;再利用實驗室和測序的手段驗證推測,並回溯病人的相關調查,找到可能的傳染源,從而加以防範;研製出檢測試劑盒,幫助醫療工作者準確快速判斷患者,控制疫情;根據病毒,研製出治療藥物等。

北京科技大學生物技術專業主要學習生物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的科學思維和實驗訓練,培養能夠在生物製品、食品、藥品、醫療、日用、檢測分析等行業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院從事研發、生產的或政府、事業單位從事管理服務的高級人才。

7.金融工程

——"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面對疫情,全國各地的人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向武漢捐款捐物。龐大的數字鋪天蓋地而來,金融人在其中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核算好每一筆物資、確保這些救命用品分毫不差地送到需要的人們手中。此外,保持經濟平穩運行至關重要,疫情已經對宏觀經濟運行產生影響,春節期間部分服務行業受到較大沖擊,

穩定居民消費、推動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積極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是在疫情期間維護社會秩序的關鍵所在。

北京科技大學金融工程專業於2003年設立,屬於在國內較早設立的金融工程專業,有穩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學生主要學習經濟學、金融學、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開展金融風險管理、金融產品定價與設計、投資理財、公司金融、投資戰略策劃等研究,專業培養具備基本金融素養,能夠從事金融財務管理、金融分析和策劃的高素質複合型現代金融人才

8.行政管理

——"治國如治身,四民猶四體。"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這場突發的公共危機事件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治理中難以避免的現實考驗,也讓公共管理人有了更多的思考,為了社會的平穩運行,為了不再出現此般危機事件,提升公共決策執行能力、維護公信力、引領控制輿論導向、建立公共危機事件預警機制等至關重要。

北京科技大學行政管理專業辦學起步早,學科體系較為齊全,自1993年開始招生,2000年獲批碩士點授權,同年成為全國首批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試點院校。畢業生可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團體從事行政管理、政策法規研究、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監察等工作;到高等院校及科研單位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也可繼續攻讀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9.外語類專業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此次疫情是全世界人民共同面臨的挑戰,需要各國攜手應對。外語類專業可以幫助我國擴大國際和地區合作,與其他國家地區、國際組織進行信息溝通、開展醫療協作、協調物資供應,共同為世界公共衛生事業作出貢獻。"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一句句寫在援助物資上的肺腑之言,讓所有中國人感受到了來自國際的深厚情誼,也讓我們認識到:在這場生死抗爭之中,中國並不孤單。

北京科技大學外語類專業包括英語專業、日語專業和德語專業。英語專業以語言科學、世界文化、科技翻譯為發展特色,聚焦本學科的語言學、文學、翻譯及西方文化等方向的系統知識,同時實施全球化跨學科交融和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聽說讀寫譯等專業基本功紮實、輸出能力一流、知識結構合理、綜合素質良好、發展潛質多元、國際視野開闊、創新意識較強的一專多能的複合型英語人才。日語專業成立於2003年,至今已有16年曆史,秉承"厚基礎"、"寬口徑"的教學理念,多年來奮發進取走出了一條具有"專業+"型國際化人才培養特色的道路,培養了大批遍佈於海內外的、懂中國知世界的優秀畢業生。德語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德語語言基礎、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全面的綜合素質,擁有寬闊的國際視野和較高的創新意識,能夠勝任翻譯、研究、教學、新聞出版、文化交流、管理等工作的多元複合型德語專業人才。

此外,北京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學子也積極響應號召,報名加入了中國防疫翻譯志願者小組,協助解決華人華僑和國際友人在物資採購過程中的語言翻譯等問題。"私に木桃を投げ,それに報いる美しい玉"(投之木桃,報以瓊瑤),日語系的才子細加推敲,寫下了一樣言輕情重的贈言。

……

在疫情面前,每種學科的力量都不容小覷,每個專業都閃爍著獨特的光芒。學好自己的專業,發揮專業所長,這場戰"疫",我們一定能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