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投降的真正原因?

作為歷史上有名的大漢奸,吳三桂究竟幹了什麼才擁有了這個稱號?在我們的認知中,吳三桂為了一個女人,就可以放棄民族社稷,丟掉忠義名節。這絕不是任何一箇中國人所能做出來的!吳偉業寫了一篇《圓圓曲》,就表明了他對這件事的諷刺態度。相傳吳三桂讀到這首詩後十分不安,他曾以重金饋贈吳偉業,懇求他毀版刪改,可詩人毫不動情,硬是留下了這首幾百年來流傳不衰的佳作。可是,像吳三桂這樣的人,手握大權,真的僅僅只是因為一個陳圓圓,就投靠了和他有著深仇大恨的清朝嗎?

吳三桂投降的真正原因?

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人們對漢奸的容忍度都是非常低的。尤其是當一個朝代處於即將滅亡的關鍵時期,對於那些造反叛國的人,廣大人民群眾總是會唾棄他們,更別談讓漢人們長時間陷入水深火熱,約兩百年之久的吳三桂。即使人們嘴上都說成王敗寇,可他們表面上顯得約加恭順,背地裡就越是瞧不起,因為“正統”的思想一直刻在人們的骨血裡。其實,吳三桂在一開始也有這樣的思想。在明朝滅亡之後,李自成已經拿下了京都,多爾袞在關外整軍待發,而吳三桂則代表了明朝的剩餘部隊。在這三方勢力中,吳三桂無疑是最為弱小的,他並沒有強大的實力去和李自成、多爾袞相抗衡,所以他必須作出決定,投靠其中的一方。而因為吳三桂佔據的山海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大順軍和清軍都在竭力拉攏他。面對老上司和親舅舅的勸說,吳三桂並沒有選擇多爾袞。那麼後來又是因為什麼,讓吳三桂改變了最初的決定呢?

吳三桂投降的真正原因?

吳三桂一開始的選擇是大順軍。李自成向吳三桂保證,如果吳三桂可以歸順自己,那麼他就可以擁有以往的地位,還會收到一大批糧草和金錢。可要是吳三桂不答應,李自成一定會派兵來攻打他,且不說自己的實力不濟,無法與李自成為敵。他的後面還有一個多爾袞虎視眈眈,到時候自己腹背受敵,一定沒什麼好下場。所以,吳三桂在經過一番思考後,他覺得自己不想當漢奸,於是就選擇投降李自成。

只是後來,吳三桂反悔了。這是因為在他從山海關前往京都的路途中,收到了兩個消息。一個是因為李自成實行的政策,導致他的父親被抓,受到了嚴刑拷打,另一個是李自成的下屬搶走了他心愛的女人陳圓圓。這兩個消息,對於本來想要歸順的吳三桂來說,打擊不小。自己家裡的財產被搶光了,親生父親被抓,受盡苦楚,連自己的女人也沒能護住。吳三桂感到非常憤怒,李自成的這一系列行為,和野蠻人有什麼區別。因此,在吳三桂的心裡,對大順產生了難以言狀的不滿和失望,以及極端的憤怒。結果,吳三桂把李自成派來招安的使者殺掉了,表明自己與其勢不兩立。

吳三桂投降的真正原因?

吳三桂這樣的態度,讓李自成感到有點害怕,於是他決定先一步下手,去攻打吳三桂。李自成帶著自己的十萬大軍,全力進攻吳三桂。前面已經說了,吳三桂的勢力是最弱的,所以在與李自成的對峙中,他處於絕對的下風,差一點就全軍覆沒了。而此時的多爾袞,正在一旁看他們兩個相爭,無視了吳三桂的求救,一直不願意加入戰場。無奈之下,吳三桂只能親自帶著心腹,一路突圍,找到了多爾袞,希望他可以派兵支援。沒想到多爾袞突然增加了籌碼,以兩方的軍隊不容易區分為理由,要求吳三桂剃了滿人發,向他俯首臣稱,才肯答應。絕境之下的吳三桂別選擇,只得投降清軍,徹頭徹尾成了一個“漢奸”。多爾袞領著十二萬人馬參與到戰爭中來,極大地改變當時的戰況。最後,李自成兵敗。

山海關之戰後,滿清的軍隊一路打入了北京城,成了真正的當權者。可吳三桂依然堅持立朱明太子,他在李自成敗退後,提出“等到李自成回到他的軍營,帶著他的部隊離開京城後,我就會幫太子坐上皇位。”不僅如此,他又貼出告示說“義兵沒多久就要進入京城了,但凡是我國臣民的,必須先給先帝服喪,整頓好東宮內的一切事務,迎接太子的到來。”要是他真心投靠滿清,想必不會做出如此行為。只可惜,在清朝的統治下,不少漢人遭受迫害,晚期清朝的局勢又令百姓苦不堪言,百姓自然認為帶著多爾袞入關的吳三桂是個漢奸了。

吳三桂投降的真正原因?

吳三桂選擇歸順清軍,引其入關,並不是他主觀情感上的選擇,而是各種客觀原因相互影響的結果。說李自成抓了吳三桂的親人和愛人,以這等狠辣的方式,迫使吳三桂投降,只是眾多因素中的一點。吳三桂的衝冠一怒,其中有多少是因為陳圓圓,我們不得而知。或許“怒”是真的怒,而陳圓圓只是一個藉口罷了。吳三桂投降最重要的原因,終究還是當時三方相爭的形勢以及歷史的大環境。我們可以說,因為李自成和他手下的一系列極為錯誤的做法,還有多爾袞狼子野心、趁虛而入,導致吳三桂無路可走,被逼到絕境後,只能無奈的選擇當一個漢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