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授“00后”高材生加盟“研究联盟”

向高校借智借脑,发挥专家学者甚至“00后”高材生们的“智囊团”力量,为广州进一步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新格局出谋划策。今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广州城市管理研究联盟(以下简称“研究联盟”)已于近日召开工作会,按下2020年度工作“启动键”,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省委党校、市委党校、市社科院等9所高校专家参会,“最强智囊”们齐聚一堂,共商共讨城市管理热点、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

专家教授“00后”高材生加盟“研究联盟”

有启发:“00后”出金点子为热点话题开思路

记者获悉,2019年来,研究联盟探索了成员单位合作研究课题、成员单位轮值主持联盟工作等多个创新机制,实现“改革重启”,并围绕《市民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动力源研究》《激发广州老城市新活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形态功能品质对策研究》《综合治理背景下城中村违法建设治理的制约因素》等7个灵活新颖的课题展开了研究,成果丰硕,对特定范围内的或特殊层面上的业务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

2019年,作为全国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广州迅速开启了推广生活垃圾分类的“加速度”。楼道撤桶、定时定点投放、党员站桶督导等措施为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起到了有力支撑。《市民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动力源研究》课题深入广州市云龙苑、穗园小区、华景新城等样板小区,对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和实际情况进行深度调研和田野调查。“这个课题是我们‘00后’学生们提出的,通过我们专家组的研究,觉得思考角度比较新颖,涵盖了社会心理学等跨学科内容,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课题单位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有成果:为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据介绍,该课题报告指出,通过广泛调研得出,社会心理因素是市民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主观意愿的动力之源情境因素是实现社会心理因素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跨越的关键、政府干预是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是否能最终形成的核心要素。课题成果对积极调动市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新时尚、带动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新习惯、新潮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前我们也围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体系建立、推广普及做了许多的研究,但不少研究成果在理论上可行,实操性却不佳。”课题组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研究联盟平台,与城市管理部门对接,让许多研究和调研可以直面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一线,使得研究成果走出“象牙塔”,成为可以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真正具有实操性的重要参考意见。

此外,违法建设整治同样也是市民关注的焦点话题。

记者了解到,在广州,许多城中村内的违法建设存在摸查困难、执法困难甚至部分“握手楼”因楼间距过近,还存在拆除施工困难等问题。《综合治理背景下城中村违法建设治理的制约因素》结合当前城市综合治理工作,“把脉”城中村违法建设治理,总结出和谐推进城中村违建整治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市破解城中村违建治理困局提供了有效路径。

有看点:2020年有城市治理“黑科技”上线

据市城管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春节以来,因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研究联盟工作启动较晚。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新阶段,研究联盟目前已经明确对7个课题开展研究。记者获悉,这7个课题分别是《城市管理智慧化建设对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研究》《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改革研究》《共享单车管理执法问题研究》《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等。其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管理智慧化建设、共享单车管理执法等工作都是当前城市治理能力提升过程中需要探索的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迫切的破题需求。

有探索:组建智库,开展城市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

据介绍,自2013年成立以来,研究联盟逐渐成为城市管理行政机关与高校、科研组织等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团体、企业等第三方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合作平台,吸引了一批专家、学者甚至在校学生们参与城市管理领域的研究,在开展研究调研的同时,间接让更多市民群众为城市管理建言献策,成为广州在城市管理领域“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的一种积极探索。

“研究联盟将着眼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优化,努力在课题研究上集智集力、用心用力,使课题研究成果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精准度,更具有指导实践的运用价值。”市城管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课题研究外,研究联盟还将组建高校学生实习基地,由市城管部门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合作开展城市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将尝试开发建设智库APP,力争在10月底初步建成广州城市管理专家数据库,吸引更多优秀专家人才加入智库,实现产学研人员互动、知识互通、资源互享,向城市管理的“最强智囊”们借智借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