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起訴,一邊熱賣,格蘭仕告天貓有道理嗎?

019年雙十一,天貓再創佳績,下單量達到2684億,同比增長25.7%,再創歷史新高。

一邊起訴,一邊熱賣,格蘭仕告天貓有道理嗎?

而就在雙十一前夕的11月5日,廣東格蘭仕生活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宣佈,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受理了格蘭仕就天貓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一案的訴訟。在雙十一之前,不大不小的將了天貓一軍。

其實,格蘭仕與天貓之間的爭議由來已久。格蘭仕曾先後6次在微博喊話天貓,稱飽受“二選一”之苦。

而有意思的是,在格蘭仕狀告天貓的同時,它的產品在卻在天貓熱賣。我們搜索數據,格蘭仕一款499元的微波烤箱一體機一個月就賣了6.1萬。而這款機器在京東從2017年賣到現在才21萬條評論,

一邊熱賣一邊告狀,格蘭仕這是鬧得哪一齣呢?

一、 格蘭仕的妄想迫害

按照格蘭仕618期間發出的公開信內容,稱天貓平臺銷售遭遇嚴重影響。原因是此前格蘭仕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梁昭賢曾率隊造訪拼多多。

天貓迫害格蘭仕,導致格蘭仕的銷售下降了,格蘭仕相關店鋪有超20萬臺產品庫存積壓,整體損失不可估量。

而天貓迫害格蘭仕的原因,就要天貓要搞二選一,不讓格蘭仕與拼多多合作。格蘭仕去和拼多多談合作了,天貓就二選一拒絕格蘭仕。

而事實上,我們很容易查到的數據是,格蘭仕在最近的雙十一之中,幾款產品銷量非常高。

一邊起訴,一邊熱賣,格蘭仕告天貓有道理嗎?

這款499元的產品,一個月內就賣了6.1萬臺。而在京東,這款產品21萬條評論是從2017年一直到2019年。

如果像格蘭仕說得那麼嚴重,存在二選一。那麼我們在天貓上應該搜索不到格蘭仕的產品,更不會看到格蘭仕的產品熱賣。怎麼可能一款產品在被迫害的天貓反而賣的比其他平臺更多呢?

毫無疑問,格蘭仕說法屬於妄想迫害。

二、什麼是利用市場優勢地位的二選一

這次格蘭仕狀告天貓,是“二選一”這個由頭。

相信中國網民對這個詞不陌生。3Q大戰,就是中國互聯網歷史上一次著名的二選一,也是源起。

3Q大戰的時候,最初是騰訊偷偷的靜默安裝,讓用戶用騰訊的電腦管家,不用360。

最後,2010年11月3日傍晚6點,騰訊公開信宣稱,將在裝有360軟件的電腦上停止運行QQ軟件,倡導必須卸載360軟件才可登陸QQ。

一邊起訴,一邊熱賣,格蘭仕告天貓有道理嗎?

這才是真正的利用壟斷優勢,搞二選一行為,讓用戶登陸QQ,就不能用360。這個行為立即遭到有關部門干預,平息了3Q大戰。

由此及彼,如果天貓真的搞二選一。那麼,我們應該看到的新聞是天貓、淘寶甚至閒魚所有平臺禁止銷售格蘭仕品牌的產品。但事實並非如此。

所以,二選一的確切邊界究竟在哪裡?答案是在消費者的手裡。

《電子商務法》起草小組成員、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表示,“二選一”並非一個法律概念,也不具有確定性內容。“二選一”是否違法,除了考察簽約雙方本身是否自願和存在強迫行為外,還要重點考察對消費者即用戶的福利影響。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夏揚認為,就電商平臺而言,“二選一”的現象一直存在,是一種常規競爭手段,目前來說,單一平臺很難壟斷所有商品,“二選一”競爭反而會使得電商平臺朝著更加差異化的方向發展,對市場支配地位的認定也應當考慮這些因素。

天貓既沒有讓格蘭仕下架,影響消費者的選擇權,二選一罪名自然是不成立的。

三、 虛假公平不能妨礙效率競爭

中國從計劃經濟轉型市場經濟已經幾十年了,有市場就必然有競爭,拼多多和阿里、京東、蘇寧的電商競爭是客觀存在的。

電商也是企業,通過高成本吸引來的流量就那麼多,當然要把資源分配給能給自己帶來最大收益的供應商那裡去。

格蘭仕不能一邊在給拼多多掙錢,一邊要求天貓給予格蘭仕更多的資源。

你不能打著公平的名義,東食西宿,兩頭佔便宜。

天貓不白送,就是二選一,這個打著公平旗號,妨礙競爭效率,要求更多利益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所以,格蘭仕所謂“匹馬立高臺,單槍挑烏雲”,不過是把兩頭佔便宜作了粉飾,不聽也罷。

四、頗有意思的“圍攻”

既然格蘭仕不佔理,那麼它為何要發起訴訟呢?我們發現格蘭仕找的律師事務所,與前一段京東找律師事務所相同。而在京東訴天貓一案中,唯品會、拼多多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我們看看股權結構,騰訊多次入股這三家電商,京東的2018年年報顯示,騰訊持股17.8%,為第一大股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今年2月披露的文件顯示,騰訊持有的拼多多A類股比例為30.9%;2019年3月,騰訊花費超過400萬美元增持唯品會股票,持股比例從7%增至8.7%。

就是說格蘭仕的起訴,實際是一場圍攻,背後既有電商的背景,也有騰訊的影子。格蘭仕不佔理,依然發起訴訟,其實只是巨頭之爭的一個馬前卒。

所謂二選一,利用優勢地位,不過是一個藉口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