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这么难,就非要回家吗?

春节回家这么难,就非要回家吗?

春运的最佳写实

“老子报了个旅行团回的家”

回家难,难于上青天,没买到票的挣扎于如何回家,往家赶的,开始陷入了另一种恐慌,每年春节都会上演的家庭剧,请做好战斗准备。

第一幕:催婚催生

单身的,还不结婚,挑到什么时候去。

结婚的,趁年轻抓紧时间生孩子了,

生娃的,还是生个二胎吧,一个太孤单了,

第二幕:致命三问

在外面做什么呀?

工资多少啊?

有没有女/男朋友?

第三幕:包打听

大表哥刚刚考上了公务员,职位还不错,

村北家的媳妇,前几天闹自杀呢,

你小舅跟你舅妈吵架,她已经两天没回家了。

回家总是避免不了这些情况,年轻人尤其受不了,甚至有些大V特意出过文章教你春节如何怼亲戚。看的大快人心,却也不计后果,这样做,无非换来亲戚在父母面前指责你家孩子没教养。

实际上,大家只是太久不见变得陌生,共同话题变少了,对于亲戚来说,也就这点事能跟你聊聊天了。你的工作就算说出来可能他们还是一头雾水。你的收入只要让他们知道,你能在外面养活自己就好。催婚,催生无非也是想让你在合适的年龄,早些了结人生大事,至于怎么做,选择权不还是在自己手里。

我问过我妈妈,为什么总是催我结婚,结完婚,下一步是不是要催我生孩子了。我妈笑了,并坦诚的跟我说,你跟你弟婚姻的事,是我们父母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你的姑姑阿姨们每次询问起你俩,也总是会问到这个,总觉得在亲戚朋友接二连三的询问中,是变相指责做父母的对儿女不负责任一样。

父母把孩子结婚成家,当成了要供我们读书、教我们做人一样重要的职责。

春节回家这么难,就非要回家吗?

每次回家,特别喜欢听奶奶唠嗑,聊聊家长里短,邻里乡亲。我老妹就很不喜欢奶奶絮叨,总是说她,管别人家的八卦事干嘛。我却听的津津有味,并不是对故事本身有多少兴趣,而是跟奶奶待在一起,聊家常的画面,让我倍感幸福、温馨。这不就是家人相处的常态吗?

在我周围的朋友里,我应该是最喜欢回家的人了。平时工作有个长假,周围人大都合计着去哪旅游,要么就宅在家里大门不出。而我,雷打不动的买一张回家的车票。

回家像一场穿越。

穿越回小时候了。

春节回家这么难,就非要回家吗?

我们不再是时刻需要逞强的职场战士。可以安心地当爸妈的小丫头,小淘气,跟爸爸撒娇,听妈妈唠叨。爸爸会指责我睡懒觉,妈妈会骂我不会收拾家务,有时候确实挺烦的,但真的跟小时候是一样的,就像睡了一觉,从来没有长大过。父母的臂膀是我唯一的避风港。

回家才是真正的放松,在大城市打拼,节奏真的太快了,每天掐着表生活,连睡觉也都是闪充模式。但是回到家,感觉一切都慢下来了, 可以在家里躺着,玩手机,什么都不干。就这么晃晃悠悠,混混日子,见见发小,打打麻将,吃吃东西……回家才是真正给自己按了一下暂停键。重新满血复活,假期之后才有能量,重新出发。

吾心安处是吾家。

背井离乡、异地漂泊,已是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常态。曾流传过这样一个计算公式:假如一年中,

只有过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顶多相处11小时,若父母现在60岁,假设活到80岁,

我们实际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只有1540个小时,也就是

64天。而如果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个时间再缩短一倍。

就是我们的来日方长。

我盯着爸妈头上的白发,就会陷入恐慌,每一根白发,都验证着岁月无情。古人常说,父母在,不远行。当下,则反了过来,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每年春节回家,成了我们跟父母亲人默认的约定,春节回家,是不想别人家的父母都有儿女回家看望,我们的父母却没有。春节回家,是想给这一年划上最圆满的句号。

所以就算春运再堵,抢票再难,始终支撑我们的信念,过年回家,爸妈在家里等着呢。


“我是杨咯里,世界是荒漠,但家是绿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