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我們不理解的是新海誠那份超然

很難說新海誠在製作《天氣之子》時是否料到了這樣的結果——在7月19日日本本土上映後,截至8月21日突破100億日元,這也使得新海誠成為繼宮崎駿之後,日本國內第二個連續兩部作品突破100億日元的導演。畢竟在正式上映前的記者會上,誠哥不安地表示“這回心裡沒譜”,沒譜到記者會甚至沒有拿出成片片段來放映。

《天氣之子》我們不理解的是新海誠那份超然

那次記者會誠哥甚至拿不出片段來點映

而影片儘管在日本票房收入不菲,不過收穫的口碑並不如《你的名字。》那麼統一,在很多的日媒採訪中,有不少日本觀眾都委婉地表示“沒《君名(你的名字)》那麼好看”、“看完讓人煩悶”。而當時在日本看過首映後一位朋友明確跟我說“問題出在故事上,一塌糊塗,還是BE(Bad End壞結局)”。

而上週末,該片也終於在大陸上映,幾乎和日本一樣的是,該片在週末三天就砍下1.5億票房,而評論卻並沒有一邊倒,截至到週末該片在豆瓣的評分已經下降到了7.1分,從評分來看,3星和4星的評分量甚至超過了70%。

新海誠的這部作品真的不好看麼?誠哥已經黔驢技窮到只剩畫面了麼?上週末走進電影院之後,我不單對打低分的朋友們十分理解,但也對新海誠會在這個時間點上放出這麼一部並不令大家全然好評的片子更理解了一些,已經46歲的誠哥在這部片子中表現出的現實而超然的態度也許跟他這個人本身有很大關係。

《天氣之子》我們不理解的是新海誠那份超然

新海誠最初做《永遠的YS2》OP時才20多,現在已經46歲了

天氣之子:其實是一部現實系作品

對於那些初瞭解新海誠的朋友們來說,他最大的特點便是“畫面”,誠哥對於照片級畫面的要求幾乎達到了激進的地步:在傳統日本動畫界,背景往往是外包部分,即使是宮崎駿的作品裡背景也正是“偷工減料”之處,而新海誠的背景時常是被要求完整手繪畫出,然後運鏡模糊掉,在作畫上如此“浪費”的例子,這兩年大概只有京都動畫的《利茲與青鳥》。

而在《天氣之子》中,新海誠表現出了對畫面之外現實表現的慾望:儘管7月19日日本還沒有完全進入暴風季,但在《天氣之子》裡東京陰雨不斷、下水道爆滿、河堤傾潰、首都圈交通完全被暴雨颱風天氣阻斷、氣象警告不斷刷新“有觀測史以來最惡劣天氣”的情況卻在影片上映後真實發生在了我們的現實世界中,10月12日登陸東京的2019年第19號颱風“海貝思”造成的破壞比起片中有過之而不及。難怪有影評界人士感嘆,《天氣之子》實際上是一部表現對氣候變化深感憂慮的作品。

《天氣之子》我們不理解的是新海誠那份超然

也許日本人在7月看電影時 沒想到它會變成現實

但與作為背景的氣候變化相比,《天氣之子》對日本社會現狀的現實表現所佔篇幅更多也更抓人心。主人公森島帆高出身偏遠海島,深受家庭暴力(片中沒有明說,表現得很隱晦)之苦的他逃離高中學業來到東京求生存。在影片開頭的這將近20分鐘時間裡,我們都是跟著這個小人物在東京殘酷而又激烈的環境中不斷碰撞著。即使在遇到伸出援手的女主天野陽菜和男二女二之後,獲得工作的帆高劇情也並沒有立刻轉向上行,他再次遇到年僅17歲(嗯)的女主時,她正因為實在沒有辦法只能被一個小混混拉去進入援交行業。(所以我不認為這部片子適合小孩觀看,帶初中以下小孩一起看這片的家長真的極不負責任)

《天氣之子》我們不理解的是新海誠那份超然

儘管看起來人畜無害 但對於三觀尚不健全的兒童而言本片並不合適

而在日本媒體對新海誠的採訪中,我們會發現這部分的劇情儘管被認為“煩悶拖沓”,卻是誠哥有意為之。

“沒錢已經成為現在年輕人生活的前提”,新海誠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的採訪中表示,《你的名字》中有主人大口吃鬆餅的畫面,這回也安排了主人公開心地吃垃圾食品的場景。只不過與《君名》中那樣的閒適,轉變成了帆高第一次去陽菜家,只送得起泡麵和薯片,而後者也女子力滿滿地用這樣的垃圾食品烹飪菜餚的劇情。

“我周圍20多歲的年輕人似乎還是工資很低的感覺”,新海誠對日媒表示,導演就是一邊感受時代的情緒一邊製作電影。而受到經濟大形勢的影響,日本的年輕一代的生活壓力正在越來越大,在《天氣之子》裡表現這樣的現實同樣是新海誠的個人願望。

不過在被問及現在年輕人的慾望是不是比以前少了?新海誠回答道:“也許是的。因為不管在什麼樣的經濟和社會狀況下,人都要尋找令自己快樂的方式”。

天氣之子:非典型世界系作品

和《你的名字》是否屬於世界系作品(這類作品的特點是,完全不描述故事的社會背景,經濟文化等,而且通常會涉及到世界毀滅的劇情;主角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世界,女主角是拯救世界的關鍵,男主角擁有逆轉局面的能力等等——【末日專題】相愛在終焉的世界——閒談“世界系”)的爭論不同,《天氣之子》在開頭就點明瞭自己屬於“世界系”:首都圈被不斷的大雨籠罩,而只有女主天野陽菜擁有使天空暫時變晴的能力。

當森島帆高發現女主身為“晴女”的身份時,他們並沒有像傳統日本動漫那樣化身為“正義的使者”運用這份能力四處無私地幫助他人,卻第一時間做了一個收錢的網站,直接將這種能力變現,結果上至日本政府下至《你的名字》男主立花瀧均成為了這項“服務”的消費者。

《天氣之子》我們不理解的是新海誠那份超然

你有超能力最先想要幹什麼?賺錢

【以下內容涉及關鍵劇透】

只不過,這項能力並非是無代價的,每次與天空相連後陽菜都會失去身體的一部分,直到獻祭自己為東京帶來晴天。

作為一款典型的世界系作品《天氣之子》的故事最初的上升段同樣發生在男女主角為世界帶來正向改變的部分,而下行段也發生在世界為男女主角帶來負面改變的部分——因為帆高救陽菜離開援交小混混時的誤會導致被警察通緝逮捕,陽菜因為父母去世獨自照顧著上小學的弟弟卻被警方強制教養,男二因為監護權問題拋棄男主……

《天氣之子》我們不理解的是新海誠那份超然

為了晴天犧牲一個人 你願意麼?

故事的高潮也同樣發生在世界發生改變的階段,因為陽菜的消失,東京恢復了晴天。但新海誠在這部分的處理卻為故事的下行做好了鋪墊,熾熱的陽光下,所有的鏡頭全部過曝,這使得所有因為晴天再次到來露出的笑臉都顯得那麼諷刺,為了晴天的再次歸來,一個不認識的女孩被犧牲了又能如何呢?

於是本該在世界系故事裡男主拯救女主順面拯救世界的上行劇情變成男主拯救女主順面毀了世界的下行劇情——帆高逃出警局,沿著JR線奔跑跨國鳥居,升入天空與陽菜重聚。在“一直下雨又能如何呢”的臺詞中,帆高救回了陽菜,東京則永遠被大雨籠罩,甚至在三年之後成為了一片被半淹沒的澤國。

這部分內容在國內是最不被很多觀眾接受的部分,很多人對於這個“乖張、輟學又自我”的男主本就不報好印象,到他拔槍跟警察相向的劇情時更是到達了不可接受的頂峰,結合時事似乎只有趕緊把光頭劉Sir找來現場逃出霰彈槍把男主崩成肉泥才能解恨,更何況這個男主還是要去毀滅東京的?

《天氣之子》我們不理解的是新海誠那份超然

和身為晴女的陽菜不同 帆高一登場就被塑造成“雨男”

從劇情上來說,這樣的設定儘管反常理,卻並不反邏輯。帆高最終選擇救回女主,本身就是一個“反常理”的決定——連男二都在臺詞中說“如果犧牲一個小女孩能夠換回天晴,那我選擇犧牲小女孩。”陽菜的生存權和大眾利益成了相反的存在,這意味著如果要換回陽菜的生存,必然要反大眾利益而行。既然劇情邏輯最終註定男主要在大眾利益和情人生命中選擇後者,那麼把他塑造成一個15歲輟學打黑工,為了救被拉去援交的女主二話不說就開槍,拒捕,對抗警察的形象就成了一種合理的鋪墊,畢竟不是誰都能像《Fate HF》一樣有兩整集電影的時長鋪墊士郎對櫻的感情最終一步步轉變放棄成為“正義的夥伴”不是?

縱觀全片,帆高和陽菜說得最多的一句臺詞就是“我不願/沒有給別人添麻煩”,而這正是日本社會的“政治正確”,對於本性善良的他們來說總從這條社會的“潛規則”是生活中不可逾越的準則之一,但最終二人卻為日本社會添了一個“大麻煩”——淹沒東京。在影片結尾,依然抱著這個想法的帆高也因為自己的選擇而疑惑過,在被教養3年重回東京後,立花奶奶(注意這裡奶奶是獨居,按照時間軸算這裡應該2年前立花瀧終於在通勤路上遇到了宮水三葉,可能之後二人搬出去住了?)告訴帆高:“東京本來就是海灣,現在只不過重新回到了過去”讓他產生了一種脫罪感。但在最終與陽菜重逢後,二人選擇直面自己的所作所為,“這是我們改變的世界”我們要一同在其中生存。

《天氣之子》我們不理解的是新海誠那份超然

大雨中的二人最終面對現實 劇外的人們有沒有面對現實呢?

在日媒對新海誠的採訪中,除了年輕人的貧困外,新海誠還說這3年“社會也變得更加僵硬拘束”。新海誠強調,“全世界的民粹主義政治家在增加,另一方面,社交網站上稱極端政治是正確的聲音也在增多”。可謂到處都在宣揚“政治正確”。

新海誠表示,雖然不知道這到底是好是壞,但可以斷言社會發生了變化。例如觀眾對《你的名字。》的看法。在《你的名字》在日本上映之際,日本的電視臺重播了《你的名字。》,這次卻出現了在3年前根本無法想象的批評聲。在《你的名字。》中,在與女主靈魂互換之後,男主摸了自己的胸部。對此,網絡上出現了“男主耍流氓”、“電影製作者在榨取女性”等批評聲。

新海誠苦笑著說:“3年前從未出現這樣的批評聲。如果說消費女性身體是前提,也許的確如此。當然(性騷擾現象頻發的)昭和時代的感覺並不好,但全是所謂的‘正確’觀點,真正的情緒就被封殺了”。

《天氣之子》我們不理解的是新海誠那份超然

和3年前不同 現在君名這個橋段遭到了女權主義者的批判

也許對於新海誠來說,《天氣之子》正是對於這樣一種“滿是政治正確”的世界的反抗與自我表達。

新海誠的超然塑造了《天氣之子》

對於新海誠來說,《天氣之子》首先超然了商業需求。誠哥出道以來,一直以非商業面貌出現在大家面前,《星之聲》也好,《秒5》秒5也好,《言葉之庭》也好,都是誠哥不願給觀眾一個GE換取商業回報的例子。而《你的名字。》則完全走上了商業片道路,根據廣為流言“新海誠其實最開始計劃立花瀧最終遇到三葉的時候她已經另嫁他人”,但“製片人立刻否決了這個提議,因為這麼做是商業上不被允許的”。《天氣之子》顯然是新海誠迴歸自我的一種試探,儘管我不同意前文提到朋友認為本片是BE的觀點,但顯然這個結局並不討好所有觀眾,這種非商業的做法受到市場承認的情況,也許是新海誠本人也並未預料到的。

其次,《天氣之子》表現出了新海誠本人對於實現的超然。正如前文所說,本片中男女主人公的所作所為本身即是反社會常理又是反社會利益更是反政治正確的,換到現實生活中,帆高和陽菜可能已經被微博網友槍斃數十萬次了,而新海誠依舊願意將它作為一個愛情故事來講,把人最美好的根本一面展現給觀眾,這就使得我們看完這部片子能理解劇中人物所作所為的基礎,當然,對於那些生活得更現實的觀眾來說,也就成為了他們不能理解這個故事和劇中人物的基礎。

但新海誠本人,顯然他已經超然了我們對於現實的那份屈服,而我覺得這也是《天氣之子》這部片子本身的意義所在。

《天氣之子》我們不理解的是新海誠那份超然

對於新海誠來說 《天氣之子》超脫了爭議 超然了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