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倒闭,求职?NO! 我用4个词盘点第一季度的职场

客观来说,1月份的职场还算正常,猎头的活跃度非常高,各种级别的人员都像往年一样流动着。

不可否认,2月份的职场冷冷清清,办公室的人更少,不是在家办公,就是被裁员,或者公司倒闭了。

金三银四,3月份的职场却不温不火,犹抱琵琶半遮面,正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候鸟却未归。


裁员,倒闭,求职?NO! 我用4个词盘点第一季度的职场

第一个词:恐惧

先看我身边的两组数据。

我在家办公了5个星期,回到办公室之后,发现办公楼里有15家公司搬走了,3家公司到3月底都没有开过门。当然还有2家新公司搬进来,2家公司乘机扩大办公区。


我身边非常熟悉的朋友,2-3月份有5人被裁,当然1月份也有1人因考核得C被裁;截至3月底,有3家创业型公司宣布倒闭,当然也还有1家在3月初新开业;4个朋友主动跳槽并成功,2个朋友至今还没找到工作。

有些人宅在家里,领着基本工资度日,却度日如年;

有些人每天小心翼翼去上班,不仅恐惧被病毒传染,还时刻担心着公司某天又宣布裁员;

有些人一直在求职路上,东奔西走,却毫无结果,经济压力与日俱增,烦躁不安;

有些人殚精竭虑地维系着公司,无奈天时不佳,不知道还能撑多久,无能为力。

整个第一季度,职场上无论是公司还是职员,基本都躲不开“恐惧”二字。

但,我们更加需要知道,这只是表面现象!

裁员,倒闭,求职?NO! 我用4个词盘点第一季度的职场

第二个词:周期

疫情之下,恐惧是正常现象。

对于职场,我们更加应该关注周期现象。

抛开疫情本身,每年第一季度的裁员、跳槽、求职和公司倒闭都在发生,不会因为疫情突发而改变。这就属于职场里的一个年周期。

从我分享的数据也能看出,不管倒闭了多少家公司,依旧有新公司开业和老公司扩张;不管有多少人被裁,依旧有高手主动跳槽。这就是一个周期性问题。

有时候,我喜欢将身处职场的人,比喻成一个产品。产品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正常是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和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一样。但是有些产品上市之后,销量不好,可能会马上进入衰退期,就像某些人在职场上发展得一直都不好,基本上也是越来越差了。

另外,从宏观的角度看,全球经济也是有周期性的,这种周期性的影响同样也会给各行各业带来影响。

因此,从周期性的角度看第一季度,是不是就没有那么恐惧了?

第三个词:行动

坦白来说,宅家办公的日子,对外面的世界多少还是有点恐惧的。

而且呆在家里的时间越久,对外面的认知越少,网上的各路信息就更容易让人困扰。

直到那天,终于行动起来。亲自从广州飞到上海,一路上的见闻和网上所说都不一样,我才更清晰认知到这个社会的真实一面。

不偏不倚。

于是,对于疫情的恐惧逐渐减少,对于工作的关注不断提高。

坐在办公室里,心里总是踏实一点。不管是对营收的推动,还是对成本的削减,只要行动起来,总是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和更多同行交流之后,发现大家都在积极作出调整,依据行业周期进行微调,探索出发展的新路径。这些是需要更真实感知到实际情况之后才能找到的。

上文提到的那家新开业的公司,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市场机会后,迅速入场的。还有主动跳槽的那几个家伙,有些人说他们疯了,但当我知道他们跳得那么好之后,我才知道笑他们的人才疯了。

如果你心怀恐惧,请勇往直前!

裁员,倒闭,求职?NO! 我用4个词盘点第一季度的职场


第四个词:信心

第二季度,走出阴霾的法宝,就是信心二字。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在第一季度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那两个至今都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朋友身上看到,他们对当下和未来的信心都很差,整个人的状态看起来都不好,如果自己是面试官的话,估计都很难录取他们。

从那几个主动跳槽的朋友身上看到,他们能从当下的危中找到机会,并成功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提升一步,那种自信很容易感染别人,在新企业里当然也会受欢迎。

因为信心,有人重新学习新媒体和新渠道,最终找到新的出路;

因为信心,有人永不言弃,坚守这岗位,提升着自己;

因为信心,有人战胜了恐惧,正视了周期,采取了行动,努力改变自己。

裁员,倒闭,求职?NO! 我用4个词盘点第一季度的职场

3月底,我从上海再飞回广州,尽管看到国外输入病例在增长,但明显觉得市民的信心在不断恢复。从出租车司机的语气,从机场的人气,从路面的车辆的密度,我都相信我们国家在变得越来越好。

3月底,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朋友圈晒工作,越来越投入工作,我明显感觉到职场在不断升温。

有些东西,不是疫情可以阻挠的。

有些东西,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的。

有些东西,只要你行动起来,你就会越来越自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