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挥毫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斜杠青年

“哭的时候尽力去哭,笑得时候用全力去笑,一切游戏都甩全力去干”

不知道从什么开始,大家开始鼓吹斜杠青年这个概念,觉得生命应有多种维度,而不是只是单一的色彩,太单调好像白白来人世间走一遭。

丰子恺——挥毫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斜杠青年

微课,live等各种教大家各种核心技能成了一种潮流,我也试过了买了许多课,比如写作课,ps课,健身课,如你所想,是的,我没有一样坚持下来。

就像那句话说,夜晚想千万遍,白天照样走那条老路。大多时候,我们是高估了我们的学习能力,一时兴起,加上学习的成本变低,可达的资源应有尽有,在这个时代,不存在你想学但是苦于无资源的困境。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却慢慢发现我们的学习能力不进则退,每天被手机的碎片化信息挟裹,接受的东西都是没有系统化的。

民国的斜杠青年

还记得国民漫画家丰子恺嘛,他的漫画如山间清风,光影皎月,微波轻漾,自然而然钻进读者的心里。

丰子恺——挥毫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斜杠青年

欲上青天揽明月

而我们纵观他的生平,发现像丰子恺这样的艺术家,在民国以前,甚至更早,就阐述了何为斜杠青年。

他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

普通人的只要能染指一个就已经在职业生涯完爆了许多人,但是他囊括了这么多职业,可谓是民国的斜杠青年,艺术是相通的,绘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文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当能够把一件事做到极致,那么学习其他相通的领域也是轻而易举的。

丰子恺——挥毫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斜杠青年

丰子恺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最后一批举人,在中了举人之后,光耀门楣,还未萌妻佑子,大清帝国就已形同枯槁,而在历史上存在上升年的科举制也土崩瓦解。

丰子恺的父亲丰鐄只能丁艰,在家设立私塾,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自己儿子身上。

早年的教育受到了父亲极大的影响,他的性格沉稳,饱读诗书,浸润了私塾文化的影响 ,他的悟性极高。无论是传统的诗词歌赋一,还是教育改革后习英文科学,都能一点就通,有所建树。

在学画画的时候,父亲讲了杜处士画斗牛的故事,教诲了他做事要细心观察而不只是脱离现实天马行空。这些对他后面的求学生涯以及作品创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丰子恺的作品没有读书人的清高,而是基于现实,回归自然,以寥寥数笔去描绘内心最真实的部分,越普通越简单,越能抓住阅画人的心。

丰子恺——挥毫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斜杠青年

丰子恺

在私塾读书时,同学争相找他作画,就连夫子先生看了他的画,都表现了极大的赞赏,并让他绘了一幅孔子像挂于课前,勉励他们发奋读书。

如果说这个时候的绘画天赋只是初见端倪,那么去杭州求学时,他的绘画才能也得以施展,并不断精进。

从恩师习得生活坦然之法

他在杭州的时候遇到了著名的弘一法师,当时还未出家,还是叔同名。

弘一法师也是艺术贯彻到极致的人,他父亲是天津的银行家,从小家境优渥,身着曲襟背心,华服优缎,是上海城里有名的翩翩才子,书画一绝,后来科举制度废除之后,中国的文人没有真正意义的文凭,所以大家都扎堆留洋留日,而李叔同当时就去日本学习了美术,这时他身着洋装,身份又开始转换。当学成归来,他褪去华袍,布衣质朴,以学育人。

身份角色的变换,生活条件的骤变,都不曾波澜李叔同的心境。

他学了道法,后面又出家成了一名和尚。

丰子恺曾说弘一法师最对他影响最大的恩师,从曲襟背心到洋装、布衣、道人、和尚。每个身份的改变,他都游刃有余,尽善尽美,被世人传颂。

丰子恺——挥毫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斜杠青年

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不仅是传授了他的画技,他将其简化,形成中国独树一帜的漫画风格,这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也潜移默化影响了丰子恺的作品以及后面的人生处事哲学。

丰子恺——挥毫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斜杠青年

触目横斜十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他的作品时时流露出对生活的普世之理,寥寥几笔,以诗应景,融景于画,跃于生活,灵动有趣。

他说从不摹绘什么别人的作品,像八大山人七大山人,每个人对于生活的感知都是相异的,留白可以给人诸多的遐想,所以基于生活这种普通的灵光一现,就越吸人眼球,越深刻。

以苦志习得多门语言

丰子恺幼年深受父亲的影响,浸润在中国的古典诗词里,文学功底深厚,在他的散文也多有彰显,灵机一现,加上妙语连珠,诗画一体,魂魄相依。

而他学习语言的能力亦是超群,他曾在自述里谈到,他到杭州求学的时候,为了能早点通读外国名著,每天逼着自己背多少个单词,按时按理按质地去完成,深知记忆是有遗忘曲线的,他隔天就会复习一遍,以此去巩固。

相较于学校几年系统的培养体系,他的这种方法,虽然痛苦,但是却让他短时间掌握了一门语言,可以毫无障碍去研读国外的名著。

后面去日本留学,他还自学了日语,也是按照这种苦法,他的语言掌握速度相较于科班学习的学生会快捷得多,但过程也更煎熬。

没有老师系统去带他学习语言,那种轻松的学习方法纵然学起来令人愉悦,但是收获甚浅。他遗憾但是不后悔用自己笨拙的方法去获得知识的媒介——语言。

丰子恺——挥毫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并不是说多个领域都有涉猎,而应是在每个领域都扎根稳打,并不因业余而有所懈怠,在学习渐进的道路,始终应保持一种敬畏之心,对知识的敬畏,对自己的时间的负责 。

他后面也谈到,一看到有青年在草丛惬意看书的时候,那种怡然自得的愉悦总会让他怀疑是否读书太过易达?自己学习总是苦痛的,一本加一本的笔记,攒满了家里的柜子。

艺术是相通的

在日本的时候 ,他喜欢吉他,所以不惜将自己为剩不多的生活费交付学习音乐的费用。

学习一件事,因为热爱总是进步神速的,所以他在日本的时日掌握了关于音乐的技法,在吉他方法也颇有造诣,只是后面回国荒废了。这间接反映要想成为一名音乐家,要保持不断的练习,指法与节奏,都需要苦工。而勤加练习则是掌握一门技能的不二法门。

人们常常说书法和绘画是相通的。绘画一流的画家,他的书法必也是出彩的。

丰子恺——挥毫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斜杠青年

丰子恺有一阵子,绘画遇到了瓶颈,选择去练书法平心静气,心字合一,可以游刃有余在纸上挥毫恣意。这时他发现绘画技法也突飞猛进。

从他的恩师李叔同的艺术造诣可悟得艺术总是相通的。文学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他们师徒两人都在音乐,绘画,书法以及文学都颇有建树。

为人父,识得孩童内心之音

丰子恺的画作在如今价值越发凸显,因为他的艺术作品总是保持一份炽热的童心。

他说:“世人以膝下有儿女为幸福,希望以儿女永续其自我,我实在不解他们的心理。我以为世间人与人的关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

他的画作子恺漫画,里面有描写了许多关于子女的生活趣闻。

丰子恺——挥毫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斜杠青年

阿宝

给凳子穿鞋,这样诙谐的稚趣用漫画的形式幽默地表达出来,足见儿童的童真。

丰子恺——挥毫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斜杠青年

瞻瞻

用扇子当作脚踏车,很无奈也很可爱。

“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写道,他对瞻瞻感到尤其佩服,因为瞻瞻是把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

花生米翻落了地,自己嚼了舌头,小猫不肯吃糕了,都会伤心痛哭,情真意切。”

丰子恺——挥毫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斜杠青年

因为育有四子三女,丰子恺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甚长,他的作品时时流露儿时的童真童趣,自然可爱。

他的七个孩子在他的细心引导养育下,个个都出人头地,在各个行业都有发光发热。

“长子丰华瞻攻比较诗学,现任上海复旦大学的教授;

次子丰元草长期从事音乐出版,任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

幼子丰新枚通数国语言,任海外专利代表;

长女丰陈宝,中外文水平具佳,曾任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

次女丰宛音多年从教,长期供职中学;

幼女丰一吟多才多艺,文学、书画、翻译兼通,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丰宁欣,虽非亲生,但丰子恺视同己出,此女亦曾在杭州大学数学系任副教授。”

丰子恺——挥毫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斜杠青年

描绘了子女在生活中童趣画作


也许正如丰子恺的画作一样,自然,率直的教育方式,才能培育出这么多优秀的子女。世人皆言漫画家丰子恺,可我觉得,他这辈子最成功的便是以他的童心与孩子共同嬉戏,不是子女眼中的画家父亲,而是爱玩调皮的父亲。

这是他斜杠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最骄傲的吧。

丰子恺——挥毫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斜杠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