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揮毫之間,真正意義上的斜槓青年

“哭的時候盡力去哭,笑得時候用全力去笑,一切遊戲都甩全力去幹”

不知道從什麼開始,大家開始鼓吹斜槓青年這個概念,覺得生命應有多種維度,而不是隻是單一的色彩,太單調好像白白來人世間走一遭。

豐子愷——揮毫之間,真正意義上的斜槓青年

微課,live等各種教大家各種核心技能成了一種潮流,我也試過了買了許多課,比如寫作課,ps課,健身課,如你所想,是的,我沒有一樣堅持下來。

就像那句話說,夜晚想千萬遍,白天照樣走那條老路。大多時候,我們是高估了我們的學習能力,一時興起,加上學習的成本變低,可達的資源應有盡有,在這個時代,不存在你想學但是苦於無資源的困境。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卻慢慢發現我們的學習能力不進則退,每天被手機的碎片化信息挾裹,接受的東西都是沒有系統化的。

民國的斜槓青年

還記得國民漫畫家豐子愷嘛,他的漫畫如山間清風,光影皎月,微波輕漾,自然而然鑽進讀者的心裡。

豐子愷——揮毫之間,真正意義上的斜槓青年

欲上青天攬明月

而我們縱觀他的生平,發現像豐子愷這樣的藝術家,在民國以前,甚至更早,就闡述了何為斜槓青年。

他是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書法家和翻譯家。

普通人的只要能染指一個就已經在職業生涯完爆了許多人,但是他囊括了這麼多職業,可謂是民國的斜槓青年,藝術是相通的,繪畫在一定意義上,也是文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當能夠把一件事做到極致,那麼學習其他相通的領域也是輕而易舉的。

豐子愷——揮毫之間,真正意義上的斜槓青年

豐子愷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是最後一批舉人,在中了舉人之後,光耀門楣,還未萌妻佑子,大清帝國就已形同枯槁,而在歷史上存在上升年的科舉制也土崩瓦解。

豐子愷的父親豐鐄只能丁艱,在家設立私塾,將所有的希望寄託在自己兒子身上。

早年的教育受到了父親極大的影響,他的性格沉穩,飽讀詩書,浸潤了私塾文化的影響 ,他的悟性極高。無論是傳統的詩詞歌賦一,還是教育改革後習英文科學,都能一點就通,有所建樹。

在學畫畫的時候,父親講了杜處士畫鬥牛的故事,教誨了他做事要細心觀察而不只是脫離現實天馬行空。這些對他後面的求學生涯以及作品創作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豐子愷的作品沒有讀書人的清高,而是基於現實,迴歸自然,以寥寥數筆去描繪內心最真實的部分,越普通越簡單,越能抓住閱畫人的心。

豐子愷——揮毫之間,真正意義上的斜槓青年

豐子愷

在私塾讀書時,同學爭相找他作畫,就連夫子先生看了他的畫,都表現了極大的讚賞,並讓他繪了一幅孔子像掛於課前,勉勵他們發奮讀書。

如果說這個時候的繪畫天賦只是初見端倪,那麼去杭州求學時,他的繪畫才能也得以施展,並不斷精進。

從恩師習得生活坦然之法

他在杭州的時候遇到了著名的弘一法師,當時還未出家,還是叔同名。

弘一法師也是藝術貫徹到極致的人,他父親是天津的銀行家,從小家境優渥,身著曲襟背心,華服優緞,是上海城裡有名的翩翩才子,書畫一絕,後來科舉制度廢除之後,中國的文人沒有真正意義的文憑,所以大家都扎堆留洋留日,而李叔同當時就去日本學習了美術,這時他身著洋裝,身份又開始轉換。當學成歸來,他褪去華袍,布衣質樸,以學育人。

身份角色的變換,生活條件的驟變,都不曾波瀾李叔同的心境。

他學了道法,後面又出家成了一名和尚。

豐子愷曾說弘一法師最對他影響最大的恩師,從曲襟背心到洋裝、布衣、道人、和尚。每個身份的改變,他都遊刃有餘,盡善盡美,被世人傳頌。

豐子愷——揮毫之間,真正意義上的斜槓青年

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不僅是傳授了他的畫技,他將其簡化,形成中國獨樹一幟的漫畫風格,這種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也潛移默化影響了豐子愷的作品以及後面的人生處事哲學。

豐子愷——揮毫之間,真正意義上的斜槓青年

觸目橫斜十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

他的作品時時流露出對生活的普世之理,寥寥幾筆,以詩應景,融景於畫,躍於生活,靈動有趣。

他說從不摹繪什麼別人的作品,像八大山人七大山人,每個人對於生活的感知都是相異的,留白可以給人諸多的遐想,所以基於生活這種普通的靈光一現,就越吸人眼球,越深刻。

以苦志習得多門語言

豐子愷幼年深受父親的影響,浸潤在中國的古典詩詞裡,文學功底深厚,在他的散文也多有彰顯,靈機一現,加上妙語連珠,詩畫一體,魂魄相依。

而他學習語言的能力亦是超群,他曾在自述裡談到,他到杭州求學的時候,為了能早點通讀外國名著,每天逼著自己背多少個單詞,按時按理按質地去完成,深知記憶是有遺忘曲線的,他隔天就會複習一遍,以此去鞏固。

相較於學校幾年系統的培養體系,他的這種方法,雖然痛苦,但是卻讓他短時間掌握了一門語言,可以毫無障礙去研讀國外的名著。

後面去日本留學,他還自學了日語,也是按照這種苦法,他的語言掌握速度相較於科班學習的學生會快捷得多,但過程也更煎熬。

沒有老師系統去帶他學習語言,那種輕鬆的學習方法縱然學起來令人愉悅,但是收穫甚淺。他遺憾但是不後悔用自己笨拙的方法去獲得知識的媒介——語言。

豐子愷——揮毫之間,真正意義上的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並不是說多個領域都有涉獵,而應是在每個領域都紮根穩打,並不因業餘而有所懈怠,在學習漸進的道路,始終應保持一種敬畏之心,對知識的敬畏,對自己的時間的負責 。

他後面也談到,一看到有青年在草叢愜意看書的時候,那種怡然自得的愉悅總會讓他懷疑是否讀書太過易達?自己學習總是苦痛的,一本加一本的筆記,攢滿了家裡的櫃子。

藝術是相通的

在日本的時候 ,他喜歡吉他,所以不惜將自己為剩不多的生活費交付學習音樂的費用。

學習一件事,因為熱愛總是進步神速的,所以他在日本的時日掌握了關於音樂的技法,在吉他方法也頗有造詣,只是後面回國荒廢了。這間接反映要想成為一名音樂家,要保持不斷的練習,指法與節奏,都需要苦工。而勤加練習則是掌握一門技能的不二法門。

人們常常說書法和繪畫是相通的。繪畫一流的畫家,他的書法必也是出彩的。

豐子愷——揮毫之間,真正意義上的斜槓青年

豐子愷有一陣子,繪畫遇到了瓶頸,選擇去練書法平心靜氣,心字合一,可以遊刃有餘在紙上揮毫恣意。這時他發現繪畫技法也突飛猛進。

從他的恩師李叔同的藝術造詣可悟得藝術總是相通的。文學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那麼他們師徒兩人都在音樂,繪畫,書法以及文學都頗有建樹。

為人父,識得孩童內心之音

豐子愷的畫作在如今價值越發凸顯,因為他的藝術作品總是保持一份熾熱的童心。

他說:“世人以膝下有兒女為幸福,希望以兒女永續其自我,我實在不解他們的心理。我以為世間人與人的關係,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

他的畫作子愷漫畫,裡面有描寫了許多關於子女的生活趣聞。

豐子愷——揮毫之間,真正意義上的斜槓青年

阿寶

給凳子穿鞋,這樣詼諧的稚趣用漫畫的形式幽默地表達出來,足見兒童的童真。

豐子愷——揮毫之間,真正意義上的斜槓青年

瞻瞻

用扇子當作腳踏車,很無奈也很可愛。

“豐子愷在《給我的孩子們》一文中寫道,他對瞻瞻感到尤其佩服,因為瞻瞻是把身心全部公開的真人。

花生米翻落了地,自己嚼了舌頭,小貓不肯吃糕了,都會傷心痛哭,情真意切。”

豐子愷——揮毫之間,真正意義上的斜槓青年

因為育有四子三女,豐子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甚長,他的作品時時流露兒時的童真童趣,自然可愛。

他的七個孩子在他的細心引導養育下,個個都出人頭地,在各個行業都有發光發熱。

“長子豐華瞻攻比較詩學,現任上海復旦大學的教授;

次子豐元草長期從事音樂出版,任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

幼子豐新枚通數國語言,任海外專利代表;

長女豐陳寶,中外文水平具佳,曾任上海譯文出版社編輯;

次女豐宛音多年從教,長期供職中學;

幼女豐一吟多才多藝,文學、書畫、翻譯兼通,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豐寧欣,雖非親生,但豐子愷視同己出,此女亦曾在杭州大學數學系任副教授。”

豐子愷——揮毫之間,真正意義上的斜槓青年

描繪了子女在生活中童趣畫作


也許正如豐子愷的畫作一樣,自然,率直的教育方式,才能培育出這麼多優秀的子女。世人皆言漫畫家豐子愷,可我覺得,他這輩子最成功的便是以他的童心與孩子共同嬉戲,不是子女眼中的畫家父親,而是愛玩調皮的父親。

這是他斜槓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最驕傲的吧。

豐子愷——揮毫之間,真正意義上的斜槓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