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臺下覓秋風(二)



金剛臺下覓秋風(二)

湯家匯是金寨縣的一個山區小鎮。雖是小鎮,卻不簡單。上世紀30年代這裡曾是豫皖地區革命的中心,是革命老區金寨縣革命舊址最多的鄉鎮。這些舊址當年多是大戶的宅院、寺廟或是宗族的祠堂,均是徽派建築風格,至今保存完好。其中接善寺、易氏宗祠、廖氏太守祠等最為著名。

經過8月31日一天150公里的山區騎行,身體甚為疲憊,晚上一餐小酒後,入睡甚早。。由於生活習慣的原因,平時都是凌晨1點左右才能入睡,但每每長途騎行後,都能在10點前入睡。騎行果然是一劑治療失眠的良藥

9月1日6時,6人準時在賓館大廳聚齊。在初秋晨曦中瞻仰了接善寺、易氏宗祠、廖氏太守祠等幾處小鎮紅色景點。6時半踏上了返程六安之途。返程的路線大體是經雙河、桃嶺、梅山返回六安。湯家匯至雙河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大道,經南溪鎮至雙河,約30公里。一條是從高德地圖上騎行導航的線路,屬於山間小道,約15公里,從里程上看是走大道的一半,是一條近路。經過昨天一天的騎行後,大家都有些疲憊,決意走這條近路。但這實是一條陌生的路,路況如何,只有走過才知道。事實證明,這是一條極具挑戰性的線路。以往的騎行中,從沒有走過如此險的路。全程15公里,不是上坡就是下坡。上坡路蜿蜒盤旋,一山更比一山高,最高峰似乎始終在前面。下坡時飛速而下,又多急彎,心驚膽戰。終於騎出這難忘的15公里。同行的高哥、祥雲曾騎行過皖南318(皖南川藏線),說這段路比比皖南318更險。大海說這段路比馬鬃嶺難騎。好在有驚無險,終於平安走出險路。

非常景觀藏避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絕美的風景,多是在人跡罕至處。走過這難忘的15公里路程,觀賞了陽關大道所沒有的風景。途中有個茅畈的地方,看到一顆大樹,樹冠龐大,樹幹粗壯,印象中還沒有見過如此大的樹。可惜當時急於趕路沒有拍照。若是站在樹下留個影,絕是一張難得的照片。站在高山之巔,極目四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似乎不可攀越的高峰一一被車輪和騎行意志征服。這世界,還有什麼做不到?

出了這段山路,很快就到了雙河鎮。雙河是洪學智將軍的家鄉。洪學智曾任志願軍副司令員,1955、1988年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是六安早期革命者中軍銜最高的將軍。當地政府在鎮政府門前廣場為洪老將軍立了一尊塑像供人瞻仰。雙河道觀是一場有著悠久歷史的道家聖地,當地人稱之為雙河大廟。2018年夏天我曾騎摩托車到雙河大廟遊玩,入廟時被主持道人要求買票參觀或是買香入內。大意就是不花錢別進來。今天卻大有不同。大廟外一個“堅決抵制道教場所商業化”的橫幅較為顯眼。大廟正在修繕之中,進廟遇到主持相互拱手致意,未要求買票或是買香。這實是宗教場所的新風尚!由於騎行的緣故,去過很多佛教、道教的場所參觀,無不要求購票或是購香。今年以來,去過幾次寺廟,不僅未要求遊客購買香燭,而且為有燒香意願的遊客免費提供3支香。世界變化大,和尚道士都在進步!

由雙河至金寨梅山30公里里程,是條大道,少了險絕路段,卻也並不輕鬆。山區的道路總是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相鄰的鄉鎮不是以河為界,就是以山為界。跨越鄉鎮邊界總少不了爬坡。山間騎行,爬坡是必修課,也是騎行的樂趣!有上坡就有下坡,上坡時汗流浹背,下坡時風馳電掣,風聲、車輪聲,聲聲入耳!同行的六安騎界大神王姐說:今天的坡真過癮!大神的世界,不是一般的精彩!

中行12時半,在金寨縣白塔畈街道午餐。上午共計騎行70公里,感覺比昨天還要艱苦。下午沿來時的路線原路返回,大部是平路,偶有起伏。下午竟然無太陽,最高溫度25度,行進時涼風習習。這秋風吹走了疲憊,一路的騎行,一路的涼爽!

一定不要辜負了秋。秋天是成熟的季節,也是收穫的季節!走過短暫的春天,熬過灼熱的夏季,迎來了涼爽的秋風!享受秋風,享受山林,享受這難忘的騎行!

金剛臺下覓秋風(二)

洪老將軍塑像前合影

金剛臺下覓秋風(二)

洪學智將軍像

金剛臺下覓秋風(二)

雙河大廟

金剛臺下覓秋風(二)

高山之巔

金剛臺下覓秋風(二)

觀覽群山,舍無其誰?

金剛臺下覓秋風(二)

終於站在群山之巔

金剛臺下覓秋風(二)

山中有特產,野生板栗

金剛臺下覓秋風(二)

衝坡!與地球引力的戰鬥!

金剛臺下覓秋風(二)

湯家匯接善寺

金剛臺下覓秋風(二)

湯家匯易氏宗祠

金剛臺下覓秋風(二)

湯家匯廖氏太守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