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收下這份人工智能時代職場生存祕籍

不知不覺間,我們發現身邊悄然發生了一些變化——

各大超市陸續普及了無人支付,機場火車站檢票口大部分使用人臉識別,高速收費站以ETC取代人工,上海洋山港四百萬標準箱不用人,阿里未來酒店開業,無人駕駛測試成功,OCR代替了打字員,財務職能機器人搶了會計的飯碗,連上菜市場的買菜也不用任何現金……

請收下這份人工智能時代職場生存秘籍

真應了那句話——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而造成這種巨大變化的根本原因就是近年來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和普及,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職業形態。

在我們認為強社交性和最不可能被取代的主持人界,也同樣遭遇了人工智能的挑戰。就在2019年央視網絡春晚上,人工智能主播“小小撒”攜手撒貝寧一同亮相央視舞臺。

請收下這份人工智能時代職場生存秘籍

這位小小撒一出場,就嚇得撒貝寧本尊驚呼:“我的天,我感覺像照鏡子一樣。”

不僅長得像,這位“小小撒”的主持技能也是驚呆眾人:主持過程中,小小撒參與現場互動,妙語連珠,幾乎不給撒貝寧發揮的空間。

一直以來,我們都以為人工智能帶來的失業危機還遠遠不到時候,但是,堡壘總是從最薄弱和最出人意料的地方被突破。人工智能目前還無法超越人類大腦,這給了我們不會被人工智能全面打敗的信心,然而,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處理計算的能力總有一天超過人類大腦絕不是天方夜譚。

01 狼來了——為什麼“AI失業”從金融與運輸業開始?

在雷·庫茲韋爾所著的《奇點臨近》一書中,就將人工智能超越全人類大腦的那一刻命名為“奇點”。他認為,如果根據視網膜對人眼所見圖像信息的處理速度來估算整個大腦的處理能力,可以推算人類大腦一秒鐘所能達到的計算能力約為1014次,如果通過小腦的構造來推算整個大腦,則可以推算大腦的計算能力約為

1016/秒

請收下這份人工智能時代職場生存秘籍

而目前世界上能達到1016/秒,也就是一秒鐘一京次的超過人腦處理能力的超級計算機僅有十臺。

第一、第二名在我們中國,美國有四臺,日本有三臺,瑞士有一臺。這也是“能以超過人腦的速度進行計算處理的計算機”的總數。

開發人工智能的科學家們為推進各自的研究課題,需要利用這些大型計算機。因為受到計算機設備的制約,全世界的資本只好集中到資金迴轉較大的市場,也就是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和金融科技這兩個有限的領域。隨之而來的,這兩個領域的工作崗位首當其衝地將面臨消失的威脅。

等到汽車徹底實現人工智能駕駛時,全球運輸市場和物流市場就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當下,全世界的汽車廠家都在以開發L5等級的全自動駕駛汽車為目標,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到2022年就可能將第一批L5等級的汽車投放市場。

請收下這份人工智能時代職場生存秘籍

因此,這就是我們目前看到的現狀:崗位消失首先在運輸、物流行業和金融行業裡出現。隨後,目前還無從下手的、更小一些的領域,遲早也會逐漸受到“AI失業”的波及。

就如同電商行業的發展,最開始誰也沒有料到電商會發展到今天這樣強大,衝擊改造那麼多行業,要知道最早的電商是從最容易郵寄,最不怕破損的圖書銷售開始的,那個時候,沒人相信這個東西會對整個人類社會帶來多大的改變。

如今,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在悄悄到來,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狼真的來了!

02 技術進步的迷思——為什麼工作一年比一年忙碌,收入還不見漲?

自18世紀60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以來,人類在技術發展的路上一路狂奔,從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到如今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智能化。技術的發展讓人類社會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代,也深刻改變了人類生產生活以及工作的方式。技術極大地解放了人類的雙手和大腦,縮短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可是工作生活的節奏也越來越快了。

日本百年諮詢顧問公司董事長鈴木貴博在他的《“AI失業”時代生存指南》一書中提出疑問——“我們的工作為什麼會一年比一年更辛苦勞碌?而我們的薪水又為什麼沒能得到提高?”對此,他提出了一個叫作“強化裝備效果”的概念。

請收下這份人工智能時代職場生存秘籍

什麼意思呢?打個比方,如今智能手機成為輔助我們工作的十分便捷的工具,可以讓我們工作更加高效,溝通更加及時,但是當我們所有人都在使用著智能手機這種強化裝備時,我們也日益加速著運轉,穿上了強化裝備的白領們通過無休止的工作,使工作崗位的生產力不斷提高,也造成了“工作雖然在增加,薪資卻不見上漲”的現象。

鈴木貴博以他撰稿的經歷進行了對比:在2005年時,他每個月撰寫五篇專欄,每篇3000字的網絡專欄稿費是40000日元,一個月的稿費總額為20萬日元。再往前十年,即1995年左右,當時沒有網絡,投稿都是寄給雜誌社,一篇三頁左右的報道可以得到10萬日元的稿費。而如今,他每個月要撰寫16篇報道,即每兩天完成一篇,可是一個月的稿費總額卻沒有增加。

因為智能手機這一強化裝備的利用,完成一篇報道所需要進行的收集材料、採訪、構思等過程很快就可以完成,工作量與十年前相比翻了幾翻,收入卻沒有增加。而這種現象也在各行各業出現。

請收下這份人工智能時代職場生存秘籍

由此,鈴木貴博總結到,職場裡依靠強化裝備後,工作的確可以變得輕鬆起來。但總有一天,工作的總人數也必將減少。同樣的崗位,薪資也會遭到削減。他還預測,未來30年間,因人工智能的推進,人類工作崗位將分階段逐步消亡。人類開始競爭殘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崗位,競爭開始激烈化,工作的回報也將大幅減少。

還在“996”中掙扎、在被裁員的焦慮中風雨飄搖的我們,被告知前方將面對人工智能這隻“狼”,而且幾乎沒有絲毫招架之力,那麼,我們究竟怎樣才能生存下去?

03 不再需要人手的職場——我們的職場和人生目標該做出哪些改變?

臨近雙十一,按照慣例,淘寶的設計師們又要開始忙碌了——咦,不一定哦!自從2017年阿里巴巴推出了“人工智能設計師”魯班後,淘寶的設計師幾乎要失業了!

請收下這份人工智能時代職場生存秘籍

2017年雙十一,淘寶1.7億張海報,全靠魯班擼完,每秒出8000張海報!讓設計師們瑟瑟發抖有木有?而且AI通過不斷學習、練習,快速掌握海報設計的所有套路風格,做出來的海報不僅比你快、比你多,而且審美也越來越好。

還給不給活路?

可以預見,未來,人工智能席捲全球經濟,引起大範圍的技術性失業,造成更大的貧富差距,經濟權力和財富越來越集中到少數人手中,由此社會被撕裂,普通人的尊嚴受到挑戰。

什麼樣的工作會被取代呢?

有兩個標準:可以利用數據優化,並且不需要社會互動。李開復曾提出一個“5秒鐘測試”,即如果人可以在5秒鐘之內對工作需要的思考和決策做出相對應的決定,那麼這項工作就非常可能被人工智能全部或者部分取代。

在《AI·未來》這本書中,李開復把工作分為四類:

第一類,強社交而且需要高技能、精細化的工作或者創意、決策型工作,這些工作在安全區,不太容易被取代,比如心理治療師、老人看護、髮型師、CEO等;

第二類,弱社交而且很容易被數據複製和優化的工作,在危險區,比如卡車司機、出納、快餐廚師、放射科醫生、初級翻譯、電話銷售等等。

第三類,容易被複制但需要強社交,這類處於結合區,比如豪華酒店接待、老師、婚禮策劃師、全科醫生等等,大部分計算和體力性質的工作已經可以由機器完成,但關鍵的社交互動部分仍然需要人類,人和機器形成共生關係。

第四類,弱社交但需要靈活和巧妙的手工或創意的工作,這類工作在慢變區,比如家政人員,建築工人,專欄作家,科學家,藝術家等,它們的命運如何,要看未來人工智能能力的實際擴展。

我們可以看看自己所處的行業和職業,對照這些類別,估算下AI這隻狼離我們還有多遠?

04 如何應對AI時代即將來臨的職場危機?

恐懼並不能阻止威脅的到來,坐以待斃也不是明智之舉。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AI時代即將來臨的職場危機呢?

請收下這份人工智能時代職場生存秘籍

鈴木貴博在《“AI失業”時代生存生存指南》中給出瞭如下建議:

1.未來十年內最吸引人的崗位,應該是將人工智能應用於商務的業務開發崗位。我們可以密切關注人工智能的發展,尋找與自己行業的融合點,瞄準時機,提前介入和佈局,不打無準備之仗;

2.在崗位逐步消失的未來,工薪族要想生存下來,要注意維持與老闆上司的良好關係。鈴木貴博認為,隨著人工智能的滲透,公司在不得不裁員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在初期裁員的過程中,首先會辭退那些所謂的低能者,即職場中能力相對不高的人;但如果公司要求進一步裁員時,就必須從同等能力的人中再選出需要離開的人。最終,留下來的可能都將是些上司眼前的紅人,即留下來的往往都是同一關係網內的人。

3.作為職場人,應打造出強大的溝通能力,因為人工智能短期內在這一點上無論如何也無法與人類匹敵。

4.對於現在已經40歲以上的人,今後十年的目標應定為“積累金融資本”,因為通過人力資本提升成功概率的空間已經不大了,但是可以趁現在薪酬還較高時儘快積累起金融資本,並且越快實施越好。

請收下這份人工智能時代職場生存秘籍

偉大的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曾說過一句名言:“長期來看,我們都會死掉。”據說,在2045年即將來臨的奇點之日,人工智能終將達到全世界人類頭腦聚集在一起都無法匹敵的高度。以奇點之日為轉折點,人類社會將無法回頭,正式步入全新的階段。

未來,我們如何才能生存下來,也許並不是危言聳聽。當下,用更長遠的眼光謀劃職場生涯,可謂未雨綢繆。

你,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