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明治龍洋幣收藏市場不斷上漲,增值勢頭強勁!

大日本明治龍洋幣收藏市場不斷上漲,增值勢頭強勁!

約翰國際拍賣(深圳)有限公司 || 聖約翰國際拍賣深圳總部


大日本明治龍洋幣收藏市場不斷上漲,增值勢頭強勁!


創立於1889年在加拿大聖約翰市成立,聖約翰國際拍賣行是全球知名最具有影響力的拍賣行之一,從事藝術品、古董、奢侈品、頂級油畫、名錶、珠寶首飾等精品。在業務方面與佳士得拍賣行、蘇富比拍賣行都有業務合作,因業務不斷發展,公司註冊地變更BVI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 B.V.I)。

公司人才來自全球各地,與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St.John's University)等知名大學深入合作。此外在全球設有辦事處,提供與拍賣有關的服務,包括藝術品徵集、貯存及藝術圖片庫、聯絡等方面,每年在全球各地有不同類型不同專場拍賣會、展銷博覽會。

聖約翰國際拍賣行為世界曆史悠久的藝術品拍賣行之一。1889年6月在加拿大聖約翰市進行了他的首次拍賣。自此,聖約翰國際拍賣行緻力為顧客提供優質精良的服務。作風穩健、能言善道和極富幽默感的聖約翰領導人,聖約翰將拍賣演變為一項精緻的藝術品拍賣行,並於19世紀20世紀期間進行了多場非常重要的拍賣。

截至2016年1月,聖約翰的拍賣機構遍及全球各國,包括加拿大、美國、中國、法國、瑞士、荷蘭、奧地利、阿根廷、德國、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新加坡、泰國、以色列、阿聯酋及墨西哥,全球代理合作單位也遍佈全球各國各地。

日本貿易銀元是近代流入我國外國銀元中較為常見的一個品種,因幣面有飛龍圖案,故俗稱為日本龍洋。其正面圖案為環繞的珠圈和設計獨特的小太陽圖案,兩側為呈弧形排列的櫻花枝葉,中間的文字為漢字“一圓”,下面是綢帶紮成的同心結;背面的圖案為“飛龍戲珠”,周邊的文字有“大日本”和“明治xx年”字樣。

眾所周知,日本明治時期,已被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了國門,發生了深刻的社會變革,由封建主義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該硬幣上鑄有英文,正是其面向西方的一種心態反映。此件藏品據相關文獻記載,存世量極為稀少,極具收藏與投資價值。這種圓龍洋在當時鑄造發行量就很小,經過100多年歲月的洗禮,存世珍罕,幣種稀少,具有極好的收藏價值。鑄工精良、流通痕跡明顯。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受到近年國內舊版銀元收藏熱的影響,它們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增值勢頭強勁。

大日本明治龍洋幣收藏市場不斷上漲,增值勢頭強勁!


(公元1868年至公元1911年)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之後,擁戴朝廷的諸藩,成立了明治新政府。新政府積極引入歐美各種制度及等等,這些各項改革被稱為明治維新。一方面,新政府確立國家制度,如設立帝國議會及制定;一方面,又以培植產業及加強軍力為國策推進,急速地發展成近代國家。此外,日本又在甲午戰爭及中取得勝利,成為列強其中的一角。大日本明治錢幣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的,大日本明治二年一圓應運而生。大日本明治二年一圓因存世量稀少因而價格昂貴,是眾多錢幣收藏愛好者紛紛想納入懷中收藏的珍品錢幣。

明治七年到明治三十年,日本仿照西方當時的風氣,實行金本位制,發行5、10、20圓等面值的金幣,次年停鑄銀圓。此項措施引起日本人的巨大恐慌,紛紛拋售銀圓,套購黃金。為了防止人們用龍洋到日本國內套換黃金,日本政府準備將手頭上約2百萬枚銷往中國、臺灣、朝鮮等地的各式龍洋經由東京、大阪兩廠打上“銀”字。所以明治七年到三十年(含三十年)以前龍洋均有這種“銀”字版存世。分“左銀”、“右銀”兩種。“銀”字打在龍洋背面“一圓”兩邊的空白處。“銀”字在左,是大阪造幣廠產品,稱“左銀”,830,000枚;“銀”字在右,是東京造幣廠產品,稱“右銀”,1,166,000枚。也發現有把“銀”字打在龍洋正面,或者直接打在“一圓”上面的,其併發行4,000金箔壹仟圓及金箔壹萬圓,壹仟圓(18.7-19.3克)貳仟圓(26.2--27克)壹萬圓(51.8--53.4克),成色96%--97.2%,錢幣雖然寫著金箔,其實就是銀幣,比較少見。

大日本明治龍洋幣收藏市場不斷上漲,增值勢頭強勁!


日本初鑄銀圓,其意是驅逐當時在日本大肆橫行的本洋(雙柱)、鷹洋,統一貨幣。由於頭版的龍銀鑄量少,人們一時不能接受,結果這場銀圓戰是以日本龍洋的大敗而終。

明治三年開始,日本維新政府為適應大力發展資本主義,開展對外經濟和商品貿易的需要,始鑄面值為“一圓”的貿易銀元,歷時45年,直到大正三年(1914年)止,累計鑄造貿易銀元約兩億枚,日本貿易銀元,共有三種版式,但是以明治三年到明治三十年的銀元最好,成色96.3%--98%,所以這個時間段的錢幣現在價格最高,一般都是數十萬到百萬,其他時期的錢幣開始大量發行,成色已經達不到以前的要求。當時鑄造最多的版式就是明治七年鑄造的貿易銀元,最少是明治三年,四年,八年,十一年。

大日本明治龍洋幣收藏市場不斷上漲,增值勢頭強勁!


外國早期商貿銀幣的種類和版式很多,其收藏趣味較濃,升值潛力可觀。集幣愛好者若能趁目前的機會逢低介入,今後定會有可觀的回報。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集幣熱不斷升溫,價格長期穩定的外國早期銀幣,也開始不甘寂寞,價格逐漸向上攀升,在各地舉辦的錢幣拍賣會上就屢有外國高端商貿銀元拍出好價錢的紀錄。

圓龍洋的由來:明治元年,日本由香港購得全套鑄幣機器(英國人的機器,1866至1868年曾在香港鑄造過香港第一套貨幣),在大阪成立國家造幣廠。明治三年,造幣廠落成,馬上開鑄銀圓。將“圓”定為日本的本位貨幣,即實行銀本位制度,日本初鑄銀圓,其意是驅逐當時在日本大肆橫行的本洋,鷹洋,統一貨幣。

大日本明治龍洋幣收藏市場不斷上漲,增值勢頭強勁!


後來明治十一年至三十年龍洋的鑄造量逐步遞增,進入了日本龍洋的黃金時代。相對於日本貿易銀元,日本圓龍銀元是近代流入我國的外國銀元當中數量不多,也較為罕見的一個品種,因幣面有飛龍圖案,故在我國又稱之為日本圓龍洋。

大日本明治十九年是一個國家歷史中組成的重要部分,就其特定的歷史時期在錢幣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代表著近代日本的貨幣文化,反映了近代歷史、經濟、 金融的興衰和滄桑,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