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追杀我自己,《双子杀手》脑洞大

10月已过大半,纵览院线,除国庆档票房三强外,唯《双子杀手》可看。

李安,华语电影圈的佼佼者,电影行业的先行者。2016年,120帧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亮相,获得一致好评。

时隔3年,李安再次在技术层面,革新电影品质。新片《双子杀手》采用,4K、3D、120帧格式。业内第一人,将观感推向极致。

我追杀我自己,《双子杀手》脑洞大

该格式,仅最新影院系统CINITY可放映。CINITY系统由华夏电影自主研发,目前未大规模普及。还存在票价略高、支持影院较少等问题。

李安属于开拓者,总是在探索电影技术的边界,也总能给观众带来惊喜。然探索之路注定孤独,新片北美口碑不尽人意。

我追杀我自己,《双子杀手》脑洞大

走进影院之前,以为《双子杀手》就是部,好莱坞血统爆米花商业片,并不十分期待。然实际呈现效果,大出意料之外,特别是故事。

“我追杀我自己”的设定,可谓脑洞大开。国际大导,绝不会仅停留在故事层面。深究《双子杀手》内核,是“我”与“自我”的探索。

我追杀我自己,《双子杀手》脑洞大

想想这个问题,人为什么诸多烦恼绕身?除了少部分外部因素外,绝大部分原因,来自内心,即自我。古语言,心静自然凉,如是也。

当你老态龙钟,阅历丰富,回顾自己人生时,想必会有很多的话,给年轻的自己说。《双子杀手》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这种臆想,让主角直面年轻的自己。

电影打破了好莱坞式的终极戏剧冲突模式,并没有特意激化这种矛盾。反而较为平和地处理了这一设定,结局很温暖,具有东方审美特征。

我追杀我自己,《双子杀手》脑洞大

除此之外,本片还探讨了伦理关系。Henry Brogan 和 克隆体 Junior 是什么关系?该如何自处,方能不挑战传统伦理关系?

有人会说,克隆离生活还很远。非也,非也,克隆猫已成为现实,说明此技术已经纯熟。如此一来,克隆体与本体的关系,是个现实问题。

老年的主角对待稚嫩年轻的自己,严厉、睿智的同时不乏慈祥,典型的东方伦理关系。电影不受西方观众待见的原因,也源于此。

我追杀我自己,《双子杀手》脑洞大

Junior 与 Clay Verris 又是什么关系?父与子?还是上级下属?电影中,插入了许多Junior 与 Clay 交流的生活场景,关系似乎是偏向前者。

但作为反派,Clay 又统治Junior、压榨他、要求他绝对服从。两人的关系又似乎是偏向后者,这不是模拟两可,只是导演提供给观众的两种理解方式。

在我看来,无论是Henry 和 Junior 还是 Junior 与 Clay Verris的关系, 均犹如父子。看《双子杀手》之前,推荐观看“李安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我想看完后,你会赞同以上观点。

我追杀我自己,《双子杀手》脑洞大

除了主题令人深思外,电影的动作场面也异常火爆,完全不输任何好莱坞动作大片。特别是两位主角初遇时的那场追车戏,让人肾上腺素飙升。

老年特工成熟稳重,年轻特工迅捷刚猛,动作凌厉。以柔克刚的动作设计,让观众有看武侠片的错觉。这种类型杂糅,是一大加分点。

我追杀我自己,《双子杀手》脑洞大

“史皇”的演技,自然是没得说。相信大半观众,都是冲着他买票的。演员实际年龄与老年特工设定年龄基本一致,完全是本色出演。

在好莱坞精致的特效加持下,年轻特工的形象,也很有说服力。加之其它方面的信息铺垫,足以让观众信服,全程无出戏感,放心食用。

我追杀我自己,《双子杀手》脑洞大

《双子杀手》动作与科幻合体,技术与深度并重,极具李安特色,是作者电影的杰出范例,值得一看。

《双子杀手》已于10月18日登陆内地院线,刷起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