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街鄉將創建“垃圾分類示範片區”

每個小區必須“四桶”齊全、垃圾分類指導員每天分時值守,這樣的垃圾分類“好小區”很快就要遍佈全市了。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委瞭解到,到今年年底前,全市九成以上的街道鄉鎮都將開始創建“垃圾分類示範片區”。

而從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起,全市居民小區將逐步配齊垃圾分類指導員,並引入小巷管家、志願者、樓門長等作為補充力量。垃圾分類指導員將由過去自己動手幫居民分類,漸漸向引導鼓勵居民自行分類、自主投放“轉型”。

1

專人值守、積分換禮帶動“垃圾分類”

廚房裡的垃圾桶專門放廚餘垃圾;客廳和廁所中的垃圾桶主要放其他垃圾;報紙、紙箱等可回收垃圾則整整齊齊打捆堆放,等著攢多了一起賣廢品。吃完早飯,家住石景山建鋼南里社區2號樓四單元的陳阿姨拎著一袋從客廳、廁所收拾好的垃圾下樓了。從去年起,將不同的垃圾分類投放,已經成了陳阿姨全家的一種新習慣。

來到小區中專門設立的垃圾分類回收站,陳阿姨主動打開了手中的垃圾袋。身穿統一綠色馬甲的垃圾分類指導員李慶如對袋內的垃圾進行了簡單的檢查後,示意陳阿姨將垃圾袋扔進灰色的其他垃圾桶內。

隨後,李慶如用手機掃描陳阿姨手中印有二維碼的卡片,為此次垃圾正確投放進行積分獎勵。

作為石景山區的垃圾分類示範典型之一,李慶如所負責的建鋼南里社區垃圾分類回收站是春節前剛剛建成的。兩排小房被劃分成大件垃圾/裝修垃圾存放區、垃圾分類儲存區、再生資源回收區等幾個不同的部分,房屋外牆上還張貼有社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垃圾分類處理流程等宣傳牌。

每天早上6點半,李慶如都會準時來到垃圾分類回收站,擦拭垃圾桶、噴消毒藥水、指導居民對垃圾進行分類。“上午值守4個小時,下午再值守4個小時。”在小區負責垃圾分揀運輸多年的李慶如感覺到,居民的垃圾分類熱情高了,能分對的人也漸漸多起來,將近70%的小區居民已經開始慢慢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

2

示範片區必須配垃圾分類指導員

從今年5月1日起,像建鋼南里社區這樣的垃圾分類“優秀典型”,在全市範圍內將越來越多。市城市管理委固廢處調研員吳潤江告訴記者,從2017年起,本市開始創建“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到今年年底,垃圾分類示範片區的創建將覆蓋全市九成以上的街道鄉鎮。其中,東城、西城、石景山和通州,這4個區將作為首批試點,率先進行“全區域”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

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吳潤江以最直觀的垃圾桶為例解釋說,比如,對於住宅小區來說,公共區域必須成組設置由廚餘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組成的“桶站”,每個小區還必須設立至少一處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投放點。“這一兩天,我們就會推出‘生活垃圾投放收集指引’。除了常規設置桶站的模式外,小區也可以採取上門回收、定時定點回收、智能垃圾桶回收等多種方式,或是自由自主組合。”

除了必須配齊垃圾桶外,垃圾分類示範片區還必須配有專門的垃圾分類指導員,每天分時段在垃圾桶站進行值守。5月1日後,垃圾分類指導員的職責有何變化?對此,石景山區城市管理委固廢科科長侯淼告訴記者,《條例》實施後,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工作內容會逐漸發生變化。過去,居民如果沒有進行垃圾分類或是分得不好,垃圾分類指導員往往會直接上手幫助居民重新分類;而5月1日之後,垃圾分類指導員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導鼓勵居民自行分類、自主投放上來,提示監督將成為指導員的主責。

3

多區將引入社會力量引導垃圾分類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萬多名垃圾分類指導員。想要實現“人盯桶”,垃圾分類指導員的數量不足怎麼辦?記者注意到,其實,各區早已經想出了不同的好做法。比如,東城、石景山等區,將在《條例》實施初期,引入小巷管家、志願者、樓門長等力量,作為“臨時垃圾分類指導員”,對居民進行輔助引導。通州則重新佈置桶站位置,將部分零散放置在小區內的垃圾桶整合成有專人值守的垃圾分類投放站,至少能節省一半的人力。有的社區在無人值守的時間段,在桶站上設置語音提示小喇叭,實時播放垃圾分類的提示廣播。

已經達標的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如果無人監管,會不會出現反彈或是倒退?時間一長,又不達標了怎麼辦?對此,吳潤江表示,驗收合格的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後續將持續不斷監督監管。每個月,全市將對5個小區進行檢查,各區還有各自的檢查。《條例》實施後,檢查頻次和力度將相應加大。通過驗收的示範片區如果出現問題,又不達標了,除了會在全市各區進行通報外,還將限期整改。

九成街乡将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