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下一代毁在“校园欺凌”上

孩子是父母精心培养的下一代,他们充满了朝气,代表着欣欣向荣新篇章,也是祖国的未来。但是由于家庭因素,环境因素等。有些未成年走向了犯重罪的道路。

近几年,我们经常看到有关校园欺霸类的新闻,都是一些十几岁出头的学生们,因为一些小问题或是 根本就微不足道的理由,对其他学生进行殴打、羞辱等,很多受伤的孩子害怕遭到报复,在被欺负后大部分选着沉默,这些事情发生了,即使被学校知道,施暴者也不过是被学校批评通报处理,事情严重的,即使报了警,由于是未成年人,最多也就是批评教育,在“未成年法规”的保护下,受害者往往得不到公平的处理。很多校园欺凌事件给受害人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心里阴影,让他们变得沉默寡言,甚至变得更叛逆。


不要让下一代毁在“校园欺凌”上


正在热映的《少年的你》表现的就是校园欺凌这个主题,讲述了一起起由此引发的悲剧,比如有学生在遭欺凌后自杀,尽管是艺术创作,但很是写实,让人看后心有余悸。“上学路上, 每一步都像走向坟墓”,一名受害者的这句描述呈现了心底的无奈与绝望,如果不纾解他们的恐慌与不安,他们受到的心灵创伤恐怕一辈子也难以痊愈。


不要让下一代毁在“校园欺凌”上


校园欺凌看似偶发,但有其必然。每一起欺凌事件背后,都站着一个乃至一群充满戾气的施害者,这些人大都未成年,他们有的直接“赤膊上阵”,有的勾连社会青年欺侮受害者。更应该看到的是,他们与受欺凌的对象并无深仇大恨 ,有时仅因看不惯对方就拳脚相向,或因鸡毛蒜皮的事,以及本可以妥善解决的小摩擦,就纠集“人马”围殴受害者。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些人缺乏法治意识,缺乏敬畏心,缺乏良好家教。


不要让下一代毁在“校园欺凌”上


反对校园欺凌,防范校园欺凌,需要全社会都尽到责任,从家庭到学校,到职能部门,各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培养孩子首先是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培养他们拥有爱与担责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