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对吗?

看字面意思,我们一般会这么理解“人没有长远的打算,必定有当下的忧患”。这要让中学生翻译成白话文,大多数人都会这么写。仔细想来,这样的说法并不对。没有远虑的人,反倒当下过的自在逍遥,哪会有什么忧患。

远虑,不说多远,就是期末考试,大学里的学生,有多少不是耗到最后一个星期才开始复习的?他们过的忧虑吗?不到挂科不忧虑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对吗?

这句话该怎么讲呢?

先来看它的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正义》引解:"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

《荀子·大略》云:"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

而人宜远虑历为儒家所重。

《荀子·大略》的解释才是合情理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对吗?

在我们的思考里,总是以当下为原点,思维向前延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则是以现在为原点,思考以前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忧患,都是以前没有“做长远打算”的造成的。

孔子是告诫我们,不要因为眼下的享受,而忽略长远的规划,那样的话,迟早要面对困难。

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职业有所规划,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规划。在今天谋划未来,无论未来面对的是什么,我们才不会惊慌失措。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对吗?

既然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要反思自我,是不是规划了明天的生活。存钱也好,坚持读书也好,不断提升技能也好,都是为了离“忧患”远一点,而我们也在不断地提升自己。

《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只有在不断地进步中,才能实现我们的“远虑”,这样的人生才会无“近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