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案例」中寧枸杞被曝市場亂象,莫讓地方品牌淪為公地悲劇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枸杞是許多人篤信的養生產品。然而,在被譽為“枸杞之鄉”的中寧縣,市場亂象的曝光,恐怕會讓許多忠實的消費者感到擔憂。

《新京報》揭示枸杞市場黑幕引發關注

10月21日,《新京報》發佈了《寧夏枸杞地下加工黑幕:個別人用硫磺燻,顏色更紅賣相好》一文,報道部分外地枸杞在以產枸杞聞名的中寧縣進行交易之後,被貼上“中寧枸杞”的金字招牌銷往全國各地。更有個別種植戶、加工戶為了使枸杞易於保存、賣相好,使用工業硫磺或焦亞硫酸鈉處理枸杞。這些劣質枸杞深得一些批發商客戶的喜愛,最終會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流向他們的“保溫杯”。

「輿情案例」中寧枸杞被曝市場亂象,莫讓地方品牌淪為公地悲劇

從輿情傳播情況來看,《新京報》成為核心信息來源,不僅成為首曝媒體,還發布評論文章指出地方品牌只有以質量管理為核心才能行之長遠。人民網、中國新聞網、網易、新浪等媒體隨後轉發了上述報道和評論文章,推動信息在輿論場中的傳播。

網民的悲觀情緒讓寧夏枸杞的品牌聲譽不容樂觀

網民的意見傾向呈現明顯的負面,特別是對不法商家的所作所為及監管的缺失表示出憤慨的情緒。公眾在質疑監管部門之外,也對當地的枸杞產業產生了深深的憂慮,對相關食品的安全感到悲觀。

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個別商家制作的“冒牌枸杞”“毒枸杞”,讓這一地方特色產業面臨信任危機。

「輿情案例」中寧枸杞被曝市場亂象,莫讓地方品牌淪為公地悲劇

輿情點評:“李鬼”把“李逵”拉下馬,消費者打響“保溫杯裡的保衛戰”

《新京報》的一篇調查報道揭開了“李鬼”的真面目,卻讓“中寧枸杞”面臨巨大的品牌聲譽危機。與此同時,當地媒體曝光的一組數據也說明這一頑疾——2018年,中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共查扣硫磺燻蒸枸杞2850.8公斤,二氧化硫超標枸杞5016.3公斤。

實質上,中寧枸杞作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品牌的塑造與維護過程中更怕遭遇品質與質量問題,中傷消費者購買信心則是失去市場的前奏。對此,當地部分商家正在以一己之力捍衛地方品牌——有商家已認識到維護行業品牌的緊迫性,開始在網上曝光行業內幕,向消費者普及鑑別的知識。《新京報》提示,“不要讓地方品牌(中寧枸杞)淪為公地悲劇”,正是呼籲地方品牌維護過程中要多做正向積累,不能過度透支。

儘管媒體對中寧縣的監管採取了措施,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市場情況也是事實,避免“中寧枸杞”的品牌下滑,除了商家們的行業自律外,當地監管方大力肅清“李鬼”也是必不可少的“保護動作”。

撰稿:林煜程、路雨晴

指導:蘆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