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中的亭、臺、樓、閣、軒、榭、廊,這回終於分清了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師法自然,其建築風格和類型別具一格。將自然界的山水同人工雕刻的建築相融合,靈動自然、富有意趣。園林建築類型豐富,亭、臺、樓、閣、軒、榭、廊……,這些園林建築專業名詞,在古典文學作品及文獻資料中出現頻率很高,它們也經常會出現在作品中,如何才能準確區分呢?


古詩文中的亭、臺、樓、閣、軒、榭、廊,這回終於分清了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


——《釋名·釋宮室》


造式無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橫圭、八角到十字,隨意合宜則制,惟地圖可略式也。


——《園冶》


亭子是供人憩息、乘涼和觀景的場所,通常在地面直接平起。常設在園林中或風景名勝等處。設在路旁或大道上的是“涼亭”“長亭”。此外,還有井亭、碑亭等[1] 。


平臺高數尺,臺上結茅茨。

東西疏二牖,南北開兩扉。

蘆簾前後卷,竹簟當中施。

清冷白石枕,疏涼黃葛衣。

開衿向風坐,夏日如秋時。

嘯傲頗有趣,窺臨不知疲。

東窗對華山,三峰碧參差。

南簷當渭水,臥見雲帆飛。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飢渴,何必慕甘肥。

況有好群從,旦夕相追隨。


——白居易《新構亭臺,示諸弟侄》


中國最有名的亭有滄浪亭、湖心亭、陶然亭、醉翁亭等,這些亭都隨著古詩詞而千古流傳。


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


古詩文中的亭、臺、樓、閣、軒、榭、廊,這回終於分清了


醉翁亭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張岱《湖心亭看雪》


古詩文中的亭、臺、樓、閣、軒、榭、廊,這回終於分清了


湖心亭


古詩文中的亭、臺、樓、閣、軒、榭、廊,這回終於分清了



臺,觀四方而高者。


——《說文》


園林之臺,或掇石而高上平者;或木架高而版平無屋者;或樓閣前出一步而敞者,俱為臺。


——《園冶》


高而平的建築叫臺,一般築成方形。臺是最古老的園林建築形式之一,臺上可以有建築,也可以沒有建築。規模較大、較高者便叫壇[2]。


歷史上最有名的當屬銅雀臺,三國時才高八斗的曹子建作了《銅雀臺賦》,使其聞名遐邇。到唐代杜牧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將銅雀臺的聲名推到了頂峰。銅雀臺到明代末年已基本被毀,地面上只留下臺基一角,在其前方的金鳳台也只有不足二十米高。


古詩文中的亭、臺、樓、閣、軒、榭、廊,這回終於分清了


金鳳台遺址

古詩文中的亭、臺、樓、閣、軒、榭、廊,這回終於分清了



樓,重屋也。


――《說文》


樓在戰國時就已出現,漢代城樓已高達3層。樓在古代城市或建築群中是很重要的建築,如城市中的城樓、鐘樓、鼓樓;登臨遠眺的黃鶴樓、岳陽樓、望江樓、煙雨樓;演戲的戲樓等[3]。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許渾《咸陽城東樓》


江南有三大名樓,分別是江西的滕王閣、湖南的岳陽樓和湖北的黃鶴樓。每一個都有豐厚的人文歷史底蘊。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岳陽樓記》


古詩文中的亭、臺、樓、閣、軒、榭、廊,這回終於分清了


岳陽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崔顥《黃鶴樓》


古詩文中的亭、臺、樓、閣、軒、榭、廊,這回終於分清了


黃鶴樓


古詩文中的亭、臺、樓、閣、軒、榭、廊,這回終於分清了



所以止扉謂之閣。


——《爾雅》


“閣”的本義是放在門上防止門自合的長木樁,後來演變為一種底部架空的高層建築,通常四周設隔扇或欄杆迴廊,供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


閣與樓都是多層建築物,“重屋為樓,四敞為閣”這是樓與閣的重要區分點。在早期,二者有區別,後世閣、樓二字互通,無嚴格區分[4]。因此,上面所談的江南三大名樓包含了滕王閣。王勃的神來之筆《滕王閣序》將其聲名遠揚。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滕王閣序》


與該駢文並行而成的還有王勃作的《滕王閣詩》,但因為他的序太出彩而使人忽略了這首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閣詩》


古詩文中的亭、臺、樓、閣、軒、榭、廊,這回終於分清了


滕王閣


古詩文中的亭、臺、樓、閣、軒、榭、廊,這回終於分清了



軒,曲輈藩車。


——《說文》


軒,原指車上的蓬蓋。後來引申為殿堂前簷處,古時皇帝不坐正殿而在殿前平臺上接見臣屬,稱“臨軒”。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王維《少年行四首》


作為建築總稱,多指三面平敞的建築,有窗檻的小室或長廊。院中無廳堂也可以“軒”代“堂”。一般而言,軒可大可小,但大不會超過廳堂,小也不小於“室”“齋”之類[5]。


最有名的“軒”當屬明代歸有光的“項脊軒”。“項脊軒”並非因其建築風格聞名於世,而是借其興廢,表達人亡物在,世事變遷,懷念祖母、母親和妻子的感情。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 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餘稍為修葺,使不上漏。 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 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 而庭堦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歸有光《項脊軒志》(節選)


古詩文中的亭、臺、樓、閣、軒、榭、廊,這回終於分清了


濟南趵突泉陶然軒


古詩文中的亭、臺、樓、閣、軒、榭、廊,這回終於分清了



《釋名》雲: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邊,或花畔,制亦隨態。


——《園冶》


榭一般是在水的邊緣或花畔搭建平臺,多借四周景色構成。平面常為長方形,一般多開敞或設窗扇,以供人們遊賞、眺望[6] 。


榭不但多設於水邊,而且多設於水之南岸,視線向北而觀景。建築在南,水面在北,所見之景向陽[7]。


蘇州拙政園的芙蓉榭,是江南園林中水榭的代表。


風擺蓮衣幹,月背鳥巢寒。


——顧況《芙蓉榭》


古詩文中的亭、臺、樓、閣、軒、榭、廊,這回終於分清了


芙蓉榭


古詩文中的亭、臺、樓、閣、軒、榭、廊,這回終於分清了



廊者,廡出一步也,宜曲宜長則勝。古之曲廊,俱曲尺曲。今予所構曲廊,之字曲者,隨形而彎,依勢而曲。或蟠山腰,或窮水際,通花渡壑,蜿蜒無盡。


——《園冶》


廊是中國園林中最富特色的建築之一,廊的主要功能是遊走,故又有走廊、遊廊之稱。


廊是園林中的線,它不但具有遮風擋雨和交通的實用功能,而且還能增加園林景深層次、分割空間,是組合景物和園林趣味的重要設置[8]。


廊可以分為直廊、曲廊、復廊、空廊、爬山廊、水廊等。


江皋樓觀前朝寺,秋色入秦淮。

敗垣芳草,空廊落葉,深砌蒼苔。

遠人南去,夕陽西下,江水東來。

木蘭花在,山僧試問,知為誰開?


——徐再思《人月圓·甘露懷古》


古詩文中的亭、臺、樓、閣、軒、榭、廊,這回終於分清了


蘇州嚴家花園復廊



希望通過上述介紹,能對大家瞭解我國古典園林建築有一些幫助。


[1] [4]河北省圖書館河北省數字圖書館微信公眾號《亭、臺、樓、閣,你真的分得清嗎?》

[2] https://www.gujianw.com/3756.html

[3] https://www.sohu.com/a/279285437_120012045

[5][6]https://www.xzbu.com/9/view-6476687.htm

[7]文科園林公眾號《中國古建築知多少:亭臺樓閣軒榭廊舫,你可識得清?》

[8]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B%8A


古詩文中的亭、臺、樓、閣、軒、榭、廊,這回終於分清了


來源 | 木鐸語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