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行測片段閱讀中主旨觀點題的“因果文段”

同學們要想在行測中拿高分,言語這部分一定要保證正確率。今天中公教育專家和各位同學來學習一下片段閱讀主旨觀點題中的一種特殊的文段類型“因果文段”。


社區行測片段閱讀中主旨觀點題的“因果文段”


一、如何判斷文段類型為“因果文段”?

判斷文段類型往往通過判定標誌詞,因果文段的判定標誌就是因果詞。比如: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因此、因而、導致、造成等等。

二、“因果文段”的行文脈絡

1、分析原因-得出結論、對策

這樣的行文往往文段首先針對某個事件闡述其產生的原因或者出現的問題,之後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作者總結觀點,或者針對問題給予對策。一般情況下,這樣的行文重點在結論或者對策上。

例:隨著通信技術的進步,政府執政的輿論環境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各種輿論可以藉助網絡、短信等方式跨越時空迅速傳遞,使意見空間加大、力度增強,而決策透明度的增加和公民民主參與意識的增強,又加大了政府的輿論壓力。因此政府對“輿情危機”的處理,需要改變以往的被動方式,針對新出現的情況,及時採取新的方式來應對。

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準確的是( )。

A.強調政府在新輿論環境下有必要轉變應對方式

B.對比不同時期政府的輿論宣傳環境與工作方式

C.剖析政府執政的輿論壓力不斷增大的外在原因

D.分析通信技術發展與輿論環境變化之間的關係

中公解析:此題選A。由文段末尾“因此”可知文段是因果文段。首先文段指出政府執政的輿論環境發生了變化,決策的透明度加深,也增強了公民民主參與的意識,與此同時加大了政府的輿論壓力。針對這個問題文段末尾提出了對策即需要改變以往被動方式,採取新的方式來應對。根據行文特點來判斷,文段首先提出問題,之後給出對策,對策即為重點。A項強調政府需要轉變應對方式,符合題乾重點,保留;B項指不同時期政府的輿論環境和工作方式不同為前文內容,非重點,排除;C項剖析政府執政的輿論壓力不斷增大的外在原因為前文內容,非重點,排除;D項文段前文提到了通訊技術發展使得政府決策透明度增強,但是也不是文段重點內容,排除。故本題選A。

2、分析原因-闡述事實

此種行文往往文段首先針對某個事件闡述其產生的原因,之後給出一個客觀事實。作者描寫的目的不是闡述客觀事實本身,而是產生事實的原因,所以這樣的行文重點在客觀事實產生的原因上。

例:莫高窟是古代先民聰明智慧的結晶。莫高窟選址在戈壁荒漠的綠洲之中,體現了佛教與世俗隔離、與自然融合的思想。洞窟依山面水,河水滋潤著莫高窟周圍的綠樹,形成了獨特的清幽風光。莫高窟呈蜂窩狀排列的洞窟最高處不超過40米。冬季,從西邊刮來的風沙經窟頂而過,吹不到洞窟;夏季,對面的三危山又成了天然屏障,使東邊刮來的風沙無法威脅到洞窟。這樣,莫高窟便成了乾燥區城裡一個最安全的地帶。正因如此,莫高窟雖經千年,仍完好保存了11個朝代的492個洞窟及大量的壁畫和雕塑,為世界留下了珍貴的文化藝術遺產。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 )。

A.莫高窟設計建造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B.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價值

C.莫高窟及其中壁畫完好保存的原因

D.莫高窟的自然環境和獨特清幽的風光

中公解析:此題選C。由文段末尾“正因如此”可知文段是因果文段。文段首先對莫高窟的基本情況做了介紹,包括莫高窟的選址、窟內特點、四周環境等,最後得出莫高窟處於“最安全”地帶的事實,接著由“正因如此”引出文段結論:莫高窟雖歷經千年仍完好保存。文段結論為客觀事實,所以作者重點想談論莫高窟及其中壁畫完好保存的原因。A、B、D選項均為文段部分內容,非重點。故本題選C。

中公教育希望通過今天的講解,能夠讓大家明白“因果文段”的解題思路,今後再遇到此類題目時靈活把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