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累,但卻不見成果:原因是沒有掌握做出成績的3個關鍵習慣

你很累,但卻不見成果:原因是沒有掌握做出成績的3個關鍵習慣

放棄是本能,堅持是本事

《奏記大將軍梁商》中有一句話:“至於趨利避害,畏死樂生,亦復均也。”

意思就是人自覺趨向有利的一面,避開有害的一面。

生物學上解釋到,趨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也是人類的本性,這種本能是與生俱來,也是生物不斷向高級進化的保證。

自然而然人的喜悅哀樂的鬥爭情緒也是趨利避害的一種方式,比如,人們常常在制定諸多計劃時,往往會遇到不少的障礙物,有的人咬咬牙堅持下來,有的人抵擋不住負面情緒選擇放棄。

或許,你認為消極情緒下選擇放棄,趨利避害這是本能。

不,其實這只是在逃避,隨時破滅,只有堅持下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

稍微瞭解曾國藩的人,對‘曾氏與小偷‘這個故事都會略有耳聞。

曾國藩小時腦瓜子不怎麼靈活,學習上總是慢人一步。有一次,私塾先生給班上的同學佈置了家庭作業,要求每位學生回家後背熟一篇文章,明天上課要抽查。

本著勤能補拙的信念,曾國藩便挑燈夜讀,一遍又一遍的誦讀,結果了唸了二十來遍還是沒有把一篇不到300字的文章背誦出來。

不巧的是,這時家裡來了個小賊,藏起屋簷橫樑下,藉著屋裡的燭光窺伺曾國藩正在唸書,心想等這位仁兄讀累了,睡下後偷偷潛進撈點值錢的東西。誰料,左等右等曾國藩還是一個勁頭的唸書,翻來覆去都是這一篇,賊人聽得耳朵都起繭了,怒著跳下橫樑,衝著屋裡喊道:“像你這麼笨的人還讀什麼事呀,根本就是榆木腦袋不開竅。”接著一口氣將文章一字不漏背誦出來,爾後揚長而出。

你很累,但卻不見成果:原因是沒有掌握做出成績的3個關鍵習慣

《做事的常識》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曾國藩算是一位差生,學習成績基本墊底,可貴的是他會笨鳥先飛,但事實上許多人的資質都會比曾國藩好,但卻沒有他的堅持和毅力。對於老師佈置的作業,多數人的做法是今晚讀了幾次背不過,明天再算吧,他們僅僅是聽天命,並沒有盡人事。

古往今來,許多成功人士都逃不過一個字“熬”,像愛迪生經歷了上萬次失敗實驗,才發展碳化纖維可以作為燈泡發光的材料。另外,根據數據顯示一半製藥公司早期開發的新藥,只有0.3%的成功率,現在更是難上十倍、百倍。

《明日歌》中有一句話:“今日事今日畢,勿將今事待明日。”道理十分淺顯易懂,然而能做到的人不多,因為在人性中放棄是一種本能,而堅持則靠個人意志力是一種本事。

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往往那些堅持到底的,最後都摘取成果。

你很累,但卻不見成果:原因是沒有掌握做出成績的3個關鍵習慣

放棄的背後,是把事情想得過於複雜。

俗話說往事開頭難,相信很多人都心有體會,做一件事,最難的就是開頭。

日本作家小倉廣在《做事的常識》中說到,自己通常在完成一本著作後,會迫不及待想乘勝追擊,讓下一本書早早開工。然而想象是美好的,卻沒有實際行動支撐。高昂的熱情很快就快要開工的壓力所取代,於是抱著逃避的心態一天拖一天。

另外,心態也發生改變,從開始的等不及到後來的還有時間,即便知識進度已經落後,但還是不敢面對。結果,半年過去,還是一無所獲。

小倉廣之所以今天不做明天放棄,都是因為把事情想得太複雜,當然我們許多人也會這樣,幻想出太多壓力,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例如:寫一篇稿子,你需要選一個受眾廣有意義的選題,接著你要去尋找素材去支撐你的觀點,你還要去把文章大綱列好,理出邏輯順序,想出標題並選定、還要考慮讀者的感受等。

你很累,但卻不見成果:原因是沒有掌握做出成績的3個關鍵習慣

《做事的常識》

除了工作本身內容形成的壓力之外,第二個原因就是心理壓力。

開篇說到人本來就有趨吉避凶的本能,對於未知或是看不見的事,總是會特別恐懼。就像大部分的人會害怕在黑暗中行走,因為咋黑暗中不瞭解路況,總是害怕路上會有坑坑窪窪、障礙物或是別的,讓自己跌倒受傷。

相反地,只要眼睛看得見,即使是崎嶇難行的路,大部分的人只要注意腳步,就能避開危險。因此,一般人都會選擇繞遠路走難走的路,也不願意在黑暗中摸著走。可見對未知的恐懼造成了人們心理的極大壓力。

由此可見,當工作還沒有開始時,大部分的人因為不知道會遇到什麼困難,所以總是容易想太多,無形中把困難放大,壓力自然跟著放大,說白了就是自己嚇自己。

你很累,但卻不見成果:原因是沒有掌握做出成績的3個關鍵習慣

三個好習慣,目標再大也能完成

心理學家詹姆斯和荷蘭心理學家朗吉曾經共同發表過一個主張,“人不是因為悲傷才哭泣,而是因為哭泣才悲傷”。這個論點告訴人們,情緒不能引導身體的反應,而是現有身體反應,才帶動情緒產生。

要是想避免總是陷入負面情緒之中,先要做的就是試著改變,如何才能堅持下去,不再隨便放棄,直至目標實現,在此可以借鑑小倉廣在《做事的常識》中三個步驟:開始、堅持、重複。當然每個步驟必須配以正確的心態和行動。

01.開始——將大目標分解成小計劃的工作清單

通常,過於遠大的目標容易讓人產生恐懼和壓力,如果遇到問題,很容易就會慌了手腳。但是,把目標拆成小計劃後,你就會發現,原本以為是不可能的任務,其實沒有那麼困難。

比如,當下熱衷減肥的人,想要通過上健身房方式減肥,便可以利用“工作分解清單”的方式,把報名健身需要做的事,例如,羅列出2-3家較為合意的健身房、比較他們之間的優缺點、費用差距、切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列出報名參加健身房的最後日期,基本通過這幾步就能踏出健身第一步了。

你很累,但卻不見成果:原因是沒有掌握做出成績的3個關鍵習慣

《做事的常識》

通過觀察上圖,你就會發現製作的方法很簡單。首先,把目標出來下;接下來,在目標下面寫下需要完成的事。如果事情還可以細分,就再多寫一寫,直到分到最小單位位置,這個過程就能幫你把一件看似複雜的人物,細分成容易進行的小差事。

在完成小目標時,我們身體消耗的能力相對較小,也較容易完成。在這過程中大腦的獎賞效應正在啟動,中腦邊緣多巴胺會產生興奮欣快情緒的神經遞質,如此一來,便能激勵人們更有動力去完成目標,形成良性循環。

可見,當覺得開始不易時,不妨嘗試使用小目標分解法,讓我們像螞蟻一樣一點點往前挪動,最終靠近大目標。

02.堅持——善用黃金時間,處理不急卻重要的事

一般而言,上午的工作時間多半能專心處理已經排定的形成或工作。也就是說,如果想要專心工作,就要把握上午四個小時的黃金工作時間。

經科學家研究證實,上午十分鐘的工作效率相當於下午工作半小時。主要是因為一晚的充分休息,精神狀態比較好,思緒清晰,容易構想出好的電點子,做出較正確的判斷,工作效率也比較高。如果把工作安排到下午或是晚上來做,在身心疲憊的狀態下,做事不但沒有效率,還容易出錯。

另外,根據時間四象限法則中一般將事情分為四種: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且緊急、不重要且不緊急。

你很累,但卻不見成果:原因是沒有掌握做出成績的3個關鍵習慣

《做事的常識》

小倉廣說到,在黃金時間裡,最好的應用方式是:先做不急卻重要的事。這類工作通常急迫性較低,可以慢慢思考,但需要投入很多心力。比如,決策報告、月度計劃、制定工作流程和規範、準備項目等等。

有點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黃金時間做雜事,這會干擾你的注意力,讓你分心。像是找資料、上社交網站、看電視等等,其實,這些事不太需要思考,也不必花很多時間就能做完,可以安排在其他事件去做。

事情有輕重緩急,時間有黃金之分。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邊際成本,指的是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放棄的另一種收入。如果我們利用黃金時間去做寫不那麼重要耗費精力的事,那麼受益肯定不高。

因此,找出自己的黃金時間,找出重要的事情,以此提供工作效率。

你很累,但卻不見成果:原因是沒有掌握做出成績的3個關鍵習慣

《做事的常識》

03.重複——想成功,也需要“斷、舍、離”

想要完成一個個小目標,重複是必不可免的,加上生活的不確定性,你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時間不夠用。看見什麼事,都想插一手,而不放手的後果就是本來有限的時間,很快就被瑣碎的工作沾滿了。

應對這一難題小倉廣認為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斷、舍、離。例如小倉廣的做法:

1、工作上的“斷、舍、離”:黃金工作時間不安排會議;不參加非必要的會議;不和員工一起拜訪客戶;尊重中間主管的判斷,不花太多時間細修部署的資料。

2、生活上的“斷、舍、離”:不堪電視;不堪雜誌或體育新聞;不空等朋友,如果對方遲到,自己先離開再和對方聯絡;把所有東西整理好,使用後烏龜原處,減少找東西的時間。

試著列出“斷、舍、離”清單,寫出自己工作和生活上的需要花費半小時以上的事,從中找出可以不做的事。

在重複的過程中,你會碰到阻礙你前進的障礙物,列出清單,有助於你把不需要的東西丟掉,重新調整自己的步調,幫助自己從混亂中快速回到正軌上。

總而言之,隨時讓自己保持彈性。

你很累,但卻不見成果:原因是沒有掌握做出成績的3個關鍵習慣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大道至簡,知易行難,知行合一,得到功成。藉由《做事的常識》再次提醒我們成功的道路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擁擠,做人做事很簡單,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裡,知道做事的常識,堅持努力走下去,總有一天會站在頂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