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四时气候变化会导致疾病”,为什么“治未病”?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气根,则罚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表乱,此之谓也、树已成面后两之,乱已成而后治之,犹渴而穿井,門而铸锥,不亦晚乎。

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天和夏天保养阳气,秋天和冬天保养阴气,以顺从这个根本,因而他就能够和万物一样,保持着生长发育的正常规。假使违反了它,生命的根本就要受到伤伐,真气也就败坏。因此说,阴阳四时的变化,是万物生长、衰老、死亡的根。违背了它,就要产生灾害;顺从了它,疾病就不会产生,这叫做懂得养生的法则。对于养生法则,圣人切实地奉行着,人却违背了它。

顺阴阳就能够生存,违逆了阴阳就会死亡,顺从它就得太平,违逆了它就会混乱。如果把违逆当作顺从,那就会使机体和环境互相格拒。因此说,明达事理的人,不主张有了病然后讲求治疗,而是要在未病之先加以预防;和治理国家一样,不要出了乱子,然后研究治乱的方法,而是要在未乱之前,防止乱子的发生。假使疾病已经发生了才去治疗,战乱已经形成了才去平定,这就等于口渴了才想到挖井,遇到战争才想到造武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