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642音樂史論考研真題詳解

考研真題詳解



揚州大學642音樂史論考研真題詳解_才聰學習網


第1部分 名校考研真題

一、單項選擇題

是(  )在自己的《樂話》和《音樂通論》中提出“音樂是上界的語言”。[燕山大學2014年研]

A.豐子愷

B.王光祈

C.青主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青主以通信體的格式,詩化的語言撰寫的《樂話》是我國近代音樂家青主的代表作之一。在這部著作裡,青主鮮明地提出了音樂的本質是“上界的語言”,是一種獨立的藝術,他更加關注音樂的本體以及音樂的哲學內涵,對中國音樂美學學科的構建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二、名詞解釋

1黃自[中國傳媒大學2013年研;青島大學2014年研]

答:黃自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其貢獻主要表現在音樂教育、音樂創作和音樂理論三個方面。音樂教育方面,他的許多音樂理論課程在中國屬第一次開設,培養出一批專業作曲人才;音樂創作成果豐碩,體裁、題材廣泛,代表作品如歌曲《旗正飄飄》、《玫瑰三願》,清唱劇《長恨歌》以及器樂作品《懷舊》等,風格典雅精緻、旋律簡潔流暢、結構工整嚴謹;音樂理論方面有論著《和聲學》、論文《怎樣才可產生吾國民族音樂》以及多部音樂教材留世。

2大同樂會[中國傳媒大學2014年研;山東師範大學2013年研;贛南師範學院2012年研;華南理工大學2014、2012年研]

答:大同樂會是1920年由鄭覲文等人發起成立於上海的音樂社團,前身是“琴瑟樂社”。其宗旨是“專門研究中西音樂,籌備演作大同音樂,促進世界文化運動”。活動內容主要包括:演奏古代雅樂、仿製古樂器、傳授各種民族樂器演奏技藝、整理改編傳統樂曲、蒐集已經散失的寺廟和失傳的古代宮廷和民間樂器並請工匠繪圖試製樂器,積極組織演出活動等。該會是活躍在20世紀20—40年代的規模最大、歷史最長的民族音樂社團,對我國民族音樂的繼承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3譚小麟[西南大學2012年研]

答:譚小麟,作曲家、琵琶演奏家。譚小麟是近代中國室內樂創作的主要作曲家,代表作品有《小提琴和中提琴二重奏》、《浪漫曲》、《絃樂三重奏》及《自君之出矣》、《彭浪磯》等。譚小麟的音樂風格有新古典主義音樂的鮮明印跡,創作講究作品的整體佈局,有很強的邏輯性,在創作和教學中都貫穿著欣德米特的現代作曲理論體系,併力圖將其與中國民族音樂相結合,在當時中國樂壇獨樹一幟。

4秧歌劇[河北大學2014年研;浙江師範大學2013年研;杭州師範大學2012年研;河南師範大學2010年研;青島大學2012年研]

揚州大學642音樂史論考研真題詳解_才聰學習網

答:秧歌劇是一種在民間秧歌基礎上產生的新型小歌劇,產生於20世紀40年代,熔戲劇、音樂、舞蹈於一爐。秧歌劇吸收了戲曲音樂成分和陝北民歌因素,內容多反映邊區人民生產、參軍、學文化、減租鬥爭。以過場音樂、齊唱、對口唱及合唱等形式來表現劇情,其語言和音樂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樂隊以民族樂器為主,根據需要適當加入西洋樂器。代表作《兄妹開荒》、《牛永貴負傷》、《周子山》等。秧歌劇的出現為新歌劇的產生積累了寶貴的創作經驗。

5沈心工[燕山大學2011年研;瀋陽師範大學2014年研]

答:沈心工是學堂樂歌的代表人物之一,音樂教育家。一生致力於音樂教育,曾在日本留學生中組織“音樂講習會”研究樂歌創作,所編樂歌題材廣泛、內容淺顯,且最早使用白話文進行歌詞寫作。代表作有歌曲《體操一兵操》、《黃河》等,出版樂歌集《學校唱歌集》等;此外,沈心工還創設唱歌課,並多處教授、推廣。沈心工是中國近代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初創時期最早的音樂教師,為學堂樂歌運動做出了突出貢獻。

6學堂樂歌[燕山大學2014、2013、2012年研;聊城大學2013年研]

答:學堂樂歌是一種20世紀初隨著新式學堂的建立而興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學堂開設的音樂課及教唱的歌曲,以及為此而編創的歌曲。創作方式以依曲填詞為主,旋律多選自日本、歐美曲調或中國傳統樂曲、民歌曲調,也有少量自創曲調。歌曲內容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大部分反映富國強兵、抵禦外侮的愛國思想,還有一些宣傳婦女解放、反映學生生活,也有少部分鼓吹封建倫理道德。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態等,代表作品有《體操一兵操》、《春遊》等。學堂樂歌標誌著我國近代音樂歷史的開端。

7呂驥[浙江師範大學2011年研]

答:呂驥是著名的作曲家、理論家、音樂活動家。1932年正式加入左翼文藝組織,開展抗日救亡歌詠活動。抗戰爆發後赴延安,任職於魯迅藝術學院。建國後任職於中央音樂學院。呂驥創作有歌曲多首,如《新編“九·一八”小調》、《中華民族不會亡》、《保衛馬德里》、《抗日軍政大學校歌》、《祖國頌》等,發表音樂論文多篇,如《論國防音樂》、《新音樂的展望》、《中國民間音樂研究提綱》等,並對整理研究我國民族民間音樂遺產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8《臺灣舞曲》[浙江師範大學2013、2011年研]

答:《臺灣舞曲》是江文也在日本創作的一首舞曲。是一首標題性的幻想音詩,作曲技術及配器手法受到20世紀新音樂潮流的影響,使得作品具有德彪西印象派音樂的風韻,並且借鑑了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處理民族音樂素材的新觀念。旋律風格以表現臺灣民間音樂韻味為主,也部分地具有日本音樂的調式特徵。作品充滿幻想性,富有浪漫主義氣息,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依戀和對祖國古代文化的緬懷。樂曲採用了自由體的迴旋奏鳴式,音樂構思有兩部曲式的特色,樂曲主體是三部曲式的快板段落。

9《新詩歌集》[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研]

答:《新詩歌集》是近代歌曲集。共收錄了趙元任於20世紀20年代創作的14首歌曲,如《賣布謠》、《教我如何不想他》、《也是微雲》、《海韻》等。歌詞均選自當時著名的白話體新詩,在音樂旋律、和聲上有意識地進行“中國化”的探索,並在“序”中提出具體理論觀點。這些歌曲鮮明地反映了“五四”新文化精神,代表著20世紀20年代我國音樂創作的高水平。

10江文也[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研]

答:江文也是作曲家,創作了大量音樂作品,代表作品有管絃樂《臺灣舞曲》、《孔廟大成樂章》,鋼琴曲《北京萬華集》,聲樂套曲《林庚歌曲集》、《聖詠作曲集》等。其創作涉獵各種音樂體裁,尤以管絃樂、鋼琴、聲樂作品為重;題材上把臺灣作為畢生謳歌的神聖主題;風格上早期側重運用西方20世紀現代派手法,歸國後努力探求中國民族特色。

11馬思聰[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研;杭州師範大學2014年研;贛南師範學院2013年研]

答:馬思聰是中國第一代小提琴音樂作曲家與演奏家,被譽為“中國的神童”。馬思聰的音樂創作民族風格鮮明、構思新穎、涉獵廣泛,代表作有小提琴曲《綏遠迴旋曲》、《內蒙組曲》、《阿美組曲》,管絃樂曲《西藏音詩》,歌劇《熱碧亞》,舞劇《晚霞》,聲樂作品《祖國大合唱》等。馬思聰是中國近代最有影響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對中國小提琴音樂的發展有著重要貢獻。

12《海韻》[華南理工大學2014年研;青島大學2014年研]

揚州大學642音樂史論考研真題詳解_才聰學習網

答:《海韻》是一首大型藝術性合唱歌曲。徐志摩詞、趙元任曲。歌詞源自徐志摩同名白話體新詩,描繪了渴望自由的少女不願回家,在海灘上徘徊、歌舞,最後被波濤吞沒的情景。作曲家用合唱、女高音獨唱和鋼琴伴奏音樂,分別代表旁觀者詩翁、主人公女郎和背景大海。全曲由一個引子和五個情感各異的樂段加尾聲組成,在旋律與和聲方面都作了“中國化”的探索,是20世紀20年代合唱歌曲的傑出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