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 弘扬文化——邯郸城里曾经林立的古牌坊(王景春)


了解历史 弘扬文化——邯郸城里曾经林立的古牌坊(王景春)

明清时的邯郸城里,古街、古巷、古字号、古牌坊,真乃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令人陶醉。特别是竖立在街上那些雕刻精细的许多石牌坊,更能显示出邯郸城那深邃的文化内涵。关于牌坊,据《辞源》解释;“牌坊,封建时代表彰忠、孝、节、义、功德、科第所立的建筑物。”看来一般的人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的。

邯郸乃人杰地灵,自古名人辈出。仅明清时的邯郸城里,表彰名人的牌坊就不下二十座,乃城里一大壮观的风景线。据了解,在永乐年间就开始为城里人贾铨立牌坊了。贾铨,字秉钧,永乐甲辰进士,三年入觐,上赐宴,为天下第一贤良,晋升督察院左傅都御史。病卒后官方为其立《都宪坊》。

再一位就是张棐;张棐,字体周。正德十四年中举人,嘉靖十一年中进士,授金坛令,后寻补延津。於任恤民,清正廉明,皆称“邯郸之母”。晋升河南道南京御史巡按。嘉靖二十三年返京途中染疾,回邯病逝。皇上御旨在“丛台驿”之北为其立一《桂史坊》。

了解历史 弘扬文化——邯郸城里曾经林立的古牌坊(王景春)

南门里有一座为郭宗贤、郭家镇父子立的牌坊。郭宗贤于明嘉靖辛酉经魁,因兴利除弊,军民德之,晋太仆寺少卿;其子郭家镇万历戊戌进士第,任确山令,后调寿光县,除强扶弱而晋升户部郎。父子功德显著特为其立一《父子科甲坊》。

万历年间,官方在县衙前为张国彦立一《地官上卿坊》。之后在南门里郭家父子的《父子科甲坊》之北,又为张国彦、张我续父子俩立一《宫保尚书坊》。

张国彦,字熙载,号弘轩。幼年已孝闻名。嘉靖进士,授襄陵令。1581年晋升北京顺天府尹,后晋升户部侍郎、兵部尚书,因有功加封太子少保并任刑部尚书。病逝后加封太子太保谥号。其季子(三子)张我续官至户部尚书,太子太傅。因父子俩皆为《尚书》,又是邯郸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门两尚书”,所以为其立一《宫保尚书坊》。同时又在北门里他的府第前,为其立一《父子进士坊》。后来为了表彰国彦爷爷张滕。父亲张绣和他三代之功绩,故在他府第东边的连城街口为其建一《恩褒三世坊》。

了解历史 弘扬文化——邯郸城里曾经林立的古牌坊(王景春)

除以上这些之外,还有在衙巷口为嘉靖辛卯举人陈铨立的《鸣凤腾蛟坊》;在连城街为张我绳、张我续兄弟俩立的《孝友世家坊》。在文庙街为吏部员外郎郝大猷立的《天官大夫坊》。以及庙道口的《谏议坊》;斜街口的《节制四省坊》和城隍庙街巷口的《大司马坊》等等。

以上这些都是表彰男人们科第、功德的牌坊。而城里还有颂扬妇女遵守封建礼教的“贞节”牌坊。

李氏;及笄(十五岁)许彭大义为妻,彭病笃迎娶冲喜,七日夫殁(死),李氏自缢与夫同葬,后御赐一联;“志节高千古,光辉亘万年。”并在北门里道东为其立一《贞烈坊》。

赵氏;张滕妻(张国彦祖母),年28而寡,二子绣、绘方在襁褓,姑(婆母)杨氏切老,赵代子孝姑,兼父养儿。隆庆间,绣之子国彦官给谏,疏于朝,得旨旌其门。赵逝,其男绣孝行,为母在斜街口立一《旌表坊》。

了解历史 弘扬文化——邯郸城里曾经林立的古牌坊(王景春)

任氏;自幼配夫郝子津,十九岁夫亡守寡,家徒四壁,与老姑(祖婆)共守而不改嫁,抚养孙子郝大猷入仕并晋升尚书郎。逝后男鳌孝行,在斜街口为其立一《贞节坊》。

许氏;自幼嫁夫王天麒,婚后一年夫亡,无子,姑(婆母)怜悯其少,令其改嫁不从而自缢。巡方御史嘉其节,请旌于衙巷口北道东为其立《贞烈坊》。

除以上之外,在北门里的连城街为贞节烈女建有《千山耸翠坊》、《四水含芳坊》。另外,在县衙北门还有一座《彰善坊》。这些“贞节牌坊”都是封建社会宣扬“三从四德”残害妇女的有力证据,所以,我们在欣赏文物的同时,要“去其糟粕,弘扬新风”。

城内的这些古牌坊,是明清时代特有的一种石制三门式的建筑,中间为一大门,两旁为小门。由基座、立柱、坊额、匾额、檐楼组成。为了使牌坊更加牢固,便在立柱前后加一石雕底座,座上坐有石狮。上面的坊额、匾额乃牌坊之精华,雕刻有各种珍禽瑞兽,人物龙凤等等。牌坊之顶分为三檐多脊。整座牌坊是一集建筑、雕刻、绘画、书法、楹联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建筑。显示出我国古代工匠们石雕技艺的精湛。这种神圣、华丽的牌坊也是儒家弘扬“伦理”、“道德”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客观上也体现了当时那些石匠工人们,在酷暑寒冬恶劣的条件下,忍饥挨饿,用双手一锤一斧艰难的雕刻出来的,绝不是现代的电器化,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然而,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城里却一座也没有了。成了“一去不复返”无法挽回的遗憾!要想看的话,城内中街“麻家场”对过路东,还有一残缺不全的牌坊底座在那里。就是这一残缺的底座,也是城里唯一明代留下的“牌坊”实物,极其珍贵!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要保护下来!

2020年4月28日(王景春:邯郸市西关街人,已是耄耋之年,经济师,从银行退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