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讀懂史上最嚴徵信,二代徵信詳解之五:查詢記錄


三分鐘讀懂史上最嚴徵信,二代徵信詳解之五:查詢記錄

查詢記錄

查詢記錄分為:機構查詢記錄、本人查詢明細

三分鐘讀懂史上最嚴徵信,二代徵信詳解之五:查詢記錄


1.本人查詢:

就不用多說了,是你 本人去當地的徵信授權查詢點或者在網上個人查詢。

每年有兩次免費查詢的機會,超過了就要花錢。這裡也建議卡友可以養成定期查徵信的習慣,也是查看記錄是否屬實,查漏補缺。

2.機構查詢:

機構查詢記錄的原因多見為:貸款審批,信用卡審批,貸後管理

2.1貸款審批、信用卡審批就是你個人主動申請貸款、信用卡的時候,授權相應的金融機構來查詢你個人徵信。金融機構獲取你個人徵信後,根據你的徵信狀況及查詢記錄對你的貸款和信用卡申請進行審批。

屬於申請人主動申請查詢,也是我們卡友說的“硬查詢”,這個信用卡審批、貸款審批查詢記錄過於頻繁,就會給銀行留下資金飢渴的印象。不利於信用卡、貸款的審批。

2.2貸後管理,卡友比較困惑的在這裡,在申請信用卡的時候,一般的信用卡章程裡都會有這麼一句話“為審核申請人的信用卡申請或進行後續風險管理的目的,乙方及其副卡申請人同意並授權甲方在審核其信用卡申請或進行後續風險管理的過程中向中國人民銀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等依法設立的徵信機構及其他相關合法機構瞭解和查詢其資產、資信、個人信用信息等情況,並保留相關資料。”

意思就是在髮卡的時點你的資信狀況很好,但後續不能保證,所以我們銀行需要定期查詢你的信用報告,保證我們的資金不受損失。舉個簡單的例子:老李向你借了一萬塊錢,你不放心,定期都要看看老李在幹什麼有沒有影響償還欠款的因素出現。這就是貸後管理的意義。各個銀行貸後管理的頻率不太一樣,有的一年查詢一次,有的一個月就查詢一次。

屬於金融機構主動查詢,所以對卡友申請信用卡,貸款影響不大。和其對應的是徵信 “硬查詢” 次數多,能下信用卡嗎?

首先,要先說“硬查詢”,“硬查詢”是我們廣大網友們的發明之一,是相對“軟查詢”來說的。

硬查詢簡單可以理解為本人申請信用卡、貸款、擔保業務,金融機構對個人徵信的查詢。查詢原因多為信用卡審批、貸款審批、擔保資格審查。

軟查詢查詢原因多為貸後管理,可以理解為有業務的金融機構對個人徵信定期的查詢,一般是按照季度、月度查詢。

其次,因查詢次數多,信用卡是不容易下的。

具體查詢次數多少次就不能申請信用卡,涉及到銀行信用卡審批模型等保密數據,沒有一個極為明確的標準。當然也不要短時間內申請信用卡,會給銀行留下資金飢渴的印象,一般都是拒絕的。很多人在短期內集中申請信用卡,都有可能導致“硬查詢”過多。銀行為了避免有些高級一點的中介窺探模型數據,也會拒絕。

當然通過質押辦卡,也是另外一種渠道,畢竟是少數,不做討論。

建議大家一個月“硬查詢”的次數不要超過1次,3個月不要超過3-6次,金融機構審核側重於看最近一個季度的申請記錄,包括貸款申請,信用卡申請。

徵信查詢的記錄是滾動消除的,最多保留兩年。2018年1月1日的申請記錄,2020年2月就查詢不到了。

最後,在此需要提醒,徵信是申請信用卡的一個門檻,想擁有一張高額的信用卡,徵信這張“經濟身份證”一定要保持好。

以上就是老李對徵信的所有信息詳解了,有不足之處,歡迎卡友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