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國產片讓我想給爸媽買票看

《地久天長》後勁很大。

看片的時候,我沒哭。

有那麼幾個瞬間,我的情緒就快要傾瀉而出,但也還是忍住了。

隔了一天,我坐在高鐵上望向窗外,突然瞅見幾棟灰藍色的廢棄廠房在夕陽下席地而坐,有種不合時宜的頹敗感。

列車的速度很快,時間卻停滯了。那些廠房好像有話要對我說。它們是有生命的,年輕過熱鬧過,如今則老無所依,被拋棄被遺忘,安靜地等待著真正的死亡到來。

終於有國產片讓我想給爸媽買票看


《地久天長》中的許多畫面在這時湧到了我的眼前。

我哭了。

幾分鐘後,我覺得我應該給我爸媽買票,讓他們看看《地久天長》。

順便告訴他們: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你們了,特別想。

《地久天長》從各方面看,都是部非常有中國味道的電影。

王小帥導演對於影片中情感的處理,是非常中國化的。

他也許會希望自己的電影像一杯上好的白酒,不上頭,卻餘韻悠然。

我在看電影的時候沒哭,不是故事不感人,而是因為王小帥導演確實拍得很剋制。

他從頭到尾,都沒有設置真正意義上的高潮點。

換句話說,他沒有刻意去煽情。

終於有國產片讓我想給爸媽買票看


影片把所有的情感累積在了三個小時的片長裡,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情緒,卻都淡淡的。

觀眾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影片所要講的故事,看著電影裡的故事,想到了自己的故事,看著電影裡的酸甜苦辣,嚐到了自己人生的味道。

這是真正的“被打動”。

導演沒有用技巧去催淚,哪怕他要講的故事裡有太多淚點,他也不願意讓觀眾們的淚水變得廉價。

這是種誠意,也是種自信。

他相信自己要講的這個故事,已經足夠動人。

《地久天長》裡包含的情感,其實非常複雜。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讓我不止一次地想到了前年頒獎季的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

終於有國產片讓我想給爸媽買票看


在《海邊的曼徹斯特》中,男主角因意外失去了孩子後,妻子也離他而去,他的生活墜入了深淵,痛苦怎麼都無法抹平。

喪子之痛,對於任何家庭來說,都意味著無盡的悲哀。

《地久天長》中的劉耀軍和王麗雲夫妻二人,也承受著這樣的痛苦。但和《海邊的曼徹斯特》中的男主比起來,他們面臨的情況要更加複雜。

這個故事裡最關鍵的事件,就是劉耀軍兒子劉星的意外身亡。

終於有國產片讓我想給爸媽買票看


這起意外讓劉耀軍夫妻二人傷心欲絕,也讓沈英明一家無法釋懷。

沈英明和劉耀軍是最好的朋友,沈英明和兒子浩浩和劉星同年同月同日生,也是最好的朋友。

劉星的意外身亡,與浩浩有關。

自責的浩浩告訴父母后,沈英明拿著刀讓劉耀軍殺了自己的兒子,劉耀軍卻說:

“只要還活著,就不要在浩浩面前再提這件事。”

事情可以不提,但沒有人會忘記。

劉耀軍和王麗雲無法承受喪子之痛,也無法面對曾是摯友的沈英明和李海燕夫妻,於是遠赴南方,幾十年都沒有回家。

沈英明和李海燕對這件事始終滿懷愧疚。

不只是因為浩浩和星星的死有關,也是因為李海燕作為計生委主任,在王麗雲懷孕時鐵面無情,讓王麗雲流產,導致她再也不能生育。

終於有國產片讓我想給爸媽買票看


劉耀軍和王麗雲不會再有孩子了,也就在喪子之後失去了獲得新希望的可能性。

他們南下之後領養了一個孩子,卻也頑劣不堪,最終離家出走沒了音信。

絕望,是影片前兩個小時傳達給我最明確的情緒。

用王麗雲的話說就是,時間停滯了。

他們承受了太多,在遇到更多問題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說這樣的話:

“我們還有什麼不能面對的呢?”

但到了影片的最後一小時,一切都在變好。

浩浩在劉耀軍夫妻面前袒露了心聲,劉耀軍說:“說出來了就好。”

離家出走的養子也回了家,給父親打了電話。

坐在星星的墳頭,劉耀軍和王麗雲接了浩浩打來的電話,知道浩浩生兒子了,開心地笑了。

終於有國產片讓我想給爸媽買票看


希望代替了絕望,生活在延續,也許不會有多好,卻也沒有那麼糟糕。

有的觀眾可能會覺得,這樣的結局太假了,也許影片結束在王麗雲自殺的那一刻,才會更具有衝擊力。

我倒覺得,王小帥導演的處理更有人情味兒。

這樣的結局不是妥協,而是希冀。

一代人的痛苦不必傳遞給下一代,所有的事情都不會被遺忘,但都會過去。

讓一切隨風,不是突然間的釋然與豁達,而是在時間的流逝中做出的選擇。

我理解王小帥導演的處理,也知道他希望大家都能理解。

這部電影拍的是中國人自己的家庭情感。

這個故事,也是真正的中國故事。

《地久天長》不宏大。

很多人介紹這部電影時,喜歡用“史詩”這樣的詞,喜歡說“展現中國近幾十年社會變遷”這樣的話。其實不太對。

我不清楚王小帥導演是否有描摹時代的野心,但《地久天長》的一大優點就是,自始至終,“大時代”都作為“小個體”的配角而存在。

有的電影,把鏡頭對準了人,但拍的是時代。

《地久天長》不是這樣的電影。它把鏡頭對準了人,拍的就是人,時代背景再明確,歷史感再強烈,它拍的也還是人。

終於有國產片讓我想給爸媽買票看


如果說細一點,《地久天長》拍的是人的“命”。我沒有用“命運”這個詞,因為“運”包含著人們對美好的希冀,太有感情色彩。“命”則簡單得多,生與死,好與壞,都是“命”,它是一種狀態,《地久天長》展現的就是人的狀態。

人的“命”是變化的。

變化,就涉及到了時間。

《地久天長》有兩個關鍵詞,第一個是“命”,第二個是“時間”。

時間和歷史不同。歷史是對大人物棋局的覆盤,時間則是小人物生活的備忘錄。

有人質疑《地久天長》近三個小時的片長,但我認為這是合適的選擇。

將時間拉長,是營造真實感非常巧妙的辦法。

終於有國產片讓我想給爸媽買票看


《地久天長》拍出了“呼吸感”。

我們看到的電影,拍的就是劉耀軍和王麗雲的時間,流逝或停滯,都真切地出現在了我們面前。

這種真實感讓人物變得更立體了。

王小帥導演用真正細膩的手段拍出了人物的內心,他要展現的,是劉耀軍的煎熬,是王麗雲的麻木,是李海燕的愧疚與不安。

這些小人物的命運,和大時代有關。

但電影中的他們,沒有被時代的洪流沖走,變得渺小,那樣就太臉譜化了。

終於有國產片讓我想給爸媽買票看


他們被時代裹挾著,卻依然展露出了自己的面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看完電影,我們會記住男女主角,也會記住李海燕,也會記住沈茉莉,會記住新建,會記住美玉。

他們都是鮮活的。

這一點,太重要了。

能關照到“小”,比盲目宏大要重要多了。

王小帥導演能把《地久天長》拍得如此細膩動人,必須得感謝演員們。

終於有國產片讓我想給爸媽買票看


《地久天長》上映之後,各種各樣的聲音都會有,這是肯定的。

好電影能引發思考,有思考勢必會有爭議。

但在演員們的表演上,我相信不會產生任何爭議。

用四個字來形容《地久天長》中演員們的表現,即“全員一流”。

王景春和詠梅的柏林電影節影帝影后,確實是實至名歸。

王景春讓每一個拍他的長鏡頭都有血有肉,質感十足。

詠梅則是用氣息在演戲,看不到表演痕跡,卻在細微處格外動人。

值得一提的是,幾位配角的表演也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飾演李海燕的艾麗婭老師,演得太好了,神態動作,每一處都妙到毫巔,任何一個國內大獎的最佳女配,她都夠格去拿。

最後我想說的是,好的電影,配得上好的票房。

希望有更多的人在《地久天長》上映的時候能走進影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