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地携手合力这样走出贫困

【脱贫攻坚 中国军人在行动】

军地携手合力这样走出贫困

——武警云南总队曲靖支队脱贫攻坚一线传真

段懿峰 屠子霖 柏红阵 任贵

军地携手合力这样走出贫困

为贫困学生送去资助物品。

位于云南贵州交界的云南会泽县矿山镇的格核米村,属于深度贫困地区。该村处于乌蒙山主峰地段,位置偏僻,土地瘦薄分散,缺水严重,总体自然条件较差。格核米村是武警云南总队曲靖支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受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影响,该贫困户高达67%,属于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2016年以来,武警云南总队曲靖支队根据会泽县矿山镇格核米村结对扶贫点的实际情况,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全面助力格核米村攻坚,投入资金发展高原绿色蔬菜产业,帮助群众易地搬迁,解决安置就业问题,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医疗条件,提升村民居住环境,持续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帮助贫困学子走出大山。为当地贫困群众解难事、办实事,送温暖、帮脱贫,切实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增添动力,全力帮扶格核米村打赢脱贫攻坚战。

军地携手合力这样走出贫困

新建成的搬迁安置房。

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便成了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在易地安置房这项扶贫政策中,按照“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致富”的目标要求。现如今,由武警云南总队与地方共同为格核米村援建的村民安置房陆续拔地而起,格核米村7个小组,1千余名贫困村民列入整体搬迁计划。为深入解决搬迁后村民就业问题,武警部队依托地方扶贫项目精准发力,部队与地方共同援建绿色蔬菜产业基地基本建成,设计帮助当地村民引进多个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项目。格核米村村民们将有自己的工作田,对未来收入没有保障的搬迁村民来说心里也就有了底。在安置区着力发展产业、调整经济结构、拓展增收渠道,搬迁后村民生活实现“跨越式”奔小康,也不再是遥远的希望。

军地携手合力这样走出贫困

组织开展捐资助学活动。

自2016年武警曲靖支队挂钩扶贫以来,支队党委坚持“扶贫扶智”,与该村贫困家庭的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3年多来支队累计投入8.6万元、捐赠图书500余册,帮助村小学改善办学条件、资助贫困学生。目前,该村101名小学在校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营养餐补助,29名在校初中生、19名在校高(职)中生得到生活补助,从源头上解决贫困学子的实际困难。支队不断拓展扶贫助学新举措,改变以往单一的经济救助模式,向助学、扶贫、创业等多样化帮扶转变,探索从单纯发放助学款到助能、助志、助业的全方位帮扶模式,逐步走出一条“长期助学、结对帮困、助力脱贫”的新路子。

军地携手合力这样走出贫困

开展健康扶贫医疗活动。

格核米村交通不便,医疗资源匮乏,平时老百姓看病就医比较困难,很多轻症都拖成了重症。治病救人是从根本上做好健康扶贫的重要举措,武警曲靖支队与云南总队医院每年定期到格核米村,联合开展健康扶贫活动,为格核米村卫生室、医疗保健室进行翻新改造,提供医疗技术,建立起健康档案,安排专家一对一制定好诊疗方案,进行专家义诊。用真心真情保障好老百姓的健康,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支队围绕当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安排医学专家精准对接,构建以“病”为靶点、防治并举,合力攻关的军民一体健康扶贫体系,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军地携手合力这样走出贫困

曲靖支队党委深入研究推进扶贫工作。

在群山环绕的格核米村,骡马运输、肩挑背负,曾是当地村民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碰上下雨下雪天气,村里的土路泥泞不堪,难以出行。考虑到这一点,该支队协调当地交通部门,先后共投入资金30多万元,修通了一条长800米、宽3.5米的进村道路,并整修加宽邻村村道,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近年来,曲靖支队党委一班人主动担责,不当“局外人”,不坐“观众席”,倾注真情,精准施策。扶贫工作中始终坚持部队所能和地方所需、群众所盼相结合的原则,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开展军地基层党组织“互学、互帮、互促”活动,共同打造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军地携手合力这样走出贫困

军地合力援建的蔬菜产业基地。

军地携手合力这样走出贫困

村民在工作田种植。

军地携手合力这样走出贫困

武警云南总队援建的村民综合活动中心。

军地携手合力这样走出贫困

义诊活动时,为格核米村医务室赠送常用药物。

军地携手合力这样走出贫困

翻新改造的村卫生室整洁干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