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漸穩,基建要來,今年招投標形勢如何?

這次疫情對招投標影響有多大?


可以說,對經濟影響有多大就對招投標影響有多大。雖然疫情現在還沒有結束,對經濟影響不能進行完整的統計,但是有一份數據已經能夠充分說明了。


2020年2月份,中國採購經理指數(PMI)出現斷崖式下滑,綜合PMI產出指數驟降至28.9%,比上月下降了24.1個百分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驟降至35.7%,比上月下降14.3了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驟降至29.6%,比上月下降24.5了個百分點,各項都遠低於經濟強弱分界點。

疫情漸穩,基建要來,今年招投標形勢如何?

採購經理指數是國際上通用的監測宏觀經濟走勢的先行性指數之一,具有較強的預測、預警作用,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PMI高於50%時,反映經濟總體擴張;低於50%,則反映經濟總體收縮。二月份我國採購經理指數驟降,表明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上急劇放緩,以企業為主體的各項經濟建設也都停滯不前。


正如採購經理指數反應的一樣,各行各業的招投標熱度也急劇下滑。不少平日裡經常加班的招投標從業人員這段時間也無班可加。可謂是興,招投標苦;衰,招投標苦。然而雖說國內疫情已經逐漸穩定,但什麼時候能夠結束現在還不得而知,難道招投標今年就此低迷?招投標從業人員今年要喝西北風了嗎?


其實不然,招投標和各行各業建設緊密相關,從各項建設方面便可以瞭解大概。


放眼全國,各省市在抗擊疫情的同時,也都陸續開始推動部署2020年重點項目建設,其中多個地區都增強了重點項目建設力度。例如廣東省今年共安排1230個省重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7000億元,安排868個省重點建設前期預備項目,估算總投資3.4萬億元。而在去年這些數據則分別是1170個、6500億元、 628個、3.18萬億元。再看河南省,今年河南共安排980個重點項目,高於去年的910個,今年總投資3.3萬億元,高於去年的3.1萬億,今年計劃完成投資8372億元,同樣高於去年的7939億元。我們發現,無論從數量上還是投資金額上,多個省市的重點建設項目都要高於去年。


疫情漸穩,基建要來,今年招投標形勢如何?


同時,財政部的一系列動作也在釋放積極信號。2月11日,財政部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8480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5580億元、專項債務限額2900億元。加上此前提前下達的專項債務1萬億元,共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8480億元。專家預計,今年新增專項債額度大概率會突破3萬億,2020年地方債預計發行6萬億左右。在疫情穩定的情況下這將逐漸拉動基建投資增速回升,保障重點項目建設,屆時招投標也將順勢回暖。


在經濟重創情況下增加基建投資刺激經濟是項一貫政策,就像97年亞洲金融危機、03年非典、08年金融危機後的一樣。基建增強了人們信心,但鑑於此前經驗,當前網上也有對於此次是不是大水漫灌表現出了疑慮和擔心,有的網友還害怕房價又要快速上漲。其實和此前多次危機後的情況相比,本次基建投資有著較大不同,除了以往的傳統基建外,新型基建也是重要發力點。


疫情期間國家曾多次發文要加大新基建的建設力度。譬如2月25日工信部發文稱要重點支持5G、工業互聯網、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智能製造、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3月4日,中央相關會議上也強調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而這裡多次提到的新型基建就是相對於傳統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的老基建而言,它指的是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可以預見,在此次投資建設浪潮中招投標在立足傳統的同時也會跟隨著新型基建的腳步邁向新的方向。


傳統基建、新型基建的建設就在不遠的眼前,同時在疫情期間多個城市土地市場也漸漸復甦,多家房企“抄底”拿地,2月份香港置地以310.5億元聯合拍下上海徐匯濱江綜合體地塊,綠城以144億拿下北京三個地塊,更有甚者溫州一幅土地競拍長達9個小時叫價高達400多輪才分出勝負…雖然是土拍一角,但這也不失為一個積極信號。


隨著疫情逐漸穩定,基建投資已然箭在弦上,等到時機成熟,勢必強勢爆發,屆時,招標投標必然迅速反彈,海量招投標信息鋪天蓋地而來。然而眾多企業因為疫情損失較大,如何在海量招投標信息中獲取合適的信息也會成為眾多供應商或投標人需要考慮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