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古今帝王吟咏天下的诗篇,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诗以言志,一代代文人骚客,吟咏出千古不绝的诗篇。志向之大,莫若帝王,所幸,历史上许多叱咤风云的帝王曾留下过言志佳作,今天,我们可以从这些诗词中领略到他们博大的胸怀,恢弘的志向,聊选数首,略做赏析。

漫读古今帝王吟咏天下的诗篇,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一、《大风歌》——汉高祖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诗的前两句可以看作是刘邦直抒胸臆之语,豪情干云,气吞霄汉。第三句则更多表达出他对国家的安全不放心,担忧没有“猛士”来守土安邦。

创作这首诗时,刘邦已经赢得了楚汉之争,做了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他踌躇满志,志在维护天下统一。要实现这个目标,自然就迫切需要更多的人才为国家效力。

从这首只有三句却大气磅礴的诗中,不难看出刘邦胸怀之宽广、志向之高远。

漫读古今帝王吟咏天下的诗篇,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二、 《观沧海》——魏武帝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本人生前并没有登上帝位,在他死后,他的儿子曹丕当上皇帝后,追封他为魏武帝。但这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无疑就是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其人雄才大略,常思招揽天下英才,尽为己用,以实现统一国家的大志。这些,其作品《短歌行》、《龟虽寿》皆有所体现。为什么单单选这一首呢?笔者自有道理。

该诗作于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诗人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但通观全篇,诗人已不单纯写眼前大海,而是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包罗万象的恢弘气象,这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是断然不能写出如此雄浑壮丽的诗境的!

漫读古今帝王吟咏天下的诗篇,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三、《咏风》——唐太宗李世民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

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

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本诗以“风”言志,抒发了作者席卷天下、威服四海的王者情怀。在他笔下,一统天下的雄心表露无遗,希望唐王朝的威名,就像这风一样吹遍四海,无论是遥远的边塞还是飘渺的瀛洲,山川草木无不为之心悦诚服。

最终,李世民创造了“贞观之治”,文治武功,臻于大成,帝业空前,为后世所盛赞。

漫读古今帝王吟咏天下的诗篇,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四、《不第后赋菊》——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朝末年,社会黑暗,吏治腐败,民不聊生。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被录取。科场的失利更加重了他对李唐王朝的不满,愤然提笔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抱负。

漫读古今帝王吟咏天下的诗篇,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五、《咏初日》——宋太祖赵匡胤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水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残月。

诗中,赵匡胤以红日初升自况,以群星、残月比喻当时的各个割据势力,并以红日逐退星月,普照大地,象征自己铲平割据、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诗意质朴而又粗犷,境界开阔而又壮观。后宋人陈岩肖赞叹说:“混一之志,先形于言,规模宏远矣。”

漫读古今帝王吟咏天下的诗篇,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六、《题临安山水》——金废帝完颜亮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完颜亮,中国金代第四位皇帝,是当时杰出的改革家、政治家、文学家。他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字里行间,其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四海的雄心壮志跃然纸上。

漫读古今帝王吟咏天下的诗篇,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七、《咏鸡鸣》——明太祖朱元璋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白,扫退残星与晓月

《菊花诗》——明太祖朱元璋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骇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朱元璋起身草莽,写的诗粗旷豪放,甚至有些搞笑。但很有气场,志向也大。

漫读古今帝王吟咏天下的诗篇,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八、《定乾坤诗》——清洪秀全

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

此诗作时,洪秀全还没有建立太平天国,诗中可见展露峥嵘之意。

九、《登楼》——袁世凯

楼小能容膝,檐高老树齐。

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

头两句看似写闲居小楼,自满自足,大丈夫能伸能屈;下两句却笔锋陡然一转,登楼远眺,顿觉北斗星矮、太行山低,寥寥二十个字,展示出一个看似韬光养晦者的内心世界,却是怎样的一种睥睨宇内、目空一切的气度。

十、近代伟人离开韶山冲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读书时,赋诗一首《七绝·改诗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充分表达了伟人要到外面的大世界经风雨见世面的心志。

漫读古今帝王吟咏天下的诗篇,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纵观这些在历史长河里流光溢彩、吟咏天下的帝王,不乏草根创业,赤手空拳打天下者,往往因其先有四海志,奋斗目标明确,而后意志坚定,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开疆拓土,鼎定四海,成就千秋帝王事业。其中,志气实在是成事的第一要素。

古《论语》论”志”之重要,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今人诠释的更好: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旧文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