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對存款利率“出手”,儲戶的好日子“到頭”了

這兩年由於受投資環境和網絡理財爆雷的影響,很多人又都把錢轉存銀行,雖然跑不贏通脹,但是至少本金安全。而把錢存銀行在本金安全的情況下,大家都想利息能多拿點,而想要利息高,在本金不變的情況下,只能在存款利率上下手。如果是在2015年之前,由於央行的規定,存款利率都是統一的,銀行並沒有自主權,但是隨著2015年央行全面放開存款利率限制之後,每家銀行的利率都能自主設定,所以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每一家銀行的存款利率幾乎都不一樣。


雖然央行全面放開存款利率限制,但是為了避免惡意競爭,銀行協會還是對存款利率上浮比例給予了限制。普通存款利率一般都不會超過55%以上,國有銀行由於實力較強不缺存款,定期存款利率普遍是在央行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20%-30%左右,而中小銀行由於實力有限,為了攬儲只能上浮更高的利率。但是普通的定期存款上浮的利率並不足以吸引儲戶來存錢,為了增加銀行的競爭力,2015年銀行推出了大額存單。

央行對存款利率“出手”,儲戶的好日子“到頭”了


大額存單剛推出時由於門檻太高,而且當時銀行的理財產品幾乎都是剛性兌付,所以並沒有多受歡迎。但是隨著資產新規的出來,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保息,這兩年大額存單才火了起來。而大額存單之所以能火起來,除了因為存款利率較同期的定期存款來得高之外,主要是他有著定期存款沒有的靠檔計息功能。

央行對存款利率“出手”,儲戶的好日子“到頭”了


什麼是靠檔計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我們之前存了一筆三年定期存款,但是在2年8個月的時候由於急需用錢需要取出來,那麼之前2年8個月存的定期利息等於是浪費掉了,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計息,相當不划算。而大額存單的靠檔計息功能的好處就是我們這個時候取出來能按照2年半的大額存單利率計息,剩餘的2個月在按照活期利率計息,我們實際損失的只是兩個月的大額存單利息,相對於定期存款而言,是相當划算的。

央行對存款利率“出手”,儲戶的好日子“到頭”了


這種靠檔計息功能屬於銀行創新類產品,但這是建立在破壞市場規則的情況下,由於靠檔計息功能違反了《儲蓄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所以央行方面也“出手”了,叫停了靠檔計息功能。而跟靠檔計息功能一樣被要求整改的還有結構性存款,雖然結構性存款有著“存款”二字,但這並不是存款,而銀行對很多結構性存款進行“保本”,明顯是違反了資管新規的要求,所以前段時間央行也對此“出手”,要求整改。


綜上所述,銀行這些創新性存款和功能主要是為了攬儲,但是明顯是違反了央行的規定,央行對此“出手”算是很正常的事,但對於儲戶來講損失就比較大了,只能說儲戶“躺賺”的好日子“到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