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癌”將會變輕症?這或許不是一件壞事

- 飆升的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惡性腫瘤,也是全球為數不多的發病率逐年增加的癌症。

在以前,甲狀腺癌並不常見,但自2003年以來,新增病例上升了393%,並以每年17%的高增速增長。

近年來,甲狀腺癌更是偏向年輕化、女性化,男女患此癌比例甚至高達1:4。在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排名中,甲狀腺癌排名第八,在男性中甲狀腺則排第18位。

“喜癌”將會變輕症?這或許不是一件壞事

雖然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不斷增高,但是也不必過於驚慌,因為甲狀腺癌高速增長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隨著體檢普及率提高,“查出率”大幅上升。


- 甲狀腺癌發病原因

對於甲狀腺癌的發病原因,醫學界目前尚無定論,但通常認為攝碘過量和放射性損傷兩個因素,與甲狀腺癌直接相關。

實驗證明,長期的促甲狀腺激素刺激能促使甲狀腺增生,形成結節和癌變,而高碘飲食則可能刺激甲狀腺增生。

放射性損失誘發甲狀腺癌已在蘇聯切爾諾貝利核洩漏和日本福島核洩漏事故後得到體現,當地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在事故後都成倍增加。

“喜癌”將會變輕症?這或許不是一件壞事


- 甲狀腺癌也叫“喜癌”

對於常見的低度惡性甲狀腺癌,其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費用大概在2萬元左右。

病人視情況或需要輔以激素治療、碘治療、殘留病灶放射治療等,如此治療費用會增加,術後康復期通常在三個月左右,術後復發的概率非常低,所以甲狀腺癌也常被稱為“喜癌”。

央視主持人朱迅2007年曾患甲狀腺腫瘤,動了手術後,身體逐漸恢復良好,又回到了她最為熟悉的舞臺上綻放。

“喜癌”將會變輕症?這或許不是一件壞事

曾經的中國乒乓球女隊老將王楠也是一位甲狀腺癌患者,但是幸運的是在北京奧運會之前已經治癒,並在奧運會女單比賽中用一枚銀牌為自己的奧運之旅畫上了完美的句點。

“喜癌”將會變輕症?這或許不是一件壞事

近期大火的節目《奇葩說》中的辯手邱晨,也曾經在節目中講述,2018年3月14日她去醫院檢查時,被查出甲狀腺惡性腫瘤加淋巴結轉移。

在接受治療後,她的脖子上留下了一道很長的疤,別人問她怎麼回事,她開玩笑說,“換了個頭”。

“喜癌”將會變輕症?這或許不是一件壞事

在眾多惡性腫瘤的預後效果中,甲狀腺癌的5—10年存活率是最高的:5年存活率可以達到90%—95%,45歲以下的患者更是達到100%,而其10年存活率也可以達到90%以上。


- 重疾不“重”

與其他動輒花費幾十萬幾百萬的癌症相比,甲狀腺癌只是小兒科。不但治療容易,花費低,生存率高,而且對於那些購買了重大疾病保險、保險意識強的群體,可能還有得“賺”。

“病人花幾萬塊錢就能治好的病,顯然已經不符合重大疾病的定義了”專家認為,重疾應該符合兩個特點,一是醫療支出金額高,二是疾病惡性程度高。

甲狀腺癌顯然不符合重疾“兩高精神”,因此部分發達國家的重疾險目前不包括甲狀腺癌。

“發達市場的重疾險原來也保甲狀腺癌的,後來發現賠得太厲害了,就剔除出去了。”


“喜癌”將會變輕症?這或許不是一件壞事


- 重症變輕症?

按照我國現行《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對重疾險的定義,甲狀腺癌屬惡性腫瘤。購買了重疾險的消費者罹患甲狀腺癌後,即可獲得保單約定的重大疾病保險金賠付。


2019年3月初,中國銀保監會下發通知啟動首套“重疾表”的修訂工作。按照計劃修訂工作將持續一年多,第二套重疾表預計於2020年5月-6月發佈實施。關於甲狀腺癌將被踢出重疾保障範圍的消息傳的沸沸揚揚的。

“喜癌”將會變輕症?這或許不是一件壞事


- 踢出重疾,是壞事嗎?

“保險公司要把各種成本都算到定價裡,甲狀腺癌發病率這麼高,產品價格肯定就降不下來。”行業內專業人士表示,按照當前甲狀腺癌賠付佔比達40%計算,甲狀腺癌如果從全額賠付重疾名單中剔除,保險產品保費將大幅下降。

原本,投保重疾險和醫療險,保險公司對客戶甲狀腺的要求會比較嚴格,對甲狀腺上的很多疾病卡的都比較緊。如果以後把甲狀腺癌定義為輕症,那麼整個甲狀腺疾病購買保險的難度,就會降低很多。

從這兩點上來看,將甲狀腺癌踢出重疾,或許並不是一件壞事。

那它究竟會不會被踢出呢?從目前來看,完全踢出似乎不太可能,但將輕度甲狀腺癌踢出重症還是很大概率的。

“喜癌”將會變輕症?這或許不是一件壞事

如果甲狀腺癌真的被踢出重疾,前期已經購買了重疾險的客戶也不必擔憂,如果不幸罹患甲狀腺癌,不會受新政策影響,還是按照合同約定進行賠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