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许三观卖血记》

之前给大家推荐了一本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好多朋友评论说不敢再看第二遍。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余华的另一本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

外表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许三观卖血记》

相信不少朋友都知道这本书的,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

外表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许三观卖血记》

在余华眼里,苦难和重复是孪生的,相对于《活着》的苦难是以“死亡”的形式重复出现,而《许三观卖血记》的苦难是以“卖血”的形式重复出现。许三观卖血故事的反复出现,没有让人觉得冗繁,反而让人觉得简洁生动。

外表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许三观卖血记》

许三观的第一次“卖血”的理由很简单:证明自己“身体好”。挣了钱,吃了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可谓尝到了卖血的好处。可是这次卖血毕竟只是许三观心血来潮自我证明的产物,他有他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没有后面来自于生活的磨难,我想这次卖血不过是他人生的一次尝试。

外表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许三观卖血记》

许三观的第二次“卖血”是为了“还债”:赔偿方铁匠儿子的医药费。问题的复杂之处还在,一乐本不是许三观的亲生儿子,一开始,许三观也是理所当然的不管,叫方铁匠去找一乐的亲身父亲要钱。但最后他看着被方铁匠搬空的家,决定去李血头处卖血还债。只一次的卖血可以说是为了“家”。许三观轻浮和油滑的表面下,是对于家庭的深层次的责任感,他的性格形象顿时立体和丰满起来。而卖血的缘由开始变得感人。

外表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许三观卖血记》

许三观第三次卖血原因是他想“报答林芬芳”。第一次和第三次完全是许三观自发的个人意志,第二次则是由于家庭变故,也只能“自认倒霉”。

许三观第四次卖血是他生日后的第二天,目的是为了“让家里的人吃上一顿好饭菜”。这一年的社会背景不同于之前的几次,悲惨艰辛的条件下,许三观一家只能天天吃玉米粥度日,所以为了“让家里的人吃上一顿好饭菜”,许三观又卖血了。

外表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许三观卖血记》

故事越到后面越能感受到许三观卖血的无奈和不得已,在“文革”背景下,许三观一次又一次的卖血,为了一乐和二乐在乡下能够过得好一些,为了请二乐的队长吃饭,为了给得肺炎的一乐治病,一路卖血到上海。

此时的许三观已经不简单是在“被动”地卖血,某种层面上也是“主动”地和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命运搏斗、竞赛,一路卖血,时间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高,直到后面“血空”靠着买别人的血才能勉强续命。

外表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许三观卖血记》

许三观个人的悲剧笼罩在整个国家的大悲剧里,而许三观只是众多个体中的一个代表而已,另外一个感动的地方就是许三观去上海卖血之路,这条路上的温暖的人是许三观坚持到上海的重要援助。

小人物在大背景下通过卖血的方式来支撑整个家庭,有悲哀,有酸楚,有讽刺,最重要的是有爱!一直以为最原始真挚的情感才是最有力量的,不加修饰的言说才是最真实自然的。这本书不仅是许三观卖血能够带来的感动,余华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不同的存在的意义!

外表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许三观卖血记》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看过的朋友也可以留言评论,大家一起交流感想,另外有什么值得推荐的书也可以分享给我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