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预测地震为何那么难?

公元 132 年,中国天文学家张衡将他最新的发明上呈给东汉朝廷。他宣称这个大型的瓶状物可以预测国境内何时会发生地震——还会指引他们要往何处去救援。朝廷有点存疑,特别是当这个装置在一个 看似很宁静的午后被触动了。但当数日后使者前来寻求协助时,他们的态度从怀疑变成感激。

要预测地震为何那么难?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现今,我们不再依靠瓶子来识别地震,但对于试图追踪地震的人来说, 地震仍然是个很独特的挑战。为什么地震这么难以预测?我们要如何才能预测得更好?要回答这问题,我们就得了解一些关於地震发生的理论。

地球的地壳是由数个锯齿状的大型岩石组成,这些岩石叫做板块,每个板块都漂浮在一层 高温且部分熔化的地幔上。这会使板块缓缓散开,速度大约是每年 1~20 公分。但这些微小的移动强大到足以造成相互影响的板块破裂。在不稳定的区域,越来越高的压力最终会触发地震。

要预测地震为何那么难?

地壳板块

要监视这些微小的移动 就已经够难了,板块移动进而造成地震的因素 又更是多样化。不同的断层线让不同的岩石并列——在压力之下,有的岩石较强, 有岩石的较弱,各种岩石对於磨擦 和高温的反应也不一样。有些会部分熔化, 释出具滑润作用的液体,其成份是过热的矿物,这种液体会减少断层线的摩擦。但有一些则是乾燥的,当压力越来越高时就可能很危险。所有这些断层都会 受到不同重力的影响,如同热岩石在地球地幔上的 移动也会影响到断层。所以,我们该分析哪些隐藏的变数?我们又该如何将它们 与发展中的预测工具相结合?因為这些影响力当中, 有一些发生的频率很高,板块的行為像是具有周期性。

要预测地震为何那么难?

圣安地列斯断层


现今,我们最可靠的线索 多半是来自长期预测,从过往地震事件的 时间和地点资料来推导。以千年的长度来看,我们就能够预测那些活跃的断层——像圣安地列斯断层——已经超过预期的地震週期了。但因為涉及太多变数,这个方法只能预测出 很宽鬆的时间范围。为了预测近期的地震,研究者已经探究过在地震发生前 地球所引起的震动。

地质学家长期都在使用地震仪来追踪地壳中的微小移动 并将它们绘制在图上。现今,大部分的智慧手机都能够记录主要的地震波。有了全球的互联网,科学家就有可能以群众外包的方式,做出有丰富细节资讯的警报系统, 来警告大家即将发生的地震。不幸的是,手机可能 无法事先提供大家所需的临震安全应变措施。但这些细节的读数仍然很有用,可以用在像美国太空总署的 Quakesim 软体等预测工具上,它可以将地质资料做精确的结合,来找出有风险的地区。

要预测地震为何那么难?


然而,近期的研究指出,这些感测器可能无法抓到 清楚的地震徵兆。2011 年,就在地震袭击日本东岸之前,附近的研究者记录到 成对的放射性同位素:氡和釷射气的浓度高得吓人。地震前随著地壳中的压力不断升高,微小的破裂处让这些气体 跑到地球表面。这些科学家认為如果我们能在 经常发生地震的区域,建立氡—釷射气的大型侦测器网络,就可能做出理想的警告系统——在地震发生前一周就能预测得到。

当然,这些技术再有帮助,都不如直接地去看地球的深处。若能看得更深,我们可能可以即时追踪并预测大规模的地质变动,每年可能可以拯救数万人的性命。但目前这些技术 能协助我们做好准备,并针对有需求的区域做出快速应变——不用再等著一个瓶子来指示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