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二公司綠地山東國際金融中心項目打造“先知”工地

“十一”將破340米 創多項“山東第一” 中建八局二公司綠地山東國際金融中心項目打造“先知”工地

中建八局二公司綠地山東國際金融中心項目打造“先知”工地

目前,在建“山東第一高”——中建八局二公司綠地山東國際金融中心項目已建到36層,到達177米,今年“十一”期間,將正式突破340米,成為名副其實的“山東第一高”,項目規劃428米,地上88層。

這座超高層,擁有省內首臺“造樓機”、省內首臺動臂塔吊、省內最大的超厚深大底板等,在行業內實現諸多技術領先。中建八局二公司項目團隊通過深化應用BIM技術,提前模擬建造全程,身臨其境般預知施工效果,提質量,保安全,做到精細化管理,堪比“先知”。

中建八局二公司綠地山東國際金融中心項目打造“先知”工地

攜2400噸智能爬樓!省內首臺“造樓機”咋造樓

眼下,綠地山東國際金融中心,正以每5天一層的速度在快速“長高”,這得益於採用了行業內最先進的“造樓機”。

這是“造樓機”首次在山東出現。它還有一個名字——智能頂昇平臺。顧名思義,隨著樓層升高,它會不斷智能爬升,同時負載大量物料,平臺上操作工人如履平地般吊焊鋼構件、綁紮鋼筋、安裝模板、澆築混凝土。像織毛衣一樣,“造樓機”最終建設整棟高樓。

最牛之處在於,它的頂升力達到2400多噸,除了自重1000多噸,同時還可負載1000多噸的物料,相當於2000多輛小轎車,附著於樓頂,即便身處8級大風仍能平穩運行。

駕馭“造樓機”,並非一般建設團隊能為之。它從廠家生產到組裝完成第一次爬升,都需要土建、機電、液壓設備、控制系統、鋼結構、模板加工等多專業配合,最後通過BIM模擬建造完成深化設計,在使用前,還需多次方案研討評審、專家論證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據中建八局二公司項目團隊介紹,每一個構件都不容忽略,比如8個300噸大型液壓油缸,運行必須完全同步,高度差要控制在10毫米以內,否則可能導致平臺受力不均發生安全事故。因此,每一環節,都必須通過BIM模擬建造,提前預判問題,找準方案。

傳統的摸索式施工,在“造樓機”使用中完全行不通。即便通過BIM模擬,預先知道所有環節及流程,面對千頭萬緒的設備,施工人員頂升一次“造樓機”,仍至少需要兩小時才能完成。

中建八局二公司綠地山東國際金融中心項目打造“先知”工地

大震不倒!超深厚大“底座”重達兩座巨輪

在建“山東第一高”的抗震特一級標準建造,也就是建築抗震的最高級別。就像不倒翁的底座一樣,底板對於一座超高層的穩定性來說,至關重要。

綠地山東國際金融中心的底板,厚達12米,相當於4層樓高,總重量超過5萬噸,相當於兩艘“泰坦尼克號”巨輪的淨重,在山東目前屬於最大底板。

“如此龐大的底板,可以實現428米的超高層防倒、防下沉。”項目總工程師郭強介紹,項目致力於將該大樓打造成為一座百年工程。

而它在建成之前,中建八局二公司項目團隊,早已通過BIM建模,毫釐不差地預知了每一道施工環節。

據估算,該底板總共使用混凝土高達2.1萬立方米,幾乎耗盡了濟南6成混凝土攪拌站的庫存,項目僅用時56小時完成一次性澆築。

澆築期間,工地現場始終保持100輛混凝土車的規模。高峰期平均每一分鐘就有一輛攪拌車進出工地。

龐大的澆築陣容,考驗著團隊的協作能力。為此,建設團隊通過BIM建模,事先模擬“溜槽+混凝土傳輸帶+汽車天泵”整個澆築流程,進行道路規劃、車輛運行調試驗證,模擬攪拌車快速進出場,精準控制混凝土泵注的速度,最終在短時間內,最大效率地實現了穿插作業,刷新了山東省混凝土單次澆築最大方量及最快速度,成功完成山東省內最大的底板澆築。

中建八局二公司綠地山東國際金融中心項目打造“先知”工地

體重超半個大明湖!BIM事先模擬巨型“骨架”

建設團隊採用國際上超高層普遍使用的外框內筒結構。有點類似於胡蘿蔔,除了外部框架,建築中央部分有一根內芯,也就是核心筒,由電梯井道、樓梯、通風井、電纜井、公共衛生間、部分設備間圍護而成。這種外框內筒結構,十分有利於結構受力,有極優的抗震性。

外框內筒的背後,是一系列建築“骨架”在支撐。而骨架的架設效率與施工質量,同樣離不開BIM建模。

為保證樓體的堅固,核心筒內設鋼骨柱和鋼板剪力牆,最厚的鋼板厚達9釐米,全部都需要廠家特殊定製。

核心筒外圍包裹的樓體外框,則是由16根巨型柱支撐。立柱環繞於樓體外框內。如此擎天巨擘,其內部是6釐米厚的“十”字型高強鋼,自下而上,每一根將成長至400多米。

施工現場,不仔細看,很難找到這些巨型立柱,因為太過龐大,每一根堪比一間屋子。據瞭解,最粗的立柱截面,長寬達2.8*1.5米。

除了巨型立柱,整座大樓底部深埋了449根樁基。一米粗的樁基,最深可達30多,可承載1200噸。

在樁基施工環節,根據地質構造BIM建模,準確地得出每一根樁的標準高度,在樁基成孔前,就可以將鋼筋籠加工完成,如此施工,比計劃工期提前了30天。

就這樣,一根根巨型立柱和樁基,撐起了整座樓的重量,總承載力可達54萬噸,相當於半個大明湖的水量總重。

全過程BIM融合施工,360度全景高清監控

由於工程建設體量龐大、交叉工序多,如何高效有序穿插作業,考驗著整個項目團隊。

中建八局二公司項目團隊專門成立BIM技術工作站,在水、電、暖管線施工,幕牆、裝飾施工等方面,全部事先BIM建模。

在機房安裝方面,進行高精度建模,精確模擬每一個細節,包括螺栓、閥門,吊裝過程,實現了建築工業化。

將BIM與VR相結合,施工前,工人可沉浸式體驗管線安裝完後的三維全景,以此更為直觀、印象深刻地進行技術交底和安全交底。

BIM與AR結合,面對平面的施工圖紙,僅憑一部手機,通過掃描,就能呈現三維施工圖紙,實現了一份圖紙兩種效果,增強了圖紙的可視化。

工程中的關鍵部位和節點,不容任何疏忽和披露,為此,建設團隊通過3D打印,將原本電腦中的三維BIM模型,直接製作成實體模型,更加直觀真實地進行技術交底。

公司自行打造的DBworld雲平臺系統,實現了BIM與現場管理的真正融合,項目人員可通過平臺瀏覽模型來了解設計,彌補二位圖紙帶來的低效和專業壁壘;管理信息通過手機端實時上傳平臺與模型整合,定向投放給相關崗位,做到了信息傳遞的快捷性和準確性。公司總部和分公司通過平臺全面掌握現場情況,及時發出指導意見,變“項目部管項目”為全公司管項目。

與此同時,項目積極打造智慧工地,通過雲築智聯平臺,在線瞭解塔吊運行、施工電梯、智能照明、智能電錶,實現工友人臉識別進出工地等。

其中,全景監控及危險區域預警系統是一大亮點,項目通過無人機高空監控、工地佈設高清攝像頭等方式,實現了工地360度全景高清監控,無盲點、無死角,快速跟蹤並定位入侵的目標,多目標間快速切換,實時預警。

2020年底,項目將以高超的建造技術和精湛的工藝品質為濟南東部中央商務區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