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作还是套路?

神作还是套路?

继漫威超级英雄电影《黑豹》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后,其老对手DC的漫改作品《小丑》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力压群雄斩获金狮大奖,豆瓣更是为其给出了惊人的9分。

在关于小丑起源的众多版本中,这一部显然是带有强烈的社会政治倾向,甚至与当下某些地区的秩序破坏行径相应和,从而引发了更多的关注与思考,由虚构的影像扩展至了现实的危机。

神作还是套路?

《小丑》海报

但事实上,影片所涉及的现象和矛盾并不仅限于某一年代所特有,它们是一条不断生长的线索,历经二战、冷战、全球化贸易战等变革时期,间歇性地被激化到顶峰从而爆发,才导致这一系列的事端看起来如此地似曾相识。

而黑色电影所特有的元素,诸如阴郁肮脏的城市背景,被社会冷落的孤寂者,歇斯底里的暴徒,触目惊心地暴力展示,绝望无助的内心独白,甚至生活遭受禁锢,性挫折频发,在这部影片都无一例外地表现了出来。

所以《小丑》并没有任何所谓的探索和更层的挖掘,它依然延续着过往犯罪影片的

套路设定,只是恰好契合在了相应的历史节点上,它在本质上依然只是个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反乌托邦现代主义影片。

神作还是套路?

亚瑟弗莱克

这也成为了影片在多重年代上都能找到痕迹的缘由,虽然时间设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但依旧能够看到与哥谭市诞生之时的

四十年代相同的混乱底色。四十年代是经济萧条、二战伤痛、国民身份重置,八十年代是经济滞胀、冷战消耗、民粹主义蔓延。不同的年代,相应的问题,类似的表象。而放到当下,则对应着经济下行、贸易战威胁、政治正确盛行,永远都离不开经济形态、政治秩序和社会思潮这三大主题。

于是影片开头便展现出一片垃圾成山、鼠患横行、失业频发、油价上涨的颓败景象,而贫富差距扩大,政府公信力下降的情节更是在努力营造着阶层矛盾激化人人自危焦虑的社会氛围。

神作还是套路?

而主角亚瑟弗莱克,作为一个患有脑部疾病、在遭受外界刺激下会不自控大笑的“怪人”,在这样混乱而复杂的环境中,自然不会得到什么良好的待遇,他不可避免地在多重社会场景中被歧视和欺凌。

他热爱小丑职业,却在街头工作中被恶意抢夺了广告牌,并遭受殴打;他喜欢逗人开心,却在逗笑一名陌生男孩后被其母亲无情斥责;他希望成为真正的喜剧演员,却被人将其拙劣的表演公开予以嘲笑。

神作还是套路?

亚瑟被打

但这一切实际上并没有直接将他推进深渊,他幻想着自己在电视节目上被主持人赏识被观众喜爱,幻想着女邻居对他理解倾慕并发展出美好的恋情,哪怕他丢失了工作母亲病重入院,外界接连的打击也没有让他完全丧失对生活最质朴的希望。在这些层面上,他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积极而具有正向能量的角色。

他深知自己的疾病必会使他遭受别比常人更多的挫折,毕竟他的同事中也有侏儒,而其他人虽肢体健全也不过做着同样辛苦而收入微薄的差事。甚至连他被辞退,也是因为其私自将枪支带入儿童医院并不慎掉落所致,不存在老板对他的剥削欺压。而同事对枪支来源的隐瞒也出于担心自己的饭碗不保,并不是致其失业的根本原因。


亚瑟内心虽有怨恨,但在当时都并未构成任何报复的邪恶念头,这一系列个体外的社会层面冲突

没有成为他行凶的动机。

神作还是套路?

真正将他投向深度绝望的是他的母亲,一位患有臆想症的女人,不但谎称富人托马斯韦恩是亚瑟生父,使他情感极度缺失的内心再度遭到重击——一种天真以为的失而复得

最终变成了残忍的自取其辱

最可怕的是,一直折磨着亚瑟并使他不得不面对嘲笑误解、无法实现理想职业、过着无尽压抑生活的脑部疾病,居然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其母亲前男友虐待所致。更令人震惊的是母亲实则是养母——也就是说,一个陌生的疯女人领养了原本健康的亚瑟,使其受伤落下不可逆的重疾。亚瑟的人生完全毁在了她的手上。

神作还是套路?

亚瑟的养母

这种极其激烈的内心冲突摧毁了亚瑟,他不是社会造成的“怪胎”,他是“怪胎”造成的“怪胎”。他的悲剧是极其个人的,极端的,特殊的,非典型的,不能成为扩展至社会层面来对待,他没有代表性和普遍性,也更不具备什么煽动性

从他行凶线路上被动与主动的差别,也可看出个体外冲突与内心冲突的划分。

亚瑟第一次杀人,是源于地铁上三个行为不端人员对他的欺凌,他先是出于自卫杀人,再是激情杀人,带有很强的被迫色彩。

当韦恩公开在电视上称这三位被杀者是其公司正直善良的好员工,杀人者是懦弱的“小丑”时,这种激化阶层矛盾的言论也并未激起亚瑟对其的任何杀心。


没有将个体外冲突导致的被动行凶转换为社会盛行的盲目仇富和反政府行为

神作还是套路?

亚瑟地铁杀人

第二次企图杀人,是发生在亚瑟误以为自己生父是托马斯韦恩后,急切上门寻亲,因管家对他母亲患病真相的揭露而发怒扼住其喉咙,几乎使其致命。突如其来的内心撞击使他第一次主动出手,后因韦恩年幼儿子惊恐的眼神而松手落荒而逃。此时的动机完全是因触及和动摇了其内心底层情感和逻辑。

神作还是套路?

亚瑟掐住管家

更为讽刺的是,在这期间,当群众戴着小丑面具,以亚瑟地铁杀人事件为导火索在市区游行抗议时,亚瑟却兴冲冲地找到韦恩,寻求父亲的温暖和拥抱。他依然游离在整个社会环境之外,别人以他为表率而大喊杀死韦恩这样的有钱人,他却由衷地希望韦恩成为他黑暗生活的一丝光亮

神作还是套路?

亚瑟与托马斯韦恩

第三次,亚瑟开始真正的凶杀,便是在得知自己身世真相后将养母无情杀害。颠覆性的强烈刺激,加之失业与福利机构关门导致的停药,使他的病情逐渐加重,从因病自卑走向了极端的

反面,愤怒与疯狂骤生。这也成为了整部影片中人物转变的重要情节点。

但这种认为疾病不是疾病而是真实自我的念头可不叫接纳和正视,这是在为错位扭曲的心理和行为捏造一个自洽的理由,这是毁灭性道路的开启

神作还是套路?

亚瑟与养母

之后的第四次杀人,更具备一个病患的行为特点,面对兰道尔的虚情假意,亚瑟向来渴望的关心与尊重再一次被抹杀,他将所遭受的所有忽视化成利刃宣泄在了兰道尔身上。他事后称自己杀的都是人渣,但显然兰道尔虽有过错,但完全没有上升到应死的恶劣程度,亚瑟的价值观已然发生了可怕的偏差,他开始仇恨每一个不肯“重视”他的人,并为此后的高潮埋下了伏笔。

神作还是套路?

亚瑟杀死兰道尔

于是顺理成章的,在莫瑞的电视节目上,亚瑟与其展开一场代表各自阶层立场的对话

此时的亚瑟俨然成为了反社会反政府的极端分子,他将个人与群体差别带来的困扰全部归结为外界对其有目的性的排斥和迫害。他看似在为某一阶层发声,甚至提出换位思考,但实质上他的换位仅限于要求上层看到他的苦难,完全在寻求一份单向的不容反驳的关注,却丝毫不在意对方质疑的真实与否,他在痛斥韦恩的自私同时也等于在批判他自己的狭隘与盲目

他最后口口声声说是别人把他当成垃圾和精神病,而他之后枪杀莫瑞的举动也恰好证明了这种

病入膏肓而产生的劣性。

神作还是套路?

亚瑟杀死莫瑞

影片最大的问题产生了。

模仿亚瑟戴着小丑面具的暴徒们,是从头至尾彻彻底底的反政府群体,失业和贫穷是他们进行抗议的有效旗帜,但我们却不得而知这背后的

真正缘由,有多少人是完全因为社会的不平等而无法生存,又有多少人只是纯粹地仇富并妄想取而代之?从他们面对记者的无脑发言和地铁内混乱的互殴中,可以看出显然是后者更多。

更何况连亚瑟和其母亲这样患病的底层人群都可以有工作有住所有医保,很难想象这样的社会环境和体制会差到必须要颠覆的程度。

神作还是套路?

而如果对于暴徒的行径,影片是绝对抱有批判态度的,那亚瑟作为主角,原本一直隔绝在这些群体之外,他的悲剧完全源于不幸的疾病和家庭,并非来自社会的欺压,而他却最终走向了反社会的道路,甚至成为暴徒们拥护的先驱偶像,那观众们先前对于亚瑟那份怜悯该如何安放?这种情绪基调的陡然断裂,让人无所适从。

神作还是套路?

一个由于纯粹内在冲突而黑化的反派,却要产生个体外社会性冲突的影响,牵强而生硬。影片除了可以明确主角是个不折不扣的精神病外,其他任何层面的冲突动机都是含糊且流于表面的。

作为漫改电影,《小丑》从整体制作到演员表演均属上乘,但硬要鼓吹多有深度堪称神作,则实在令人不敢苟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