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藏品警惕老器如新

近幾年,古瓷收藏圈流行一句話: 老器如新。

這句話的初衷也許是好的,可能是有的行家,看著有此初入行的人只收老普殘,不敢碰精品整器而著急,因此提出了“真、精、新”三字訣以糾其偏。

以前沒有真精新的說法,行家們把那些保存得好,沒有損傷且乾乾淨淨的老貨贊為“好品相"。

這樣說較為妥帖,因為畢竟是百年千年的歲數了,保存得再好,也是老東西,怎麼也不能像新出窯的那樣新吧?打個比喻比喻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人,保養、

煅煉得再年輕,比別的老人都年輕,那也不能和二十幾的小夥子一模一樣呀。

有朋友要反駁了: 咋不能一模一樣,剛出土的,窖藏的,封在故宮大庫裡的,沒人動過呀,能不跟新的一樣嗎!

它就是不一樣。出土出水的會受到土和水的浸蝕,窯藏和故宮大庫的雖沒人動過,但胎釉都在不停地老化,胎會幹老,釉的老化更是不可抗拒,這就是所謂“脫玻化",即釉(也就是玻璃)從形成那一刻起,就開始由強制形成的穩定態,向結晶化過渡,最後會變成一個個小顆粒,由完全透明,逐漸變得不太透明,同時反射出來的光由直射變為散射。這也就是行家們所說的,刺眼的火光變成了溫潤的寶光。

這是個鐵的規律,地質學家就是根據這個原理來測算火山年齡的。因火山噴出的硅類物質就是玻璃,和咱們的釉是一種東西。

當然,現在已有專家用專門儀器,通過看釉來測瓷器的年代,有的還相當準。但咱們廣大的收藏愛好者還得靠眼睛來分辨,是火光?還是寶光?就得煉出這對火眼金睛。能到這個地步,那些底胎溼嫩,釉光刺眼的大新活,你還能說它是“老器如新”嗎?

我開頭說倡導老器如新的行家初衷可能是好的,但演繹到現在,已經被某些人利用了,賣你假貨的時候,他會說老器如新,他連做舊的工夫都省了; 偽專家鑑定的時候,也會用老器如忽悠忽悠忽悠,因為說您東西對您高興啊。

現實中確實有不少朋友念著老器如新的經,收了不少新的大新活,甚至還專收這種新活,有老氣的反倒不要了。

現在的做偽者手段又高了,器型、畫工、甚至神韻,都挺唬人,一點都不做舊就敢拿出來騙人,而且真騙了不少人。各位來看看下面這個青花玉壺春瓶,算不算得上老器如新? 下次給大家一個肯定的答案。


藝術品藏品警惕老器如新


藝術品藏品警惕老器如新


藝術品藏品警惕老器如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