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和00後,追星時都像談戀愛,方式卻有著天壤之別

1989年,小虎隊在臺灣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巡演。

隨著演出的推進,粉絲的瘋狂程度也不斷高漲。

後來他們自發組成了自行車隊,一路尾隨追蹤。

“追星”一詞,由此誕生。

追星很容易理解,泛指粉絲對偶像的追逐和崇拜。

80、90和00後,追星時都像談戀愛,方式卻有著天壤之別


追星並非現代人的專利,而是從古到今一直廣泛存在的現象。

在劉邦心裡,信陵君堪稱神級人才。劉邦當上皇帝后,每次路過信陵君的墳塋,都要去祭拜,還派專人守墳。

司馬懿跟諸葛亮交戰多年,一邊鬥智死磕一邊暗暗歎服。後來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即位建晉,也對諸葛亮推崇有加,曾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的感慨。

像杜甫重度迷戀李白,元稹總想撲倒白居易,更是人盡皆知的例子。

人為什麼會追星?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就像沒有100%純度的金子一樣,這世上也沒有100%完美的人。

只要是人就會有缺點和瑕疵,所以只要是人就一定會有遺憾。

造成遺憾的原因多種多樣,可能是顏值長相,可能是才華能力,可能是善良真誠,也可能是氣節風骨。

80、90和00後,追星時都像談戀愛,方式卻有著天壤之別


如何抹平這些遺憾呢?抹不平,但能淡化。

追星和崇拜能淡化與生俱來的遺憾麼?

能。

在粉絲眼裡,偶像是完美無瑕的。

通過追星和崇拜,可有效降低心理層面的遺憾度。

不信你去看,粉絲喜歡偶像的出發點並不相同。

有人喜歡作品,有人喜歡臉蛋,有人喜歡性格,有人喜歡氣質。

這也反向佐證了缺啥補啥。

另外,不同年代的人,追星的方式也不一樣。

古代人崇拜偶像時,更多地把感情傾注於詩詞歌畫。

現代人就豐富多了,買唱片、集周邊、看演唱會、追明星動態等。

80、90和00後,追星時都像談戀愛,方式卻有著天壤之別


眼下,追星的主力軍無疑是80、90和00後。

別看年齡僅遞減十歲,這三個年代的人呈現出的追星方式卻是迥異的。

追星,就像揹著另一半在談一場看似恩愛卻沒有結果的戀愛。

如果站在戀愛的角度去看80、90和00後,他們恰好分別代表了一種戀愛狀態。

事先說明一點,想用三言兩語概括某個年代的人群特徵是不可能的,既無法全面也很難精準,充其量只是提煉一些突出的標籤而已,所以不必急著對號入座。

80後追星,偷偷暗戀

80後,如今正在快速奔四。

80、90和00後,追星時都像談戀愛,方式卻有著天壤之別


趕上了第一波獨生子女潮,享受到的關愛明顯高於70後,也是中國第一代互聯網用戶,只是觸網時間較晚。

若論物質條件,80後比90後和00後都要遜色一籌,畢竟越靠後越富裕。

童年時,沒吃過眼花繚亂的零食,沒看過超大製作的電影。

少年時,在學習上很要強,要是沒考出高分連覺都睡不著。

成年後,與社會對接時略感吃力,總覺得自己還沒有長大。

80後的一代,表面上順從實際上有些小叛逆,開始注重思考和內心世界的豐富,對經典的東西情有獨鍾,易感動喜懷舊。

就連追起星來也是深藏不露。

心裡明明有喜歡的偶像,卻生怕被人知道,很有點我愛你但與你無關的意思。

這種追法頗像暗戀,也許已經愛了十幾年,周圍人卻毫不知情。

偷偷的,默默的。

90後追星,大膽熱戀

90後,正緩緩走向而立之年。

80、90和00後,追星時都像談戀愛,方式卻有著天壤之別


雖然與80後是近鄰,但90後的幸福指數明顯高了一大截。

習慣了獨生子女的常態,享受著來自長輩的過度呵護,任性樂觀,討厭被定義和束縛。

互聯網滲透進他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眼睛接收到的信息量驟然猛增。

90後不端不藏不含蓄,喜歡什麼就直接喊出來,同時,不再一味追逐物質,更在意精神體驗,興趣也變得多元。

這是更為個性和獨立的一代,凡事喜歡親自去判斷,愛憎分明。

一旦發現了中意的明星,90後會大聲說出來,不僅自己超興奮,甚至還要告知親朋好友,嚷嚷得全世界都知道。

這種追法,就像熱戀,

大膽的,熾烈的。

00後追星,高調畸戀

00後,奔著燦爛的20歲進發。

80、90和00後,追星時都像談戀愛,方式卻有著天壤之別


父輩多為70後,也有少量60後和80後,獨生子女仍是大多數。

80後看電視,90後敲電腦,00後刷手機。

物質條件更優越,移動互聯網高度發達,可吃可玩可看的東西極大豐富。

在傲嬌、自我和衝勁的表象下,00後的一代也生長出一系列另類標籤,二次元、鬼畜、獨二代、熊孩子……

當然,娛樂至死的程度也在明顯加重,肥皂綜藝幾乎漫山遍野。

80後和90後只是追星,而00後顯然更高級,他們開始“養”星了。

花家長的錢,養自己的星。

混飯圈的學生數量十分可觀,不少當紅的明星都是飯圈孩子的產品。(注:並不是所有00後都混飯圈,我也認識很多理智追星的00後)

明星不再是簡單的榜樣,而是被賦予了哥哥、弟弟、愛人、家人等多重身份的複合人。

偶像出歌,粉絲搶著下單,偶像出事,粉絲爭著扛雷。

畢竟偶像是粉絲一手製造的,這是一份強烈的參與感和責任感。

看00後的網絡評論,你會一陣陣發懵,不是因為他們愛用字母簡寫,而是他們一人分飾多角的本領太強大了。

時而是腦殘粉,時而是水軍,時而是理智粉,時而又變身機器人。

00後中的一些追星族,愣生生把自己給活丟了,每天的呼吸只為偶像。

我愛你,你就是一切。

這種追法,就像畸戀。

盲目的,偏激的。

追星無可厚非,心裡有一位崇拜的榜樣是好事。

如何追星也沒有一定之規,追星的方式,與性格、經歷、年齡和時代背景都有些關聯。

很難簡單判定對錯。

暗戀,熱戀,還是畸戀?你看著選就好。

從本質上講,無論哪種追星方式都是一種幻想,偶像身上的品質是我們想要卻沒有的,於是努力在追逐的過程中體驗著假裝擁有的錯覺。

80、90和00後,追星時都像談戀愛,方式卻有著天壤之別


這既是圓夢,也是自戀。

從始至終,我們追的只是自己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