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花楹开 白云山柯子岭门岗等你来打卡

信息时报讯(记者 黄熙灯)“柯子岭门岗越来越漂亮了,快来看啊。”设计奇特,造型新颖;蓝花楹、醉蝶花、四季海棠等多种花花开惊艳;门岗即是一个小公园;……记者获悉,五一期间,不仅“云道”广受欢迎,新建成的白云山柯子岭门岗成为市民新的打卡点;同时,白云山西门和翠竹园等门岗也受到市民追捧。

蓝花楹惊艳柯子岭门岗

“一树蓝花惊云山,最美门岗柯子岭。”五一当天,网友Vickymama游览白云山柯子岭门岗后被惊艳到,不仅当时就拍照发朋友圈“炫耀”,第二天还特地制作视频发出“邀请”,“白云山柯子岭门岗的蓝花楹,你们要快点来看她。”

作为行道树,蓝花楹在广州广为种植。其中,新建的柯子岭门岗就栽种了好几棵蓝花楹。

位于大金钟路上的柯子岭门岗,曾一直因为地形导致门岗门户界面狭窄,山门又正好直面立交桥,让人很容易忽略。不过,经过重新设计、建造,柯子岭门岗“浴火重生”,尤其是新建的242米的轻盈流畅景观回廊,让人耳目一新。

据了解,柯子岭门岗的设计理念为“行云·流水”,以云作为场地的肌理元素,塑造云廊,打造似流水般的步道和展现山谷间缓缓流水之空间意境。而云廊的设计,不仅美观,还可以遮风挡雨、遮阳防晒、通风透气,同时景观与周围的自然连成一体,让整个活动场地实现很好的品质提升。

更让人惊艳的是,原本狭长的游客通行通道,如今却成为一处别致的社区公园。据了解,柯子岭门岗在改造时后移,拓宽入口敞开面至110米,重塑柯子岭山路前导空间,设置多层次立体活动平台,提供集娱乐、运动、交流于一体的场所,增强市民参与感和获得感,真正实现“还绿于民、还景于民”的愿景。“门岗的面积增加了一倍多。”

有趣的是,从空中俯瞰柯子岭门岗,蜿蜒的回廊像是羊角一般,让这个新山门看上去既像五羊雕塑,又像一只羊头,似乎在默默诉说着广州与五羊城的历史渊源。

眼下,除了正盛开的蓝花楹外,还有醉蝶花、玫红四季海棠、波斯菊、万寿菊等多种时花花开正当时,原本惊艳的柯子岭门岗更是惊艳,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

南门最快年底建成迎客

“南门最现代,西门最气派,翠竹园大门最生态。”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工程处副处长唐炯告诉记者,包括柯子岭门岗在内,白云山主要门岗由何镜堂院士领衔的广州地区大师团队按照一门一策、一门一景思路,打造彰显岭南特色的标识性门岗。据介绍,西门门岗和翠竹园门岗跟柯子岭门岗几乎同时建好,而南门门岗,按照计划5月份开工建设,如果天气好,一切顺利,最快今年年底建成。

据了解,位于白云大道的西门原门岗建筑被郁闭绿化遮挡,景观杂乱,广场标识性较弱,缺少吸引游客驻足逗留的空间。经过改造,郁闭绿化带变身为慢行景观带,市民广场由4458平方米扩容至11245平方米,完成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建成具有体验性和层次感的集散空间;同时优化交通组织,实施人车分流,将白云山西门打造成优质旅游观光点。据介绍,新改造的西门岗尊重原门岗建筑“山·门”概念,传承历史文脉,不过,新的设计提高了门岗的建筑形象和观赏度。“我们设计的出发点是——白云山是广州人背后的‘靠山’,历史上也有很多故事,因此首先想表现历史文化的沉淀。”西门设计团队负责人郭明卓介绍说。

“因为这一带种有几棵相思树,这条河因而被叫做相思河。”唐炯说,翠竹园门岗是最自然生态的门岗,其设计理念是“石门”:以自然山石为灵感,用现代手法塑造出山石的形态,表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概念。据介绍,距离西门门岗的翠竹园门岗原本鲜为人知,一般是附近的学校学生和附近村子村民进出白云山的通道。因为进山道路长且路窄,为此,团队将原来的空间结合河道开拓改造,让道路更亲近水体,形成自然通透的水岸绿地空间。”现在可以看到,进山道路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景观布置:市民一开始走进来的时候,是一个比较窄的通道,越走到后面宽度就越大,同时能跟景观互动的区域也越来越多。”

白云山纳入升级改造的门岗共有6个大门岗和10个小门岗。其中点睛之笔正是被称作“云间花海”的白云山南门门岗。根据设计理念,新南门将体现广州“云山珠水”之秀的地域文化特色,取白云之意,构岭南之风,既是雕塑,也是建筑。大门形态自由灵动,犹如流动的云朵漂浮于重峦叠翠之间。白天,阳光倾洒,仿佛一把把散开的云伞,地面光影斑驳。晚间,华灯初起,云间木棉花通过灯光装置映像出来,如同一朵朵木棉在云间绽放跳动。

据介绍,一旦南门建成,白云山的6个大门岗和10个小门岗就全部建成了。据了解,白云山南门、西门、北门、柯子岭门、翠竹园门、梅花园门等6条主要进山通道路面、人行道、绿化及沿线建筑整饰已完成,实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