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期這人竟然能以酒出名

魏晉時期這人竟然能以酒出名

劉伶字伯倫,安徽人,魏晉名人,竹林七賢之一。劉伶嗜酒不羈,被稱為“醉侯” ,好老莊之學,追求自由逍遙、無為而治。曾在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任參軍,因無所作為而罷官。266年朝廷徵召劉伶再次入朝為官,被劉伶拒絕。

劉伶好老莊之學,在生活上不拘禮法,以飲酒為常,甚至達到了“病酒”的境地。與同樣是借酒避世卻“半醉半醒”的嵇康、阮籍等人相比更為驚世駭俗。 他的好酒,他的以酒言悲,完全是通過自己的行為表現出來。晉武帝泰始初,對朝廷策問,強調無為而治,讓執政者覺得自己百無一用。劉伶所作的《酒德頌》,自稱“惟酒是務,焉知其餘”,他喝酒之後,讓“醉死便埋”等等,表面上看來,他如同酒鬼,骨子裡是他崇尚自然、“無為而治”理念的心神再現 ,都是他獨立人格和反抗精神的一種表達,後世以劉伶為蔑視禮法﹑縱酒避世的典型。

雞肋尊拳:劉伶曾在喝醉酒時與別人爭執,那人扯住他的衣袖揮拳要打。劉伶緩緩地說:“我瘦得像雞肋不能讓你的拳頭打得舒服。”那人就笑著不打了。證明這個人情商很高。

魏晉時期這人竟然能以酒出名

”劉伶醉“還是著明的中國名酒,出處是劉伶曾到河北徐水訪友張華。張華以當地佳釀款待,劉伶飲後倍加讚賞。據《徐水縣碑誌》載,劉伶常“借杯中之醇醪,澆胸中之塊壘”,並乘興著詩。詩中道:“捧甕承槽,銜懷漱醪”,“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太行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慾之感情。”劉伶死後葬于徐水,其墓至今尚存,為河北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後人還為他建立了“酒德亭”。劉伶醉先後榮獲“首批中華老字號 ”和“中華馳名商標”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