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在秦國實行重農抑商,秦國商業為何還欣欣向榮,多虧這個措施

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之後,其中有一項政策是重農抑商。這個政策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確定重農抑商政策,國家開始打壓商業的發展。按照這個政策的規定,秦國商業的發展絕對不會好。但事實上,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商業的發展不僅沒有萎縮,還欣欣向榮。這些在史書上有明確的記載。這個發展可以說超出所有人的想象,讓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很多人都想知道,重農抑商下的秦國商業為何會欣欣向榮。

商鞅在秦國實行重農抑商,秦國商業為何還欣欣向榮,多虧這個措施

我們先看一下重農抑商政策中的抑商。所謂的抑商就是限制商業的發展。秦國對於商人收稅很重,而且限制的條件非常多。商業發展在很多方面,都受到很多限制。而且對於其他職業的人,是不能私自放棄自己的職業成為商人的,否則是重罪。再者就是,秦國和商業有關的很多職業都受到嚴重限制。比如獵人、採藥為生的人,這些人都受到很多的限制。這就從根本上抑制了商業的發展,因為連流通的商品都沒有了,商業不可能繁榮起來的。這些政策不管從各方面來看,都不利於商業的發展。但秦國商業之所以繁榮,還有其他政策的因素。

商鞅在秦國實行重農抑商,秦國商業為何還欣欣向榮,多虧這個措施

秦國雖然對內抑商,但對外從不抑商,反而支持商業的發展。秦國為了吸引其他國家商人來秦國發展,在政策上給予了很多優惠。比如降低對其他商人的稅收、給別國商人提供有力的商業環境等。這樣的話,就有很多外國商人進入到秦國,尤其是咸陽,一時間商業非常繁榮。

商鞅在秦國實行重農抑商,秦國商業為何還欣欣向榮,多虧這個措施

秦國之所以支持他國商人來秦國發展,也是社會需要。我們知道,商業雖然利潤高,比農業高,但也是有利於貨物流通,達到資源平衡的目的。如果沒有商人的存在,秦國發展絕對不會均衡。而且秦國缺少物資也可以通過這些商人的操作,運到秦國。秦國多餘的物資可以通過商人運往他國換取自己需要的東西。這樣才能保持整個國家正常運轉。

商鞅在秦國實行重農抑商,秦國商業為何還欣欣向榮,多虧這個措施

不得不說,商鞅的政策確實厲害。這個重農抑商的政策,和後世的重農抑商政策完全不一樣。商鞅在秦國這樣做可以說非常合理,符合當時的社會需要。沒有這些政策,秦國也不會發展壯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