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金文简介

金文是指商周、秦汉时期铸造或刻凿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古代称铜为金,所以又叫“金文”。商周时期,金文主要是指钟或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故金文也名“钟鼎文”。铭文凹下去的阴文叫“款”,凸出来的阳文叫“识(zhi)”,因此金文也称“钟鼎款识”。

钟是乐器,鼎是礼器,所以金文的兴衰基本上是与礼乐文化的的兴衰紧密相连的。夏商时期孕育了华夏文明,也在这一时期产生了礼乐文化。礼乐文化在西周时期最为繁盛,金文自然也就成为了它的时代标签,随着周王室的衰微与礼崩乐坏,金文也逐渐走上了“各诸侯国文字异性”的道路。至秦汉,金文渐衰。

商代金文

在商代,青铜时代已步入辉煌时期,所以商代书法除了甲骨文之外,金文也是这一时期的灿烂篇章。商代金文大致可分为两类,即象形装饰文字和铭功金文。

象形装饰文字,主要是一些族徽文字和私人作器题铭,多见于商代晚期。这一类文字,带有强烈的宗教文化色彩,为示庄重,所以这些文字一般美化装饰性特征十分明显,且图案性强。由于此类文字仅用来记录做器人的族名、器主、祭祀对象等,因此字数一般也不多,少则一两字,多也不过十字左右。代表作品有《司母戊鼎》《司母辛鼎》(或说“司”为“后”字)

铭功金文是有别于象形装饰文字的实用性书体,一般是纪念盛事、记录先人功绩等,所以此类铭文字数较多、篇幅较长、象形装饰性特征也减弱。这类铭文有的近于甲骨文,有的近于象形装饰文字,有的则近于书写原貌,总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文辞格式和风格式样。代表作品有《戍嗣子鼎铭》《二祀邲其卣》《四祀邲其卣》《六祀邲其卣》(“邲其三器”)《乃孙作祖已鼎铭》等。

《戍嗣子鼎铭》,三行,线条舒展,节奏舒畅,结构均衡,字势开张,仍有少数字有象形装饰痕迹,带有一种雍雍穆穆的大雅气象。

“邲其三器”,三器虽仅递差两年,但形式和风格有较大变化。《二祀邲其卣》《四祀邲其卣》器和盖的铭文不同,《六祀邲其卣》器盖同铭,族徽的标记已从独立的地位变为附属地位,表明显示神圣庄重的族徽符号已让位于世俗实用了。二祀线条瘦劲,四祀更为厚重,六祀则趋于匀圆平和。

《乃孙作祖已鼎铭》线质方硬劲折,被认为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方笔之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